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周冬云 《考试周刊》2010,(41):187-188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与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其中,自我观察法是改善教学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即时观察,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察自己的课堂;第二种是延时观察,即“坐在自己的课堂前”。带着明确的目的观察自己的课堂,研究自己的课堂,最终改善自己的教学,一般采用录像、录音的方法,通过音像的回放来观察自己的课堂。本文研究的是延时观察。  相似文献   

2.
一、观察缘由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的一种新型方法,要求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青睐.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课堂观察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一、课堂观察的含义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4.
朱俊 《教学月刊》2014,(2):42-44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记时器、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而对其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判和建议,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的课堂研究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可以让教师通过观察他人的课堂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课堂观察及其特点 对于"课堂观察"概念的界定,陈瑶在《课堂观察指导》一书中认为: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江苏吴江张菊荣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郑金洲 《江西教育》2004,(12):43-43
1.课堂观察。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是教师自己对教学对象——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片断进行观察,也可以由其他教师来实施观察,这两种观察的目的都是为了掌握课堂教学中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7.
正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记时器、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而对其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判和建议,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的课堂研究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可以让教师通过观察他人的课堂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观察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些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多科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9.
沈芳芳 《海南教育》2014,(10):64-64
一、观察内容的概述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出相应研究、得出有关结论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芝兰 《教师》2015,(3):59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研究方法,已经日渐为教师所接受,成为教师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联片研训活动中,专家的核心任务是指导教师研究课堂,即指导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建构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观察缘由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的一种新型方法,要求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其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和1960年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提出的“互动分类系统”。尽管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语境中收集资料,并根据获得的资料、数据,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施侠 《时代教育》2007,(6Z):121-121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景中收集资料,并根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课堂观察作为课堂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受到广泛关注.课堂观察主要基于"交流展示"、"自学质疑"、"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等六个环节,包括课前准备阶段、课中观察阶段、课后分析阶段.通过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发挥集体优势,为教师思考教学、研究教学提供交流平台,进而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科研目的,凭借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方式方法。我们"秀峰区小学数学‘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共有4份,表1是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秀圆 《广西教育》2012,(14):15+17-15,17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正确地理解课堂观察,应对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进行必要的分析。我们认为,课堂观察有三个关键要素:主题、细节和反思。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几年,越来越强调由理念到实践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凭借自己的感官及辅助工具,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活动。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听评课方式,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可以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细化为观察点,透过这些点将一个个事件、情境进行定格、描述与记录,并进行分析反思,其起点和归宿都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  相似文献   

20.
<正>有效的课堂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适宜的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记录、分析和研究,进而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才能使课堂观察变得更加有效呢?一、完整的观课流程是有效课堂观察的重要保证授课教师针对教学设计肯定存在着期待关注的内容,也会有一些期待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