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读者对报刊上刊登的大量特定人物活动的照片,往往有两种反映,一是人物生动活泼,有独自的特性,引人寻味;二是人物貌似神离,缺乏活力,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当听到读者的后者评论时,也时常苦思冥想,究竟如何才能把特定人物的活动拍好拍活,这是需要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新闻摄影爱好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我想,新闻摄影既然是以人的社会活动为对象,那么,我们首先就应该研究社会上的人.在阶  相似文献   

2.
形成新闻图片,要具备几个要素:一是对象,二是工具,三是技能,四是感情(觉悟)。没有摄影对象,是拍不出照片来的;没有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是拍不出新闻照片来的。使用同样的相机,几个不同素质的记者去采访、拍摄,会产生几种质量不同的照片。这说明,对象、相机、摄影者中,摄影者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技能和感情(觉悟)的培养和提高,而技能和感情(觉悟)又主要反映在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上。观察力人的眼睛是很厉害的,据说能分辨一万多种不同的色调,这是现代任何装置都望尘莫及的。但是,对于  相似文献   

3.
一位合格的档案摄影者和新闻摄影者一样除了有健康的体质,敏感的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能力之外,还要具备在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熟练运用相机,及时、准确、客观地拍摄下有价值的照片的能力,这就是一位档案摄影者应具备的基本功。下面就自己在拍摄中的一些感受谈一点看法。档案摄影者是档案工作者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摄影图片和文字、实物是档案工作的重要部分。档案摄影在档案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档案摄影者为此倾注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从而也揭开了档案摄影在档案工作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一位档案摄影者在拍摄中,首先要充分发挥摄影的纪…  相似文献   

4.
形成新闻图片,要具备几个要素:一是对象,二是工具,三是技能,四是感情(觉悟)。没有摄影对象,是拍不出照片来的;没有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是拍不出新闻照片来的。使用同样的相机,几个不同素质的记者去采访、拍摄,会产生几种质量不同的照片。这说明,对象、相机、摄影者中,摄影者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技能和感情(觉悟)的培养和提高,而技能和感情(觉悟)又主要反映在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上。  相似文献   

5.
照片的情趣     
假如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照片,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最喜欢富有情趣的照片。因为这样的照片不仅传递了信息,而且令人赏心悦目,使人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新闻摄影的主要对象是人,如何把人物拍得生动自然,关键在于摄影者能否抓住人物的真情实感和富有情趣的细节,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缺乏情趣的照片,就显得平淡无奇,索然乏味,如同过眼烟云,不会给人留下印象。情,即情感,是人物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趣,即趣味、兴趣,它是表现人物情感的细微动作。表现以情为主的对象时,应充分体现趣的作用,表现以趣为主的对象时,要强调情的价值,使情趣交融,和谐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新闻摄影数年,也算是与摄影纪实打交道数年。因为,大家都知道新闻摄影中存在纪实性与真实性的关系。纪实性是达到新闻内容真实性的物质技术的基础。但无数事实证明: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并不等于新闻的真实性。那么,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我想就此问题浅谈一点看法。 新闻摄影的纪实性与真实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等同。摄影的纪实性首先是由摄影器械的纪实性所决定的,它主要是限于技术方面。同时,也是摄影作品的创作者通过照相机记录现实场面的以及事物变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再现生活的特定方式及手段。而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则要求迅速及时准确地拍摄生活中的客观事实,以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气氛来反映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在拍摄时,摄影者不应干预事件的进行和人物的活动,而是依靠事先的深入采访、现场观察、分析判断,迅速摄取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和最有代表性的瞬间形象。从上述来看,纪实性与真实性是有联系的,它们都离不开  相似文献   

7.
对于专题摄影概念,张韬磊、靳福堂在《专题摄影》中认为:"专题摄影是通过多幅照片来集中地阐述一个主题,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地、深入地反映出事物发展进程和结果,能够细致、深刻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它是画报、报纸和杂志甚至电视、电影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徐忠民在《新闻摄影学》一书中写道:"专题照片,又称专题摄影、摄影通讯,是新闻摄影的一种体裁。它通过多幅、成组的画面,结合一定的文字,集中地阐述一个主题思想,深刻、细致地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概括、深入地反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不干涉对象拍摄法”,最重要的功能是——真实地“呈现对象”,这也是摄影与生俱来的最朴素的和最具有魅力也最充满矛盾的功能。任何一张照片都涉及到三个因素,即摄影者、摄影语言和拍摄对象。如何在新闻摄影活动中搞明白这三者的关系,特别是搞明白摄影者(主体)在摄影中的身份和角色,显然并  相似文献   

