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银掺杂聚L-酪氨酸修饰电极研究多巴胺与Cr(Ⅵ)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多巴胺溶液中加入Cr(Ⅵ)后,多巴胺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且没出现新峰,但峰电流值降低,说明Cr(Ⅵ)能与多巴胺发生氧化作用,导致多巴胺浓度降低,且在血液酸度中的电流差值大于胃液酸度中的电流差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壳聚糖(CS) 与聚甲基丙烯酸(PMAA) 间的复合作用制备了CS 与PMAA的聚电解质复合型水凝胶.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CS 与PMAA 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介质环境pH 值的变化,凝胶中PMAA 的构象在压缩线团和伸展态之间变化,该凝胶具有溶解和释放稠环芳烃的能力,可望在稠环芳烃污水处理上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聚合物,丝素蛋白(SF)因其具有极低的免疫原性、可调节的生物降解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而成为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热门材料。目前,SF在生物工程的应用已经利用了多种技术。大多数文献综述着眼在基于SF的生物材料及其不同的应用形式,如薄膜、水凝胶和支架。当SF用作其他生物医学基底材料上的涂层时也很有利用价值;然而,关于含SF涂层的生物材料的综述较少。因此,本文收集了SF涂层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在生物材料表面修饰的各种制备方法,并介绍了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最新进展。此外,本文还讨论了SF涂层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骨再生、韧带再生、皮肤和黏膜再生、神经再生及口腔种植体表面修饰。SF涂层有利于诱导细胞黏附和迁移,促进羟基磷灰石沉积和基质矿化,抑制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骨再生策略。同时,SF涂层复合支架是韧带损伤后再生的候选材料。SF涂层可以提高基底材料的机械性能,并使敷料材料在皮肤和黏膜再生过程中具有整体稳定性。此外,SF涂层由于其只有介电特性、机械柔韧性和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能够成为一种加速神经再生的潜在材料。SF涂层也是口腔种植体表面改性...  相似文献   

4.
以结晶紫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其在UV/过硫酸盐体系中的降解动力学和机理,以及不同金属离子(Fe 0、Fe2+、Cu2+和Zn2+)对其降解动力学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零价铁、二价铁离子、铜离子、锌离子等金属离子对结晶紫的降解反应均有促进作用,且光降解过程遵循拟一级动力学方程;但不同金属离子对结晶紫的氧化效果不同,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零价铁、二价铁离子、铜离子及锌离子时,其促进率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50 mg/L、10 mg/L、5 mg/L及30 mg/L,而后再增大各种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促进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铜 (Ⅱ )离子在酸性介质硫酸中和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条件下 ,铜 (Ⅱ )催化抗坏血酸还原邻甲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 .建立了测定痕量铜离子的新方法 ,结果比碘量法测定铜(Ⅱ )离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土壤中的铜和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自制的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铜和镉的电分析方法.该方法为:在浓度0.10 mol/L的CH3COOH-CH3COONa(pH=4.5)缓冲溶液中,以此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1 V/s的扫速下,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测定.当铜和镉离子的浓度分别为8.0×10-7~1.2×10-5mol/L和5.0×10-7~2.5×10-5mol/L时,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5和0.9993,加标回收率在95%~110%之间.用此电极同时测定土壤中的铜和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同一样品采用双喷电解法和离子减薄法制备透射电镜薄膜样品,观察含铜钢中的ε-Cu析出相,结果表明:双喷电解法试样由于ε-Cu析出相与基体的腐蚀速率不同衍衬像反差较大,低倍观察较清楚,但高分辨像不清楚。经离子减薄后,由于ε-Cu析出相与基体共格,观察到的ε-Cu析出相与基体边界不清楚,但高分辨像的晶格条纹清晰显示真实的内部结构.通过能量损失像可得到析出相的分布情况。