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汉字教学既关系到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又对专业教育与研究有着直接影响。现行的汉字(语文)教学法是在西方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拼音文宁模式的教学法,背离汉字的内在规律,忽视汉字的个性特征。停留在字面意义的机械解析、笔划拆分、同音求声等形而上学方法的教学上.造成不良的教学结果。汉字三维文化结构分析教学法是在充分吸收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心理学、符号结构学、语义学、系统论、人类文化学、全息学的方法,对汉字进行三维文化结构的智能态的分析教学。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像形或拼形表意的文字,量多形繁,难教难学。采用什么教法使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我们从诸多教法的得失与汉字的表意特点、规律等的研究中,发现针对汉字特点的“汉字形义联想识字教学法”,是优质高效而又利于克服错别字现象的教学法,是能充分揭示汉字的丰富内涵,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深化思想教育的教学法。所谓“汉字形义联想识字教学法”,就是从分析汉字的表意结构中归结出字的初始义,再按事理联系讲明几个常用义和用法。因为,“因义赋形”造的字,古字形不…  相似文献   

3.
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汉字是“复脑文字”,大脑认识汉字“形、音、义”多重编码并用,既能调动左脑的逻辑思维,又能调动右脑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显示了汉字具有开发人的智力的巨大优越性。由此汉字教学的魅力日益凸现。字理识字教学法自上世纪末开始流行,逐步得到了国家教委、国家语委、中央教科所等单位的充分肯定和热情支持。《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多家报刊进行了宣传。  相似文献   

4.
李爱云 《沧州师专学报》2002,18(4):42-42,46
汉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一种表意文字。象形表意的特性使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以影缩的方式展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从分析汉字的结构入手,以“君、民”、“男、女”、“夫、妇”三组汉字为例,探讨中国传统的尊卑观。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像形或拼形表意的字,量多形繁,难教难学。采用什么教法使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广大语教师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我们从诸多教法的得失与汉字的表意特点、规律等的研究中,发现针对汉字特点的“汉字形义联想识字教学法”,是优质高效而又利于克服错别字现象的教学法,是能充分揭示汉字的丰富内涵,增加学生的历史化知识和深化思想教育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世界上罕见的历史悠久的文字。中国古代的汉字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五四”以后的几十年,没有真正形成识字教学法体系。建国以后的汉字教学少有专门的识字课本,“字、词、句、段、篇”同步教学,“音、形、义、用”同步教学,要求一步达到“四会”,这样做既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也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下,中小学语文汉字书写教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技术对于中小学语文汉字书写教育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我们应该对汉字书写教育要进行趋利、避害思考,从“趋利”的角度,要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开展汉字书写活动,挖掘汉字文化内涵,形成开放的学习方式,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避害”的角度,我们应该在新媒体时代下仍要坚持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良好习惯,减少汉字书写教育对多媒体的依赖性,有效开发汉字书法校本课程,加强校园书写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文字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一、小学语文汉字育人现状“双减”背景下,汉字学习被赋予新的教育内涵:在汉字学习中渗透思想教育,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提质增效”的教学效果,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转变“填鸭式”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不再采用以往的“这个字怎么写、有多少笔画、偏旁结构该怎么记忆”等单一方式教学汉字,学生不再机械重复抄写词语。教师带领学生感知汉字音、形、义的联系,建立起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实现三者的有机平衡,领略汉字音美感耳、形美感目、义美感心,让学生在感悟汉字文化和体验美感的基础上深度学习汉字。为此,教学中教师开展了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9.
汉字书体的演化经过了篆、隶、楷、行这几个大的阶段,对各种书体的形态结构进行概括、归纳,就可发现,汉字本身的形态结构并不是纯粹方形的,而是一种外(椭)圆内方形的结构,这种“外圆内方”是华夏民族“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以及人们的普遍审美标准所形成的。因此称汉字为方块字是不准确的,而称之为“外圆内方字”则更能说明汉字的文化内涵和结构特征。由汉字的方圆性所发明的符合面积黄金分割的“方圆格”,对习练者书写规范汉字,缩短习字时间,提高习字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与一首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在评论盛唐诗之“兴趣”时,没有给出严谨的定义,似为一种缺憾。其实,此乃汉字构字法之特性在汉字文化中的反映。本文论述了汉字“并置呼应”的结构特点及其所包含的二元互动、“此非非此”的哲学内涵,并以杜甫的名篇《春望》为例,对其句篇结构和情理营造作了细读与分析,揭示出汉字组字结构与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内在联系,表明严羽“玲珑不可凑泊”式的批评是对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的发挥及其相关哲学观念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扼要介绍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原形阅读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中的12个理论要点,总称其为“原形阅读理论”。该理论认为课文阅读其本质上是思维活动,提出了“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这一对区分读文思维状态的新概念,并用阅读实验证明了这两种阅读思维印象的多项属性。丈中论述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场”生成规律和“文言文弱语感教学法”,属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用原形阅读理论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性收获。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要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全面的语文教材”的研究.它是语文教育理论建设的不可忽视的工作,也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材设置单一,或以“文章作品”为语文教材,或以“文学作品”为语文教材,而严重忽视“话语作品”为语文教材.作为“全面的语文教材”至少应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话语作品的语言教材、文章作品的文章教材、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等三大类别.  相似文献   

13.
每个教师都应有教学主张,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这个主张是根据生命发展需要、教育本质的追寻、教育研究的启迪、语文价值的寻觅而建构的。我们把适合生命成长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这基于人的生命追求成长,生命成长需要语文教育;不同的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影响不同,每个人都期盼得到适合的语文教育。为此,建构自己的操作模式:确定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价值,重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内容,建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途径,探究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前阶段研究的薄弱和混乱,不单造成了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的下滑,也极大地制约了教师职后教育的发展。师范教育在“专业性与师范性之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理论性与实践性之争”、以及“教育学与语文教学法之争”中曲折前进。以师范专业汉语言文学方向为研究视角,使得师范教育改革有了一个“落脚之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赋予当代大学生重要使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切入点,既回应了现实、又深化了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必须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阐释的优势,着力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重视教学话语体系的转换,提升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科学性、渗透性、感染力、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德育课程的母体。德育课程作为文化之一分子,必然要受制于并促动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与转型。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层面反思,我国德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具有教育出发点和基础性质的民族精神一——“刚健自强、厚德载物”;德育教材内容应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并根据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其与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如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相契合。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超越灌输与启发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树立“德育大课程观”。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传统书院教育中获得对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某些启迪。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纯文学"与"杂文学"、"白话"与"欧化"、"国语"与"国文"几对关键词的细致阐述,解析朱自清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复杂性,将其与中国的"诗教"传统相勾连,分析其"现代文学"观念与"现代教育"观念的互动关系,勾勒中国现代文学从"国语的文学"到"文学的国语"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19.
文章深化“产学研”涵义,提出“产、学、管、研、刨”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高职信息专业为例,分析了如何构建以“产”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以“学”为主体的学习体系、以“管”为手段的保障制度,激励师生出“研创”型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的道德教育思想,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辩证地扬弃了其中的糟粕。其中主要包括:在先秦“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标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春秋时期“集体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为特征的集体主义伦理思想;以先秦时期的“自律”思想为基础,提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