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4名青少年男子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的跟踪研究,探索提高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有效办法。研究证明,提高青少年男子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水平,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间歇的训练法。  相似文献   

2.
速度滑冰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训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不足,会影响到其技术水平的形成与发挥。为了解决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不足的问题,结合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特点,提出了利用动力性训练法、动静结合法、衰竭法、意念训练法等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具体操作手段和注意事项,促进速滑运动员提高小肌肉群力量。经过有计划的小肌肉群力量训练,发现速滑运动员不但小肌肉群力量有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伤病的发生率也大大减少。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训练方法上的再创新,既提高了速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能力,也使常年枯燥的训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通过有针对性的小肌肉群力量训练,能促进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心理测量法,针对中韩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速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两国速滑运动员在意志品质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性别方面,韩国男子速滑运动员在自觉性和坚韧性上好于中国男子运动员;另外,韩国女子速滑运动员在坚韧性上优于中国女子运动员.在运动水平方面,韩国国家级速滑运动员在自觉性和坚韧性上均好于中国国家级运动员;此外,韩国国际级速滑运动员则在坚韧性上优于中国国际级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人格素养水平是影响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当前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人格素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人格修炼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等重要意义;提出短道速滑运动员人格修炼的途径有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生活教育和教练员的榜样作用,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成绩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西德耶格心肺功能仪测试了吉林省优秀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探讨了限制速滑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提高的因素,旨在为提高我国速滑运动水平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优秀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偏低,从而大大限制了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芳梅  丁日明  董扬 《冰雪运动》2003,(1):68-68,89
通过对速滑运动员的肺活量及最大摄氧量的测试,针对速滑运动员的特殊姿势进行呼吸特点的研究,给出速滑运动员呼吸指标,使速滑运动员的呼吸更合理,氧供应更充足,从而起到增大最大摄氧量的作用,提高速滑运动员的有氧氧化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8.
侯强  王鹏  安秋 《冰雪运动》2010,32(2):13-16
在少儿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训练中,练习的兴趣是其主要动力,为了提高少儿速滑运动员训练的兴趣,作为业余体校的基层教练员要千方百计地探索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途径。速滑训练无论从调动少儿运动员的积极性,还是激发其练习兴趣,难度比球类和其他训练项目要大得多,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将直接影响少儿速滑运动员的练习兴趣。教练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在训练方法上狠下功夫,使少儿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收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少儿速滑运动员训练教学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强  王鹏 《冰雪运动》2010,32(3):8-11
少儿期科学的训练是速滑运动员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基石。速滑项目要有所突破,就应从少儿速滑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抓起。少儿速滑运动员的训练要掌握其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少儿速滑训练的发展规律实施教学,少儿速滑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必须将技术教学与辅导紧密结合,抓住少儿速滑运动员生理、心理和技术上的关键环节,在保证少儿速滑运动员身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上,适宜安排运动负荷,产生良好的心理情绪反应。慎重对待少儿速滑运动员训练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相应的教法手段有效控制教学过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方世灿 《精武》2012,(12):23-24
以刚入队的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和比较法,针对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滑跑技术上常有的错误动作,分析其结构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运动队和解放军代表队抽取13名国际级、国家级女子长距离速滑运动员,采用竞技心理适应性量表对其进行心理监控与分析,从而反映我国优秀女子长距离速滑运动员竞技心理适应性上存在的共性及差异。经对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国家级与国际级女子长距离速滑运动员相比,表现出能够更好地适应教练员;相对于其他冰雪项目运动员的整体水平,优秀女子长距离速滑运动员在提高技术欲望、失败性不安、紧张性不安、对教练的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了更高的水平;相对于其他冰雪项目运动员的整体水平,优秀女子长距离速滑运动员在克服困难、胜利志向性、情绪稳定性、对教练的信赖度、斗志、对知识兴趣等维度上表现出了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承受大赛压力的能力问题已严重影响着我国速滑运动员临场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温哥华冬奥会日趋临近,中国速度滑冰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速滑运动员的压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阐述了速滑运动员的压力表现、成因、调节特点、调节的原则和方法,认为与普通的压力调节不同,速滑运动员的压力调节必须适时地加压和减压,从进行外部施压和提高速滑运动员的内在抗压能力等多方面论述了速度滑冰运动员抗压力能力的培养,以期对速滑运动员积极备战温哥华冬奥会和速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速滑运动员重视训练比赛、轻视文化课学习的现象,结合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分析了速滑运动员在学习生理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不足,提出必须根据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实际,从培养速滑运动员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避免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革教学实验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速滑运动员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对速滑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共同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对取得速度滑冰的优异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世界速滑强国高度重视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通过对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提出发展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训练中把握力量训练的本质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巧妙转换训练的内容和时机,是提高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梁洪涛  张博 《冰雪运动》2007,29(3):17-19
结合多年从事速滑专项运动的实践,对少年速滑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要依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来提高少年速滑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从全面发展少年速滑运动员身体素质、注重专项技术训练的实效性和心智训练等方面,探讨了少年速滑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李兆鹏  刘尧 《冰雪运动》2007,29(3):66-68,76
从训练角度出发,针对速滑项目特点,运用运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速滑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与对策,旨在帮助速滑教练员提高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的方法解决运动员心理疲劳问题,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将振动训练运用在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经过8周训练后观察训练效果,以探讨振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改善效应。将16名吉林省速滑队女运动员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力量训练与常规训练和振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实验结果表明:8周振动频率为30Hz,振幅为2mm的振动训练与常规力量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速滑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效果。尽管8周振动力量训练对提高速滑运动员下肢肌群的最大力量无明显优势,但能显著性提高下肢肌群爆发力与耐力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速滑运动员的下蹲跳成绩。  相似文献   

18.
心理素质是决定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也是我国短道速滑运动项目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实际的比赛当中,有许多因素都会干扰到运动员实力水平的正常发挥.从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特征入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由情感培养入手,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从技战术训练入手,强化运动员的判断力与感知力;加强抗干扰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强化回忆能力训练,加强运动员的思维与技术水平等对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与途径,从而有效提高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在未来的比赛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速滑运动队运动员队伍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系统分析,并针对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速滑运动队整体发展不平衡.运动员来源呈多样化,学习现状喜忧参半.高水平速滑运动员整体运动水平较高,绝大多数为一级以上运动员.今后应大力在高等院校普及高水平速滑运动队,妥善地解决高水平速滑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和训练、比赛之间的矛盾.提高高水平速滑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短道速滑是一项操纵身体变化的高智能竞技运动,非智力因素与短道速滑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引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短道速滑训练、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分别从动机、性格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出运动员自我认知的培养、运动员运动动机与意志的培养、合理有效的激励性原则等培养短道速滑运动中非智力因素的方法,为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水平,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