将离子减薄后的试样再用电解液进行腐蚀,用酒精清洗后电镜进行观察,可见大量的析出相颗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保护成骨细胞,接种到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β-TCP/CPC)浆料中,使β-TCP/CPC骨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细胞活性,同时提高固化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径,以最终实现提高β-TCP/CPC骨水泥的降解速度,加快成骨和骨修复。创新要点:本研究首次应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包封成骨细胞与CPC浆料复合,复合后实现自动细胞释放,释放出的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1)高压静电成囊法制备载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的海藻酸钙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2)微囊化MC3T3-E1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并用钙黄绿素-AM(Calcein-AM)和碘化丙啶(PI)进行活死细胞双重染色;(3)微囊化MC3T3-E1细胞与β-TCP/CPC浆料复合培养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细胞在材料上的释放、粘附,CCK-8法检测材料上细胞的活力,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观察细胞的分化状况,茜素红染色观察释放细胞的矿化能力。重要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可作为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内部接种成骨细胞并实现细胞释放的良好载体,释放出的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9.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是磺胺嘧啶银和磺胺嘧啶锌的复方制剂。磺胺嘧啶银有较强的杀菌功能,磺胺嘧啶锌除了有一定的抗菌收敛功能外,其中的锌离子有利于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加快创面的修复,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同时在创面成膜后形成抗菌屏障,缓慢分解释放,达到长时间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非织造布(PBTNW)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采用表面改性的方法,在烷基糖苷(APG)的引导作用下将壳聚糖(CS)通过共聚接枝修饰到PBTNW的表面.利用傅里叶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分析仪、化学分析电子光谱学(ESCA)检测仪、热重(TG)分析仪及扫描电镜(SEM)对修饰前后的PBTNW材料进行表征,发现壳聚糖被成功接枝到PBTNW表面.此外,对修饰前后的PBTNW进行水接触角、溶血率和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接枝后的PBTNW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接枝后的PBTNW较接枝前更具优越性,在血液过滤材料及其他的药用领域都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替补材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RGD-重组蛛丝蛋白(p NSR32)/聚己内酯(PCL)/壳聚糖(CS)复合纳米纤维。考察分析纺丝过程中组分配比、浓度、挤出速度等参数对纤维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S所占的比例对p NSR32/PCL/CS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起决定作用;纤维直径随着电纺电压和固化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纺丝液浓度和挤出速度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增加固化距离、减小挤出速度有助于纤维表面珠状物的减少;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增加电纺电压和固化距离有利于提高纤维的结晶度。试验最后确定一组较佳的参数作为制备p NSR32/PCL/CS血管组织工程支架的纺丝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经皮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方法:12例四肢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体外培养经皮移植自体MSCs治疗。结果:9例获得了骨性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5个月(4~7月),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骨痂形成。骨折愈合率为75%(9/12)。结论:体外培养经皮移植自体MSCs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以N-甲基咪唑和氯乙醇、聚乙二醇为原料,合成出含羟基的小分子离子液体.然后接枝到聚环氧氯丙烷上,制备得到一类长侧链的聚醚离子液体.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聚环氧氯丙烷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聚醚季铵盐结构进行了表征.较佳工艺条件为:摩尔比n(PECH):n(离子液体)=1∶1.5,反应时间6小时,反应温度为70℃.  相似文献   

14.
