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逸青 《健身科学》2008,(12):17-17
发表在美国《糖尿病护理》期刊上的文章显示:患有I型糖尿病的年轻女性的骨骼矿物质密度(BMD)要低于正常人。这种差异会随着时间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检索查阅与分析的方法,从抗阻力训练对人体能量消耗、静息代谢率、以及抗阻力训练与其他干预手段相结合等方面,分析阐述了抗阻力训练对人体减肥效果的影响,旨在阐明目前国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动态。结果:多数研究认为抗阻力训练可以提高去脂体重,增加静息代谢率,具有较好的减肥效果。也有研究认为抗阻力训练不具有减肥效果。尽管单纯抗阻力训练的减肥效果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但抗阻力训练与其他手段相结合则是有效的减肥手段。  相似文献   

3.
抗阻力训练强度与肌纤维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影响运动成绩的训练因素是很多的,但其中抗阻力训练强度(%1RM)诱导的细胞,分子发生生理性变化是重要的因素.文章综述和分析抗阻力训练对肌纤维产生的适应.当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达到18%~35%1RM,即可诱导肌细胞发生肥大反应,而肌纤维类型间的相互转变可能和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无关.横向分析优秀举重运动员,表明肌纤维TypeⅡ肥大程度增加最为明显,其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在80%~95%1 RM.  相似文献   

4.
热身问答     
《健与美》2020,(1):15-15
抗阻力训练和力量训练是两种训练吗?在抗阻力训练中是包含力量训练的。也就是说抗阻力训练是一种泛指的说法。所有对抗阻力的训练方式和方法都属于抗阻力训练的门类,比如自重训练、力量训练、增肌训练等,而力量训练是指通过针对性的抗阻力训练方法后,肌肉力量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在力量训练的时候常用的方法就是大重量、低次数的训练方法,并且每组尽量做到力竭。一段时间后,力量的增长会上匕较迅速。  相似文献   

