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发展,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在全国各地开展,但培训开展的总体情况以及新入职专业教师的培训需求却不得而知。文章以上海市为例,通过设计调研量表,对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师资和培训评价五要素进行了现状和需求的实证调查。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案的革新路向。  相似文献   

2.
入职阶段是初任教师进入专业教学、适应教师角色、掌握教学规范的关键时期,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初任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文章从初任青年教师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特殊要求这两个维度,对构建“四元三层”入职培训体系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Pathwise Framework入职项目隶属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是美国入职培训领域中培训质量最好、培训内容最紧凑的入职支持项目,是同类培训的典范。该项目旨在通过为新教师提供反思性支持和评估来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帮助新教师在备课—教学—反思—改进这一动态、循环和持续的过程后成为一名自主能力较强的教师。研究其理论基础、内容、组织过程、特点,无疑对建立我国自己的教师入职培训体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入职阶段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入职培训尚未有统一的模式。本文在总结国外新任教师入职培训模式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入职培训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构建。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于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职前培训现状并找准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师资培训环节尚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德国职业院校在教师准入、师资职前培训制度以及师资培训的外部支持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国情来探讨适合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方案,严控"双师型"专任教师的准入与培训,并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从企业中选聘优秀的兼职教师,同时完善师资培养的外部条件,保证我国"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从而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入职教师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并且有很强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但是教学经验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欠缺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入职前岗位培训有效帮助新入职教师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培训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能直观地呈现课堂教学,新入职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观摩优秀的课例设计,学习教学理论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初步构建自我的教育教学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表明,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多为"门TO门"教师,他们工作岗位适应性及幸福指数偏低。通过对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性原因分析,可以从总院、二级学院、教研室、教师自身四个方面切入,即总院做好统筹规划构建宏观培训体系;二级学院做好培训工作具体落实;教研室做好方案细化和校企合作对接;新入职教师做好个人自主研发学习加自我心理调适,以加速新入职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周炜炜 《职教通讯》2012,(23):66-68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近年来在江苏蓬勃发展,大批高校毕业生或企业人员充实到五年制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中。入职培训是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针对五年制高职教育新教师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策略:可通过完善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制度、整合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内容、丰富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形式、重视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实效这四个途径,建立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数量和质量的制约,大多数高职院校选择引进人才以迅速充实教师队伍,如何保证他们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入职培训是必经之路。但目前高职教师入职培训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能保障培训质量。为了使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一是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入职培训体系;二是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着眼其能力提高;三是要建立培训过程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师信息化应用于服务能力是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要素之一,因此,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本文从高职教师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职后培养的角度,阐述高职教师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要求和现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高职教师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职后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现代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现状,可发现现代教师职前培养在培养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职后培训在管理、规划、培训经费、职后与职前衔接、评估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可从高等师范院校、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师自身以及教育部门等方面提出改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工作的策略,从而促进现代教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三个目标要求,并通过分析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对策,即设计以专业发展为核心的不同阶段培训课程,采用以实践-反思为途径的多样化培训模式,建立以专业发展为重点的培训考核评价办法,以期真正发挥职后培训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外语教学质量,需要关注外语教师的职后培训,法律制度层面的有力保障、多渠道的师资培训、个性化外语师资培训计划利于有效开展高职外语教师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师职后培训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师职后培训是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提升高职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系统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工程.构建一套较为完善、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职教师职后培训与发展模式,是推动高职院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郭春华 《教师》2020,(13):121-123
近年来,各地新入职教师数呈井喷式增长。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政策和教师培训要求,湖南省湘潭县积极探索新入职教师“塑型工程”的实施策略与途径。文章以问题为导向,从高度、梯度、温度、力度、深度五个维度简要介绍近两年来开展该项目的一些做法与思考:明晰政策和现状,加强对象和需求意识;呈现流程的“五阶段”和“两融合”;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战性;从部门配合、纪律要求、导师引领、督导考评等方面强化保障;从显性成果、研修影响等方面再现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比较,探讨了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 培训为什么要实现一体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一体化”的实质和内涵,以及怎样实现教 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俨然已经成为继三字一话后,师范生必备的基本能力。职前教师和职后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方面都呈现了日益突出的现实困境,而一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在校生所需要的,在校生及课程教师团队所掌握的新技术新理念等也是一线教师所需要的。从对SPOC内涵、实践场景、平台的课程结构与学习行为路径、教学(/培训)模式的解构中可知,SPOC是职前职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协同发展的解决方案,体现在SPOC作为LMS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以学习共同体的CSCL为基本形式、人员角色的协同、SPOC职前职后协同发展模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一套与职前培养对接的职后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关键。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课程的调查表明,"实践能力"模块的课程最受欢迎,"理论素养"模块的课程最不受欢迎;工作1~6年的教师学习欲望最强烈,工作9~12年的教师最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因此,构建高效的教师职后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课程设置应与不同阶段教师的学习需求吻合;二是重要课程应贯穿教师发展多个阶段;三是职后教育课程的开设应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功能;四是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五是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在职教师脱产进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区内即将接受职初培训的小学英语教师的学习经历、就读专业、实习经历等,针对其实际需求,开展以迁移为导向的职初教师培训。选择英语戏剧活动设计与推进案例,对培训活动做要素分析,强调培训前激发教师迁移动机,培训中催发教师迁移行为,培训后评估教师迁移成果,以阶段性、针对性的指导推动教师能力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0.
当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逐渐从整合阶段进入高度融合阶段,凸显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从微课程的优势出发,通过对国内外微课程设计的现状,以及与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相关的视频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出面向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的微课程的设计流程和要素。在此基础上,将微课程设计的流程和要素进行整合,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出面向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的微课程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