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稠油开采以蒸汽吞吐为主,即在井筒内注入高温高压水蒸汽,降低原油粘度,进而达到采出的目的。由于稠油储集层具有油层疏松、孔隙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加之经过多轮注汽后,很容易出现油层砂堵、渗流孔道堵塞、含水上升、管柱及配套工具断、脱、卡、吸汽剖面不均、套管损坏等问题,造成稠油井作业频率加大。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现已形成了稠油修井作业系列技术,为辽河油田稠油开发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2.
复配型特稠原油降粘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优化了稠油、特稠油复配型降粘剂的组成配方 .实验表明 ,优化的复配型降粘剂较其单组分的降粘性能明显增强而非优化的复配型降粘剂甚至不及其某些单组分的降粘性能 ,说明复配型降粘剂组分间存在着配伍性和协同效应 .  相似文献   

3.
石油磺酸盐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驱油剂,一直以来用其应用于油田的三次采油。选用胜利油田原料油,采用独特的液相磺化技术制得了新型的石油磺酸盐复配体,并将其在稠油油田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1^#,2^#,6^#石油磺酸盐复配体可以大大降低原油与地层水溶液之间的界面张力,并具有良好的分散、胶溶作用,使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从而可以解除地层有机堵塞,疏通地层孔道,提高油井产量。其中6^#复配体抗盐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原油乳化降粘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原油乳化降粘国内外发展概况 .介绍了乳化降粘机理 ,乳化剂种类 ,原油乳化工艺及原油乳化降粘剂的室内筛选评价 .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在齐604块薄层稠油油层中应用水平井技术,对水平井的实际生产动态、效果与直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践证明,用水平井对齐604块薄层稠油注蒸汽吞吐开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在乐安油田稠油油藏利用水平井技术规模化动用了薄层储量。随着热采吞吐周期的增加,周期产量明显递减。为合理开发,有效提高采收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水平井井网蒸汽驱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井网方式、适时的转驱条件、适合的注采参数下,区块采收率可提高13.02%。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搭建了室内立式水环输送实验系统。通过齿轮泵控制水相和染色后的油相分别从水相、油相入口进入水环发生器,保持油相入口流量不变,改变水相入口流量,稳定之后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流型,进行了立式水环流型实验,分析了不同油水流量下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和油水表观速度对成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立式水环中油水界面产生“蛇形波”形式的界面波,使得油相核心保持连续状态而不断裂;油水速度比在0.75~1.5范围内成环效果较好,当油水速度比过小时,输水量过大,界面张力不足以维持油相核心的稳定,油相核心发生破裂,分散为小油滴成为散状流;超过临界值时,油相核心在扰动作用下可能污染管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稠油在运输中遇到流动性差的问题,分析了胶质与沥青质的存在对高粘度的影响。选取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丙烯酰胺、马来酸酐为单体,利用溶液聚合法进行反应聚合。通过调节单体的配比,确定10∶2∶3∶0.5为最佳比例。再加入表面活性剂与溶剂进行复配,提高降粘效果。60℃下,将质量分数为5×10-4的降粘剂加入八面河稠油中降粘率能够达到50%。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高温高压岩石压缩系数教学实验装置,基于该装置测试了温度对岩石压缩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岩石压缩系数与岩石所处的应力状态和温度密切相关,压缩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净有效覆盖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在进行温度和孔隙压力循环后,岩石的压缩系数大幅降低;在进行第2次循环时压缩系数降低幅度最大,随后压缩系数降低的幅度逐渐减小。对衰竭式开采的油气藏进行产能预测时需要充分考虑温度对储层压缩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超稠油脱水一直都具有较大的技术难题,针对超稠油脱水问题,以真实工程为例,从方案设计到实施内容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超稠油室内静态沉降试验,设计了两种掺稀油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流程,并将方案设计内容与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方案设计中的不足,为其他稠油区块的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流程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泡沫辅助蒸汽驱过程中泡沫剂与地层流体相互作用的机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地层条件下稠油对泡沫剂性能的影响,以及泡沫剂对稠油的影响。结果表明:稠油及其不同组分均降低泡沫剂性能,重组分的影响小于轻组分,四组分中沥青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胶质、饱和烃,芳香烃影响最小,但影响幅度均较小,稠油重组分含量多,泡沫能发挥更好作用。泡沫剂对稠油作用表明,泡沫剂可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沥青质含量、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提高沥青质聚沉起始点,达到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营27区块属于稠油、出砂区块,黏度高、采收率低,常规措施效果较差,决定采用水力喷射泵(排砂采油工艺)进行先期试验,该工艺以高压水为动力液驱动井下排砂采油装置(主要部件为喷射泵),以动力液和采出液之间的能量转换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解决了出砂油藏油井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砂埋油层、井筒砂堵、井下及地面设备磨蚀和砂卡等突出矛盾,简化了出砂油田的采油工艺,延长了油井生产周期,降低了油井的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3.
稠油具有黏度高、流动性差的特点,这是制约稠油开采和集输的主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降黏。稠油降黏技术主要包括加热、掺稀、乳化、油溶性降黏剂、水热催化裂化以及微生物降黏、超临界CO2降黏等。通过论述各种降黏技术的降黏机理,分析各种降黏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降黏技术,对稠油的开采和集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热化学复合酸化是在酸化施工中分段注入亚硝酸钠与氯化铵的水溶液,让其在地层中接触并发生热化学反应。利用该反应体系产生N2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保持、甚至提高地层温度,降低稠油粘度,防止有机沉淀和酸液冷伤害的产生,有效解除有机物堵塞、沟通裂缝,同时生成的N2也利于残酸的顺利返排。  相似文献   