5.
力量训练能显著提高少儿的力量和运动成绩反复地克服阻力提高力量的训练被认为是抗阻力量训练(RST),它是大多数运动员训练的一部分。“抗阻力量训练”这一术语指的是力量训练的一般形式,例如:举重训练,健美训练,电阻力等等。抗阻力量训练已被证明能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高原  盛欣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9):791-797
抗阻力训练是一种改善身体机能和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训练方式。由于影响抗阻力训练的变量较多,如训练形式、训练强度、训练负荷量、组间休息时间和重复速度等,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对抗阻力训练进行量化的难度较大。外部负荷、内部负荷、自我健康感知和重复速度等方法能够对运动员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进行有效地监测。体能教练应该确定哪一种监测方法对运动员更为可行和有效,并能够对几种不同监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整合,以便全面地监测抗阻力训练过程并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7.
探讨全身性振动介入抗阻力训练对能量消耗的影响,为体重控制及健身减肥者制定有效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男性为对象,利用气体代谢分析仪及心率表对"振动介入+抗阻力训练"(实验组,Resistance exercise+Vibration,REV)及单纯"抗阻力训练"(对照组,Resistance exercise, RE)模式下的摄氧及能量消耗等指标进行监测,并运用SPSS17.0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REV组在训练中及训练后0-25分、25-50分的总每分钟能量消耗及每分钟最大摄氧显著高于RE组;2)抗阻力训练结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以脂肪消耗供能为主,表现为REV组脂肪供能比例明显高于RE组;3)抗阻力训练能显著提升训练中呼吸交换率及换气量,表现为REV组提升率高于RE组。结论:全身性振动介入抗阻力训练可比单纯抗阻力增加更多能量消耗,且在训练后恢复期能提升脂肪供能比例,故控体重运动员及健身减肥者将振动作为辅助训练手段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递增负荷练习对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骼和骨骼肌特性的影响。方法40只12周龄的Wistar大鼠被分成4组:假手术安静组(SS);骨质疏松安静组(OS);假手术训练组(ST);骨质疏松训练组(OT)。以卵巢切除术(OVX)制造骨质疏松模型。训练方案为每组大鼠跳跃10次,每次训练跳跃4组,每两天训练一次,共训练8周。8周后取胫骨检测其物理特性,取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称重、冷冻并检测其横断面积。结果:与其他3组相比,OS组大鼠的骨强度(186.59±26.62N/mm)、重量(0.3±0.003g)和密度(1.5±0.02g/cm3)较少。与OS组对比,OT组具有较高的骨灰重量(0.39±0.02g)、骨矿物质密度(0.68±0.02g/cm3)和强度(231.89±54.8g/cm3)。OT组的比目鱼肌(0.42±0.17g)和胫骨前肌(0.85±0.15g)重量也高于OS和ST组。而且肌肉的重量与骨骼力量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运动训练对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骼和肌肉有良好的刺激效果,肌肉的增大对骨骼质量也有良性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阻力训练是军校体能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而训练至肌肉失败(TMF)作为抗阻力训练中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已经在健身领域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已经逐步应用于专业运动员训练中。TMF在军校这类对体能要求较高的机构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阶段TMF在军校还未得到推广,大部分军校仍然沿用过去的传统抗阻力训练模式。本文从介绍抗阻力训练与TMF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TMF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在军校训练中引入TMF的可行训练项目。为了进一步研究TMF对于军校学员体能训练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成绩相近的部分学员进行分组对照实验,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结果,从而证明了TMF对于学员体能具有明显提升作用,最后对本次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正>抗阻运动是指肌肉对抗阻力时所作的运动。运动训练中合理运用抗阻运动,可以帮助教练员确定训练员所承受的训练刺激是否与周期安排相吻合。为了确保实际训练刺激符合训练员的训练周期目标,监控训练中的运动负荷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参加艺术体操训练1年的青春期前期女子运动员进行骨密度、骨几何参数以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分析,为艺术体操训练能有效促进青春期前期女子骨骼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2名参加艺术体操训练1年的青春期前期女子运动员以及相同年龄段的未参加艺术体操训练的小学女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能X射线扫描仪对全身及局部区域的骨密度进行检测,并结合股骨强度分析软件获得两组研究对象的股骨颈的骨几何参数。此外,通过免疫学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样进行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I型胶原C端肽含量测定;结果:参加艺术体操训练能使整体骨密度增加约10%,主要关节部位骨密度增加约为15%。在骨几何参数方面,截面面积、皮质骨厚度、剖面系数都有显著增加,但抗曲化率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下降。碱性磷酸酶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上升,增加幅度高达32.7%,血清骨钙素与I型胶原C端肽与对照组相比增加约20%;结论:参加艺术体操锻炼对于青春期前期的女性能有效提高骨密度,对股骨颈的骨骼强度和抗骨折能力也有较大程度的提升。生化标志物分析结果表明,骨矿物质吸收能力和骨骼形成能力有显著增强。因此,长期艺术体操训练对青春期前期的女性有利于骨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探讨抗阻力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以江苏省盐城市体育学校8名(4男,4女)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8名运动员分为两组进行3个周期的训练,实验组加入皮条循环身体素质练习。对实验前后的立定跳远、100m跨步跳(步数)、10s高抬腿(次数)、100m的成绩进行结果对比。结果显示:抗阻力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和篮球运动对老年人骨代谢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老年人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和篮球运动都可以对骨骼系统形成良性刺激,有效地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老年人骨密度保持稳定,并有效调节骨钙与血钙之间的动态平衡。但可能是运动强度或是运动年限的影响,篮球运动在骨密度和和骨矿物质的保持方面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速度性抗阻力跑是指运动员在克服一定外界阻力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速度练习。通常人们把这种练习作为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和专项能力增长的训练手段。在短跑教学与训练中,一般采用上坡跑、拖物跑、穿沙背心跑和踝系重物跑等方法。运动员通过进行合理的抗阻力跑训练,能够促进蹬伸与摆动力量的增长,速度能力也将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抗阻力跑的性质认识不足,选择的手段也有偏颇。在训练过程中,只注重抗阻的负荷而忽视跑动的速度。有些运动员经过抗阻力跑训练后,不但速度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正确的动力定型还会遭到破坏,致使事倍功半。 从运动生理学上分析,运动员在进行抗阻力跑训练时,如果抗阻负荷较大,将会使工作肌群用力的性质发生改变,尤其是支撑腿股二头肌用力时间加长,延长支撑时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与肌肉用力放松的交替频率将会降低,从而导致肌肉的收缩速度减慢。所以正确选择速度性抗阻力跑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阻力伞在短跑训练中的优势(一)有利于发展专项力量与传统的抗阻力跑、负重训练相比,阻力伞训练在起跑时阻力较小,运动员可以快速提高速度,当达到一定速度时,阻力伞开始提供阻力并随着速度的提升而增大。在这一过程中,肌肉收缩的形式完全符合短跑的用力结构,具有发展专项力量的效果。(二)易操作不易受伤相比传统负重训练、上坡及下坡跑,阻力伞训练具有器械重量轻,无须考虑坡道训练的坡度和坡长的优势。此外,奔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专项武术训练对青少年骨骼质量的影响,采用定量超声骨质成像与测量系统对长期进行专项武术训练的男性青少年进行研究。结论:武术专项的运动员虽然身高、体重较低,但骨密度和骨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长期有规律地进行武术锻炼有利于提高人体的骨骼质量。  相似文献   

18.
《健身科学》2008,(11):8-8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参加抗阻力锻炼能让老年人的身体处于极佳状态。这所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提姆·亨伍德通过研究发现:抗阻力训练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肌肉力量、体力和身体功  相似文献   

19.
少年儿童生理特点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根据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训练(1)由于少年儿童骨骼内矿物质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骨松质较多,骨密质较少,因此,少年儿童的骨弹性较大,坚硬性较少,容易变形。为使少年儿童身体匀称发育,要特别注意其站、坐、行、走的正确姿势,训练时要防止过多单一的练习。例如,在进行跑的训练中,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据分析法研究弹力带抗阻练习对4-6年级学生位移速度的影响,经过8周的弹力带练习对比试验,得出数据。最后通过总结、整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弹力带抗阻练习对4-6年级学生的位移速度有显著影响。2.使用弹力带抗阻练习的学生的位移速度显著高于未使用弹力带阻力训练的学生。3.较单一的弹力带抗阻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位移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