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中日"手"语义的基础上,调查了中日"手"惯用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范畴,并结合实例对比了中日近似的"手"惯用语。分析结果表明,汉语"手"惯用语多由三个字组成,结构上动宾式较多;日语"手(て)"惯用语绝大部分为动词型惯用语。在语义范畴上,中日"手"惯用语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分析了日语惯用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提出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曼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28-229
惯用语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广泛使用,是日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一直以来日语教学中惯用语却未受到足够重视。惯用语中占比最大的是身体词惯用语,且使用频率很高。文章以"目"类惯用语为例,探讨惯用语教学思路,通过分析日语惯用语的语义和语义扩展模式,结合与汉语惯用语语义扩展的对比,提示一些惯用语教学思路,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惯用语。  相似文献   

3.
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不但数量多,使用频率高,而且在品词特征、词形特征、成义类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它通过词语意义的转用和比喻等方式,形成简洁易懂的表达,形象生动。比如要表达"生气"之意,用‘腹■’就要比‘怒■’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因此,研究、把握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的用法和特点,对于提高日语教学效果、加强日语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本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惯用语,本文分析了惯用语对学习日语的益处,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出发,以人体词汇"头"以及惯用语为例,探讨认知语言学中对日语惯用语教学的应用,希望对日语学习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以身体词汇构成的惯用语数量较多,但专门研究由“颜”构成的惯用语的论文尚无。本文主要从意义、数量上对日语中由“颜”构成的身体词惯用语作一个简要分析,总结出一些特点:“表容貌”、“人”这类惯用语相对具体,表“名誉”、“表情”、“面子”类的惯用语用语比较抽象,但其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6.
"気"字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关于"気"的日语词汇衬映出日本国民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意识形态等诸多性格文化特征,在日语表达里独树一帜。文章通过对日语"気"一词以及"気"的惯用语的分析,阐述了日本人纤细而敏感的心理活动。另外,从日本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日本人对"気"情有独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关于惯用语的结构研究,我们可以从"语法构成"和"语音形式"两个方面加以讨论。汉语根据惯用语构成者之间的语法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主谓结构惯用语、动宾结构惯用语"等;日语根据惯用语的某个构成者的语法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动词惯用语、形容词惯用语、名词惯用语"等,但构成者之间的语法关系不能体现出来;日语助词能够体现惯用语构成者之间的语法关系,据此研究非汉语所能及;从音节角度可以研究汉语惯用语,但对日语惯用语的研究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人体词汇及其惯用语在汉日语中大量存在。其中,有关“手”的惯用语在人体词汇惯用语中,数量上占较大比重。本文根据中日惯用语所具有的情态色彩,按褒义、贬义及中性进行分类对比,并对由此产生的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日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回避使用惯用语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也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惯用语。据此,本文拟从认知语义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的角度,以人体词汇"头"及其惯用语为例,探索其语义扩展规律,将看似纷繁复杂的日语惯用语简单化、系统化,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蓉 《华章》2013,(31)
惯用语教学是日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日语学习者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握与运用。针对日语惯用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难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在原有的日语教学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认知语言学。指出应用认知语言学进行日语惯用语教学,可有效帮助学习者理解日语含义,深刻其对日语惯用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日语惯用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性惯用语,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隐喻作为人类认知自身的途径,具有其内在的思维逻辑,揭示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睿智。本文在概述相关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对日语的隐喻性惯用语进行分析论述,指导学生对日语惯用语的习得,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语中含有人体部位和器官词的惯用语形象生动,回味无穷。本文通过分析维吾尔族含有头、眼、耳、手、脚、心、鼻和口等人体部位和器官词惯用语的语用心理和思维方式,揭示了其丰富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日语惯用语作为词汇学的组成部分,形象生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数量多且使用频率高,是日语语言习得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文在全面分析日语惯用语的构成、活用、语法功能及意义领域等各方面特征的基础上,讨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日语惯用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手账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解答,那么它就是日语汉字的舶来词,每一天的日记,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计划,每时每刻的备忘录,从学生的读书笔记到主妇们的家计薄,从旅行记录到每日食谱,大概所有能够用一支笔整理到一个四方小本上的琐碎,都可以吸纳进手帐的黑洞里去。在日语里,这些零零碎碎的笔记都叫作"手账",经过进一步的汉语规范,便有了"手账"这个词。  相似文献   

15.
在汉日语中有许多与犬相关的惯用语。这些惯用语大多是以隐喻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或看法。本文通过抽取汉日语中与犬相关的惯用语,分别从数量、所投射的目标域和隐喻意义的感情色彩三个角度,对汉日有关犬的惯用语的隐喻进行了对比,并简析了造成汉日有关犬惯用语差异的历史文化传统及意识形态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日语中,「手伝う」和「助ける」这两个动词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帮助"的意思。很多日语初学者对两个词的区别比较模糊,在使用上经常出现误用现象。本文主要就两动词动作对象的差异,通过具体例句作以简单的分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棱柱形模式"证明了汉语和日语均存在"空间转喻→空间隐喻连续体";通过考察与空间场所有关的日语惯用语及其汉译,明确了日汉在空间转喻、空间隐喻上存在三种对应倾向,并进而指出"认知激活"和"规约性"是造成上述对应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8.
金燕 《考试周刊》2011,(73):96-97
本文对日语中有关鬼的惯用语和成语进行了翻译方面的研究.进而探讨这其中的有关两国文化之间的关联与区别。本文力求从文化的更深层面去考察日语中相关惯用语和成语中有关鬼的词汇的内涵,力求揭示出一些日本语言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日语和汉语里有相当部分的同形同义词,比如说:人、手、中国、论文等等,这些词对于没学过日语的人来说也看得懂。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学日语简直易如反掌。确实,这对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对于日本人学习汉语都是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日语的汉字和汉语里的汉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很多是同形异义词。所谓同形异义词是指文字的表记方式是一样的,但是发音和意思不一样的一  相似文献   

20.
肖蓉 《海外英语》2014,(16):267-268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是每个民族长期使用发展起来并逐渐固定下来的语言形式,通过它可以充分反映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本质上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精髓。我国对汉语成语、谚语以及歇后语等语言现象的研究较多,对惯用语进行深入研究的却不多见。该文试图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虫"惯用语的对比分析,来探讨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对"虫"的相关认识,并藉此来探寻"虫"惯用语的产生根源及其背后蕴含的各自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