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女童教育是发展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女童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教育发展缓慢,仍然是制约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一大因素。本文尝试对近十年来我国女童教育研究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希望有助于我们了解女童教育研究现状,提高我国女童教育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
女童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和人权问题,女童教育是我国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童教育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展开了多领域和多视野的研究工作。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1994年至2005年12年间发表在国内主要学术期刊的女童教育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以女童教育为个案,以期了解我国女童教育研究的发展轨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教育研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介 《青海师专学报》2003,23(5):135-136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我国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确立了女童平等的受教育权,确保女童教育机会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女童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旨在帮助我国辍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爱心工程——“春蕾计划”20年来已资助女童180多万人次,并为超过40万女童提供了实用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5.
女童义务教育普及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关键一环,然而在西部贫困地区的女童仍存在辍学现象,本文分析了西部贫困地区女童辍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建议,以期为减少西部贫困地区女童的辍学现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部四省区女童教育有进展姚巨才,陈晓东我国西部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贵州等省。自治区的女童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近3年来,4省区的女童入学率与巩固率分别提高了25和18个百分点。由于经济不发达,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接受教育的水平低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7.
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女童教育刘文璞女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困难.从我国教育的现状看.女童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女童教育问题,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难点,因此女童教育也是我国在本世纪实现教育“两基”、“两全”战略目标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理想,而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中女童教育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西部农村女童教育还存在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等问题。影响和阻碍我国西部农村女童教育发展的原因包括家庭经济贫困、家长观念陈旧、教育发展滞后等。应通过改善贫困家庭条件,为女童受教育奠定经济基础;提高家长文化素养,为女童受教育提供平等机会;改进学校教学工作,为女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等策略来解决我国西部农村女童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女童大量失学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统计,1987年我国有270万名7至11岁的儿童未能入学,其中83%是女童;1987年全国约有300万名小学生流失,其中80%为女童。这就是说,1987年我国失学、辍学的女童就有460万左右,是个不小的数字。对此,党和政府极为重视,1990年底,在广西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此后女童失学率有所下降。然而,问题依然存在,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00万儿童失学辍学,其中160万是女童。就我省来说,情况还更严重一些,近两年小学女童巩固率仍然很低,失学率高,有的班无一女生,成了纯粹的“和尚班”。  相似文献   

10.
女童教育之困“困”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建 《教育》2006,(6):42-43
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女童小学入学率为98.93%,男女性别差异进一步缩小——从1995年的0.70%缩小到0.04%,这样的变化是令人振奋的。但是还应看到,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平均每年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100万名儿童中,女童占了70%。尽管从1989年的实话“春蕾计划”以来,我国在扶助女童受教育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贫困地区,女童受教育仍然困难重重。这条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摘     
下大力气搞好女童教育 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女童教育有了巨大发展,取得显著成绩。1949年,我国有小学生2400万人,女生仅占23%;1994年,我国有小学生1.28亿人,女生占到47.5%(我国人口中女性占48.8%),高于世界小学生中女生45.7%的比例。 在看到女童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男女童在接受义务教育上仍存在着差距。一是在入学率上,在全国30个省、区、市中,女童入  相似文献   

12.
撒拉族女童教育面临的特殊困难及克服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撒拉族女童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国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而造成撒拉族女童教育落后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女童教育的困境不但危及妇女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当地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所以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发展女童教育的特殊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发展女童教育是民族地区普及教育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童入学难、巩固难及如何提高女童教育质量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目前有近一亿以上儿童未接受基础教育,其中2/3是女童。1993年时我国已超过90%人口覆盖地区普及了初等教育,但在未入学的260万儿童中女童占664%,这些女童绝大多数集中在贫困地区,尤其是西南、西北连片的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我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甚为严重。近十年来虽有大的改变,但女童入学难、巩固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据有关资料显示,1990年全球2/3的成年人文盲是女性,我国亦如此。尤其是在我省边远贫…  相似文献   

14.
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女童小学入学率为98.93%。男女性别差异进一步缩小——从1995年的0.70%缩小到0.04%。这样的变化是令人振奋的。但是还应看到,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平均每年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100万名儿童中,女童占了70%。尽管从1989年实施“春蕾计划”以来,我国在扶助女童受教育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贫困地区,女童受教育仍然困难重重。这条路还很长。为什么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部分山区还有这么多的大龄女童失辍学,甚至其生存和发展都出现了危机呢?  相似文献   

15.
1985年,亚太地区六个成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主持拟定了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APEID)有关女童教育的方案,集中研究了有关女童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促进女童教育的措施和方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办事处(UNESCO,ROEAP)的要求倡导下。各国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了该项目的协作研究。本文拟对六国女童初等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女童教育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以及改善女童教育现状的政策、计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能对我国女童教育的发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四省区女童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部四省区女童教育研究●《农村女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总课题组由宁夏教科所牵头,与甘肃、青海、贵州省区协作研究的《农村女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是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选择我国西部四省区少数民族聚居最贫困地区的女童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女童义务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女童义务教育问题任玉贵土族女童教育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宏伟目标过程中影响全局的棘手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互助土族自治县教育局联合进行了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农村女童教...  相似文献   

18.
日前,笔者从“西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论坛中了解到:如今,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中,女童占到了2/3,其中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女童的比例竟高达88.63%。这组令人震惊的数字表明,尽管近年来我国女童受教育率有了大幅提高,从解放前的20%提高到了2001年的98.81%,但在贫困、边远、民族地区,女童受教育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较高的女童失学率,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母亲素质不高。在农村,大多数女童未能接受应有的教育,便在愚昧无知中早婚、早孕。由于素质低,这些母亲根本无力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在甘肃省会宁县,许多幼儿会走路之后,…  相似文献   

19.
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是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弱势群体又是女童。提高女童的受教育水平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女童受教育水平不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程度的天然尺度,而且更是整个社会丈明与进步的客观标杆。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女童教育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女童教育仍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采用统计分析、观察、访谈和个案法,对贫困山区的大冯村小学校长、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贫困地区女童受教育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