15.
稠油具有黏度高、流动性差的特点。这是制约稠油开采和集输的主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降黏。稠油降黏技术主要包括加热、掺稀、乳化、油溶性降黏剂、水热催化裂化以及微生物降黏、超临界CO2降黏等。通过论述各种降黏技术的降黏机理,分析各种降黏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降黏技术,对稠油的开采和集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整体开发已成为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的趋势,利用筛管顶部注水泥的完井方法占水平井完井方法的77%.筛管顶部注水泥完井方法适用于天然裂缝性碳酸盐岩或硬质砂岩储层、单一厚储层或不要求层段分隔的储层、岩性较为硫松的中(粗)砂粒储层等,其工艺既解决了常规田井工艺水泥污染油气层的问题,又能有效封固产层以上地层,保证产层与上部...  相似文献   

17.
常规稠油出砂油藏活性水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樊家油田油稠、易出砂、水油流度比大,注水开发后油井含水率上升快,稳产难度增大的问题,开展了活性水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和单酚钾按质量比2:3可复配成最佳驱油体系BN-001.该体系最佳使用浓度为0.5%;BN-001表面活性剂耐温120℃,耐氯化钠大于150g/L,耐氯化钙大于2.3g/L,具有较好的防止黏土膨胀的作用。经现场试验见到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为常规稠油出砂油藏的水淹治理和提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注蒸汽开采是稠油强化开采的主要开发方式,传统的地面注蒸汽开采综合热效率低,锅炉出口的蒸汽干度低,有效气体大量浪费,开采成本高。将传统的地面蒸汽发生器移置到井下,这种新兴的井下蒸汽发生器技术可大大减少蒸汽在井筒内的热量损失,不受井深变化的影响,尤其适合海上油田深层稠油的开采。在对国内外井下蒸汽发生器研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海上稠油热采井下蒸汽发生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指标,形成渤海油田稠油注蒸汽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降低稠油粘度,改善稠油流动性,是解决稠油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简要介绍了稠油的乳化降粘原理和目前常用的方法。根据乳状液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乳化降粘剂的应用,介绍了两种类型的降粘剂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稠油乳状液在实际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弥补流变仪等仪器的缺点,研制了一种试验环道装置。利用该装置对胜利陈南稠油乳状液进行了输送试验,模拟了稠油乳状液在管道中的实际流动情况,并与流变仪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试验表明:含水率对稠油乳状液黏度影响很大,含水率高于40%时出现转相点,最佳含水率为45%;乳状液输送存在一个最佳混合流速,流速过高乳状液表观黏度有增大趋势;稠油乳状液表观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对O/W型稠油乳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很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流变仪测试结果与环道试验结果规律一致,但表观黏度值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