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编辑至少要经常拷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责编的图书在内容上有什么独特之处能满足读者?在形式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能打动读者?在营销上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吸引读者?专业的编辑、优秀的编辑经常有一种自虐式的职业拷问——读者凭什么要买我责编的图书?凭什么?是的,现在是买方市场,书店里、网站上各种图书琳琅满  相似文献   

2.
写这本书,我主要是小心眼而大爆发。我不会作曲已经够冤了,能不在评曲(音乐评论)上面使劲找补回来吗?我只会吹几声笛子,我多嫉妒那些会吹外国铜皮笛子、会拉夹在腮帮底下那种木壳琴的人呀,学琴尤其外国琴需要童子功,学写乐评却可以大器晚成呀。凭什么写乐评的人都得受过专门训练,得懂线谱曲式合声调式配器呈示展开切分泛音等一堆麻烦词儿?凭什么不能用我形容我姥姥烧的菜甜咸酸麻辣来论说音乐呢?凭什么写外国音乐评论的人得会蹦洋文、拴领带、爱咖啡,而不能像我这样爱豆汁、臭豆腐、懒汉鞋,是个胡同串子呢?  相似文献   

3.
科兹  凯逊 《全国新书目》2010,(23):53-53
这本书将告诉您:每个痛苦的人心中都有两个我:一个不完美的我;一个完美的我。不完美是人的本性,因而这个我是真实的;完美背离了人的本性,因而这个我是虚幻的。追求虚幻的我,就像抓着自己的头发上天,会将人分裂,会把心撕碎。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虚幻的我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回真实的我。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纸媒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过程中,知识生产和传播产生了各种问题,如互联网上的无成本发布导致传统的传播“门槛”消失,使互联网上垃圾充斥。对流量的无底线追逐则导致流行文化低俗化等。而当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结合之后,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作者讨论了“长尾”理论的虚幻性质、知识产权的保护困境、对知识的选择和信任困境、移动互联网形成的娱乐陷阱等问题。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对ChatGPT作了分析判断,讨论了人工智能的自由意志问题,认为目前对该产品尚无需过于兴奋或焦虑,但面对不可避免将次第出现的后续产品,必须及时做好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向决策者提供高可靠性的领域知识是辅助应急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应急问题情境,将应急政策文档中的片断性知识进行重组是实现这种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同时,实现这种可靠性需要较高的知识处理精度,也就离不开具有完备语义信息和有效复杂性控制的领域概念模型.范畴论与定型范畴论是知识管理领域的数学基础和形式化描述语言,具有较强复杂关系处理、语义处理和知识可视化的能力.基于范畴论与定型范畴论,从概念模型中的关系定型和复合角度,提出一种辅助应急决策知识供给的概念建模方法(CCM).该方法定义具有范畴化结构特性的知识片断,从范畴论的关系复合约束角度来建立分布式概念模型,降低概念模型的复杂程度,减少由于关系约简所造成的信息缺失.  相似文献   

6.
知识生产从传统走过现代一直到当代,遵循着完全不同的加工逻辑,而这个加工逻辑变迁背后所深深折射的则是知识加工中的隐形专制逻辑与封闭主义:从知识生产的"个体生命性"到知识生产的"客体消费性"一直到知识生产的"自我周期性",知识加工被紧密地镶嵌在一套严密的社会控制链条之中。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生产源于兴趣和爱好,属于精雕细琢的手工艺  相似文献   

7.
于向阳  申红 《青年记者》2007,(23):64-65
广告商凭什么在一张报纸上投放广告?是因为内容精美吗?是因为和报纸"关系好"吗?还是因为别人投放也跟着投放?显然都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报纸的读者被广告商所看中,让他放心,敢于投放。  相似文献   

8.
高华 《大观周刊》2012,(25):187-187
教育是一项以生命影响生命的神圣事业。作为教师要搞好教育工作.渊博的知识水平是必备条件.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组织教学能力则是前提。因此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爱学生,就要从每一个细小的地方开始,一点一滴地爱学生。付出收获.用爱心换取到的是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经历.这既是教师自身的收获,也将会是学生们人生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9.
知识共享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公平的呼唤,而学术沙龙是实践知识共享的一种模式。实践表明,学术沙龙是解决隐性知识共享难题的有效途径,能平衡知识共享中的利他矛盾,促进信息公平和知识公平,有助于知识共享的常态化发展。高等院校作为知识传播和科研创新基地,应该推广学术沙龙,促进教师群体的知识更新和知识扩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0.
也是昨天,才确定下来,召开一部作品讨论会,对我来说,应该说是一件喜事。好比说,生了孩子,大家伙聚在一起,吃点喜酒什么的,高兴高兴。我相信,昨天这个时刻,好友武修敬一定在那里熬过最难度过的时刻。那难熬的时刻,决定着他的命运,人的生命尽头到了,结束生命前的时刻,又哪能不痛苦不堪呢?果然,没有  相似文献   

