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界定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并对各训练阶段下的运动等级组成与竞技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以验证训练阶段划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6-18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9-24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5-29岁;女子各阶段的来临较男子早1.2年;另外,无论从运动等级在各训练阶段上的人数分布,还是各训练阶段下运动成绩的变化轨迹,均能证明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优秀游泳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对现阶段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区比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保持短。我国优秀游泳动员最佳竞技年龄明显早于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世界优秀男女游泳运动员的平均最佳竞技年龄均为22岁;我国优秀男女游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分别为20岁和17.5岁。建议早期训练避免专项化过早;加强对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正视并且重视比赛和训练中运动成绩的短暂停滞。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田径组合性项群运动员年度和小周期训练过程的运动负荷控制特征以及竞技效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身体素质在基础训练阶段的年度训练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全面性和多样性特征;专项力量和专项耐力训练比例自进入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以后开始呈现递增趋势;技术训练内容在各年度训练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重叠性特征;中外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效率一般都处于93%~95%左右,个别男子运动员竞技效率可达98%左右,有的女子运动员竞技效率甚至高达98.5%左右,中外优秀运动员在竞技效率比较方面没有呈现出预期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水平花样游泳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基础训练、专项提高、最佳竞技及竞技保持四个阶段中常用专项力量训练手段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了不同阶段中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华彬 《体育学刊》2007,14(6):103-106
以我国现役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分析达到各运动级别的最佳年龄段,并以此勾画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成材轨迹.结果表明: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年龄意义上的成材轨迹表现为:15~18岁是成为一级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段;17~22岁是达到健将级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段;2025岁时的竞技能力已经过渡到国际健将级运动员水平.另外,通过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的年龄分布情况的分析,证明运动员各训练阶段与各等级运动员最佳年龄段的分布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人们曾就此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则从人体形态学角度分析比较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差异,从中考究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形成的运动员身体形态方面的因素,以为更系统地揭示该现象成因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在众多的竞技项目中,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较同项目中国男子优秀运动员形态指标更接近该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特别是在已显示出中国女子竞技优势项目中,中国女子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较符合专项对形态的特殊要求,并较同项目中国男子运动员形态更接近,甚至优越于世界同项优秀运动员的形态特征。为此,我们认为,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在专项中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优势,是形成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现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遵循游泳运动发展规律,将运动员运动寿命周期划为四个阶段。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游泳选手在竞技年龄特征上存在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延长我国女子游泳选手运动寿命,提出科学依据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影响浙江省10~12岁女子游泳运动员全能成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  李娜 《体育科学》2004,24(2):42-44
依据2002年浙江省“迎春杯”游泳全能比赛统计数据,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影响浙江省10~12岁女子不同游泳专项运动员全能比赛成绩因素的权重值,建立将形态类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不同游泳专项运动员全能比赛成绩的综合评分模型。  相似文献   

9.
从运动员形态特征考究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国际体育界的关注。本章从体质人类学角度,分析比较了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差异,发现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中,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与同项目中国男子优秀运动员相比,更接近或优于该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她们在专项中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优势,是形成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现象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运动成绩的发展趋势使我们认识到:一名竞走运动员要经过6-8年的系统训练,才有可能达到国际水平。竞走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一般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年龄一般选择在9-10 岁,教练员要掌握青少年耐力的自然发展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耐力训练。本文仅对竞走的基础训练阶段加以阐述,探讨培养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乒乓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分析及训练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能是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与保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试图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形态、机能与素质三方面的体能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特征,对运动员选材及体能训练提出一些训练对策,以期为乒乓球训练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中的研究和实证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由体能能力、技能能力、心理智力、战术能力等能力所组成,康复性体能训练包括有康复和体能训练2大部分,帮助运动员恢复健康、治疗伤病、防止伤病复发、提升体能以适应专项训练的需要。促进处于亚健康状态或非最佳状态的运动员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霍尔金娜的成就对我国女子体操训练的几点启示:因材施"训"、辩证施"训";培养运动员始终保持活泼向上的心态;严格控制体重保持良好体形;科学的保护与脱保、力保运动员健康成长;强化艺术训练、加强艺术修养;不断强化运动员的专业思想;努力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方能促进我国女子体操培养与训练最优化,进一步充分发掘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巨大潜力,最大化发挥体操高级人才的作用,不断提升我国女子体操运动水平及其实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筛选出竞技年龄中男、女运动员开始训练的年龄、出成绩的年龄、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年限、最佳竞技能力形成阶段年龄、最佳竞技能力稳定和保持阶段年龄以及各时期竞技能力,揭示了田径运动员的成才年龄特征和竞技能力结构,试图通过对他们的年龄分布范围进行分析为我省田径运动员的选材、训练、优秀运动员竞技状态的保持和各级队伍的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普通大学生游泳课余短期训练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要提高普通大学生课余游泳训练的质量,首先要多渠道选材,为训练打下良好基础;制定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训练周期和训练计划:一般训练阶段主要是基本技术学习和基本身体素质提高;专项训练阶段以水上专项速度耐力训练为主;赛前和比赛阶段突出训练强度;采用监测心率指标等手段合理掌控负荷强度等。其训练效果极为有效,并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plores three female swimmers’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male coaches and the body practices they were exposed to within Australian swimm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given to how the relationships and practices might relate to gender. Additionally, the article examines how (if at all) the conduct contributed to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an accepted female swimmer body. Through narrative accounts, the three adolescent female athletes articulate hierarchical male coach–female athlete relationships and specific body encounters they were exposed to and/or engaged with. Their experiences reveal how a sexually maturing body (growing breasts, female body shape and menstruating) was deemed unsuitable for performance and the swimmers were thus encouraged to transform their bodies and behaviours towards that of the boys. Using a feminist Foucauldian perspective, these accounts points to how the three swimmers came to regulate their diet, training and appearance in order to fulfil expectations. This self-regulation is problematic in two ways: first, no scientific evidence shows that a boy like physique is essential for best performance. Second, the stress from being pressur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body, as well as the shame that resulted from being unable to achieve the idealised physique, eventually caused the swimmers to develop an unhealthy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developing bodies. We highlight how those immersed in sporting contexts should recognise the serious implications of gender practices and power relations underpinning the male coachfemale athlete dynamic in competitive sport.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身体成份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广  沈勋章  梁佩珍 《体育科研》2008,29(4):78-81,77
身体成份是一项了解人体体质健康常见指标,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专业运动员都需要把身体成份控制在一定的适宜范围一本文将着重于运动员的角度,从身体成份基本定义、身体成份与运动能力、身体成份与运动成绩、理想身体成份的确立、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身体成份特点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运动员选才,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及指导不同的运动训练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和数理统计,对1999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和锦标赛的18个省市代表队120名优秀运动员的肩关节损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高达47.4%,且多为训练年限在6~9年的健将级以上运动员。患急性肩关节损伤多为主项爬泳、仰泳或蝶泳的。肩关节损伤的症状不同,治疗手段亦不尽相同。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局部训练负荷过重、训练水平不够、技术动作不合理等。针对肩关节损伤的发病原因、机理、症状,提出预防和治疗肩关节损伤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