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想,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感实践、重视语感分析,落实这三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丽 《大观周刊》2013,(11):218-218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广泛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阅读中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一点强加,多一些自由,不惟“考试”是尊,不惟“形式”是崇,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伯芳 《大观周刊》2011,(36):159-159
从当前的状况来看,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4.
马淑梅 《大观周刊》2012,(17):223-223
小学语文新课堂标准给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之中包括“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把读的权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给足,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读代讲。 小学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要有依托,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小学语文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应把小学阅读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雷祖飘 《大观周刊》2011,(20):53-53
新课标的实施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13,(1):135-135
素养,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平时的锻炼和教养。”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繁荣积累和提高。一、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有些宽泛大家知道.素养是一个人平时的锻炼和教养,它所涵盖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既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品性特征,也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价值体验。  相似文献   

7.
崔文秀 《大观周刊》2011,(52):117-117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认识方面的水平和正确的情感态度看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要依赖于各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日记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8.
殷鹏 《大观周刊》2012,(15):171-17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整合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应重视“四能力”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  相似文献   

9.
董庆保 《大观周刊》2013,(7):148-148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如何充分展现语文的艺术美,让学生体会语文的艺术美,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我认为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帮助语文教学展现语文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情感,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愉快中学文,在意境里赏关,在兴趣中生情。  相似文献   

10.
道日娜 《大观周刊》2012,(15):156-156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诵读应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而现在高中有些语文教师对语文诵读不够重视.这种轻诵读的做法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1.
陈立燕 《大观周刊》2012,(6):209-209
衡量高中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其中作文是重要尺度之一。作文是高中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学生通过作文教学感受到我国文字蕴涵的无限魅力,真正体会到语文的深层次的内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作文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着力于在作文教学中整体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从教高中语文十年,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总结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现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之效。  相似文献   

12.
杨伟平 《大观周刊》2012,(19):192-192
高中语文设置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学生有侧重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及满足其兴趣和潜能、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但新课改实施以来,在老师们的实践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措施的不利,教育资源的不足等等原因,给语文选修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冷静而理智地应对选修课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就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与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杨军 《大观周刊》2012,(18):228-2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14.
方苹 《大观周刊》2012,(25):213-21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愉快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愉快教学活动;注重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艳 《大观周刊》2013,(12):142-142
语文课程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学生阅读教学与提高阅读能力为重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冯天江 《大观周刊》2012,(35):238-238
高校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语文作业的设计。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作为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语文作业该如何实现质的转变?本文对传统语文作业设计和新课标下的语文作业特点作了探讨,着重就新课标下中学语文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17.
林占朝 《大观周刊》2011,(27):196-196
语文教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忽视课外阅读是当今的一大弊端。为此,我们要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欣赏课;并注重阅读效果,从数量和质量上为他们制定标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悟,提高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琼 《大观周刊》2012,(51):282-282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语文素质是一个人学识、思想、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重视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9.
李彬 《大观周刊》2012,(30):222-222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培养,也有情感的交流和个性的塑造。因此,提升课堂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让学生学好语文,热爱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认为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任晓彤 《大观周刊》2011,(36):108-108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长期以来,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书写差、错别字多、语文知识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