11.
英国思想家罗素,上世纪20年代初来到中国四川,意在帮助民众解除病痛、获得幸福。在乘竹轿上峨眉山时,他发现累得满头大汗的轿夫们丝毫没有怨气和烦恼,反而很乐观和风趣。罗素陡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坐轿子的人未必是幸福的,抬轿子的人未必是不幸福的。人生之幸福,在每个人的心  相似文献   

12.
多少年来人们为自己在投资领域树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人物,人们愿意相信,下一个传奇就是自己。所以《从8万到200万》(机械工业出版社)注定不会缺乏读者。我也不例外,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克利斯·卡米洛的著作。看到扉页上的推荐"彼得·林奇+尼古拉斯·达瓦斯=克利斯·卡米洛"的时候,我想起了林奇。是的,我们都读过他不少书,知道他从不知疲倦事无巨细亲临考察无数公司的业绩。而对于本书,对于一个声称投资不需要财务知识的投资英雄,他眼里的投资是什么样的呢?我很好奇他的方法,相信你也是。人生中我们都知道要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学术全文本下的关系抽取是学术全文本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所构建的学术知识图谱能够实现文献的结构化、知识化,提高研究人员检索文献、分析文献和把握科研动态的效率,以及通过图谱的认知推理,有助于隐式知识发现.[方法/过程]通过外部知识来增强关系抽取已在不少研究取得成果,但针对特定领域的关系抽取往往缺少可用的外...  相似文献   

14.
新闻周刊:从 SETI 项目组的行动看,似乎这些科学家都对外星人的存在抱有很大的期望,并相信他们一定也在跟我们联系。你们的确是这样想的吗?如果是,你们的理由或者依据是什么? 丹·沃西默:我不对地球很快找到外星人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我的确期望外太空有生命的存在,而且有很多  相似文献   

15.
在读这本书时,我便不自觉地想起了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那是一本文森特·梵高的传记,相信读过它的人一定会留下极难磨灭的印象——为那本书中所传达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生命与光明的崇敬与向往。——那么,此时此刻,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对于这一部传记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准确无误的史料?是记录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是的,这些无疑也是重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我觉着是应该表现出所传主的人格与精神来。准确无误的史料只是传记中的基本内容和外在形式,唯有人格与精神才足以构筑全篇的骨骼与精髓,是汩汩流动的血液和撼动人心的力量。这一点,欧文·斯通做到了;谷辅林、张启莲当然也做到了。  相似文献   

16.
长江 《现代传播》2004,(2):119-120
《新闻调查》能不能“灰”一点?中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对“生活原生态”的观照能不能再多一些主动?可以说这样的念头在我的脑海里一出现,我马上就意识到它迟早会成为中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命题,为什么这样说?二三十年前,中国还没有什么受众研究。人们看电影或听故事,首先想知道的就是电影或故事里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那时候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泾渭分明:黑白不容颠倒,良莠不许混淆。人们绝对不愿意相信雷锋也可能喜欢漂亮的姑娘,绝对不能答应欧阳海在拦惊马牺牲后宣传干事竟会在他的日记里发现了一些私利的追逐。可是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17.
学术文化类图书是社科中比较大的一个分类市场。由于图书本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传递知识,而这些知识当中又以人文社科知识为主,因此该门类图书相对其他门类来说更没有阅读障碍,因此学术文化类图书市场的市场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古代图书分类体系的分析,论述了古代图书分类法的内在逻辑性和合理性。提出了图书分类法不只是类分图书的工具,它所反映的是特定知识形态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学习和研究传统图书分类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丁培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23):136-148
[目的/意义]科技资源深度融合背景下,学术图表知识发现是提供除文本知识发现外新的知识发现方式,是完善文献知识发现的重要一环,可提升科研人员科学发现及知识创造效能,推动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升级。[方法/过程]梳理学术图表知识发现的演进脉络,详细论证其技术框架内容,证明学术图表知识发现技术逐步成熟。结合学术图表知识发现应用服务,论证学术图表知识发现在科技创新多方面有广阔应用空间。[结果/结论]展望学术图表知识发现未来,我们需要:重视学术图表知识发现,将其融入文献知识发现体系内;完善学术图表语义知识组织体系,构建专门的学术图表语义知识库;开发新型学术图表知识发现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新闻前辈穆青:"细节是通讯的生命。一个好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真",现于细节;"情",凝于细节。什么是细节?细节: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为,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新闻作品离不开细节的运用,好的细节描写可以起到"以鸟鸣春,以虫鸣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会使一篇新闻报道更加鲜活、精彩。在当今传播新闻信息中,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报纸若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语言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