目的:锌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视为一种很有前途的骨修复材料。然而,锌金属作为骨植入物时的力学强度难以满足承重骨修复的需求,并存在炎症反应的风险。本文旨在探讨稀土钕合金化对锌骨植入物激光成形质量的影响,为改善锌合金的成形质量、提高力学性能及增加抗炎活性提供理论依据。创新点:1.在增材制造过程中,添加钕能够有效改善锌基合金的成形质量;2.稀土钕提高了锌基合金的力学性能,同时也赋予了抗炎活性。方法:1.通过实验对比锌钕合金的表面形貌,计算出相应的致密度,并分析钕对锌基合金成形质量的影响(图2);2.基于不同实验对比锌钕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强度的变化,并探讨稀土钕提高力学性能的原因(图3~5和表1);3.通过电化学实验和浸泡实验,分析稀土钕对降解性能的影响(图6和7);4.基于体外生物学实验,对比分析钕对抗炎活性和细胞活性的影响(图8和9)。结论:1.稀土钕提高了激光增材制造锌合金的成形质量,并使其致密化率高达98.71%;2.钕合金化有助于晶粒细化和第二相强化,使极限抗拉强度提高到了(119.3±5.1) MPa;3.钕合金化能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促进抗炎因子的释放,进而使锌钕部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而细胞培养试验也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保护成骨细胞,接种到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β-TCP/CPC)浆料中,使β-TCP/CPC骨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细胞活性,同时提高固化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径,以最终实现提高β-TCP/CPC骨水泥的降解速度,加快成骨和骨修复。创新要点:本研究首次应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包封成骨细胞与CPC浆料复合,复合后实现自动细胞释放,释放出的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1)高压静电成囊法制备载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的海藻酸钙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2)微囊化MC3T3-E1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并用钙黄绿素-AM(Calcein-AM)和碘化丙啶(PI)进行活死细胞双重染色;(3)微囊化MC3T3-E1细胞与β-TCP/CPC浆料复合培养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细胞在材料上的释放、粘附,CCK-8法检测材料上细胞的活力,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观察细胞的分化状况,茜素红染色观察释放细胞的矿化能力。重要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可作为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内部接种成骨细胞并实现细胞释放的良好载体,释放出的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龙岩膨润土为原料,氟化钠为改性剂制备钠基蒙脱土.采用水热离子交换法,将镧离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阳离子交换到蒙脱土的层间得到改性蒙脱土,并对其结构和抗菌性能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发现,改性蒙脱土的层间距发生了变化;红外光谱测试(FT-IR)结果显示出相应的离子吸收峰,说明镧离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阳离子确实交换到蒙脱土层中.抗菌实验结果表明,CTAB-La-MMT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分别小于200mg/L和400 mg/L,其抗菌效果比Na-MMT、La-MMT和CTAB-MMT改性蒙脱土都好.  相似文献   

17.
电纺左旋聚乳酸(PLLA)/聚己内酯(PCL)复合纤维综合实验的设计是教研结合初探的产物。该文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LLA/PCL复合纤维,对纤维的形貌、化学结构、结晶和体外降解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表征测试及胆管上皮细胞的相容性实验,讨论了组分配比对复合纤维形貌和结晶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复合纤维的降解趋势。细胞相容性实验证实了PLLA/PCL复合纤维适合胆管上皮细胞的生长,并初步探讨了PLLA/PCL复合纤维在组织工程人工胆管支架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该综合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铜掺杂聚L-赖氨酸修饰玻碳电极,并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建立用循环伏安法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在p H=2.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扫描速率为180 m V/s,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响应峰电位为0.364 V,抗坏血酸的浓度峰电流在8.0×10~(-5)~8.0×10~(-3)mol/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7)mol/L。对橙汁饮品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涿鹿蒿不同方法提取液抗菌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涿鹿蒿水煎剂和醇提物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水煎剂和醇提物对13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涿鹿蒿提取物对10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而对3种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差。结论:涿鹿蒿提取物在体外对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聚羟肟酸捕集剂对水中Cu~(2 )的螯合去除功能,考察了pH值、捕集剂加入量、处理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5~6,聚羟肟酸用量为Cu~(2 )质量的3.4倍,处理时间为50min时,Cu~(2 )的去除率达99.73%,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法与碱中和法所得Cu~(2 )沉淀相比,其铜离子的浸出量仅为后者的1/315.故聚羟肟酸处理含Cu~(2 )废水具有更好的环境安全性.对聚羟肟酸捕集剂与Cu~(2 )的螫合去除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