9.
刘萍  占莉芳 《新闻界》2006,(6):134-134
人物新闻摄影是以人物为主体的新闻摄影,用富有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的画面形象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精神面貌,揭示人与社会的主题。人物新闻摄影要求摄影记者在对人物和新闻事件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思考的基础上,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从无数个瞬间中抓住一个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情感的刹那间,拍出最具有丰富内涵和强烈视觉效果的域面形象。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新闻摄影是新闻摄影中的一个类别。我国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天都有业余的或专业的新闻摄影者在农村采访。在党报党刊上,特别是在地方党报上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农村题材的新闻照片。这说明农村新闻摄影在农村报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那么,怎样才能经常不断地拍出具有农村特色的新闻照片?我结合实践谈一点不成熟的认识。 首先,要懂得政策,熟悉农村。 农村新闻摄影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农民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走上了致富之路和小康之路。农村的变化和农村的新人新事又反过来为新闻摄影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作为农村新闻摄影者如不懂得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不熟悉农村情况,那又怎样报道农村呢?因此,农村新闻摄影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农村方针政策,紧密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农村基本情况和生产规律,对农村发生的各种变化进行观察、分析、鉴别、提炼,从中寻找出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又具有新闻性、形象性、宣传性的事物。  相似文献   

11.
一些人以为街头新闻摄影是随手可得,轻而易举的事,但当你真的站在街头拿起相机时,便会感到一位成功的新闻摄影者实在不易。街头巷尾是提供新闻事实的肥沃土壤,来自街头巷尾的图片新闻与群众心理接近,易为人们接受。街头新闻摄影不能不为有志于新闻摄影者所注意。街头发生的事情,通常是无法预料的,那瞬息万变的场面、川流不息的人流、车辆背景的选择及配合,题材的取舍,往往是同一时间涌现,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作出适当的处理及明智的抉择。笔者曾拍摄过一张街头新闻照片,从照片本身来看,成像不十分清晰。打算拍第二张对,图中卖书的妇女因心虚,早已溜之大吉了。但这张照片具有  相似文献   

12.
彭小琴 《新闻界》2012,(1):28-31
如何运用新闻摄影独有的语言特性,拍摄出令人瞩目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是新闻摄影从业者的实践探索,也是新闻摄影研究者的理论追寻。摄影作为无国界的影像语言,必须塑造典型的可视形象,从而体现形象的价值;拍摄中要能通过客观真实的画面将作者对事件、人物的深刻领悟独特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作品强烈的内在冲击力;而这样的画面,是融入了具有思想和灵魂的摄影者自己的情感,传达着他所表达的特定意义。探寻这些新闻摄影的视觉语言特性可为新闻摄影新的表现途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无产阶级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新闻摄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摄影技术问世后才出现的一种报道形式。照相能原原本本地反映客观现实,具有见证性、权威性与说服力。这是新闻摄影独有的功能。如果舍弃了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原则,制造假照片,那么,它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的损失,比虚假的文字报道还要恶劣。新闻摄影拍摄的对象必须是有新闻价值的真人真事,并且要符合真人真事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就是不但事实要真实、形象也要真实。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那就会出现虚假的照片。如拍摄草原上的接羔能手,摄影者为了追求形象美,就找几个演员穿上民族服装,抱着小羊羔来代替;拍挑灯  相似文献   

14.
听说有位同行在一次新闻摄影展览会上,进行了一项简单的调查:对参观两幅并列悬挂在展厅的人物照片的观众情况作了统计。这两幅照片,一幅是在新闻现场拍摄的新闻人物,一幅是在非新闻现场(书房)拍摄的“名人”肖像。他调查的结果是:一小时内仔细看照片和认真读说明的观众,前者较后者多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这个调查作得好,它说明观众的欣赏水平是高的。作为新闻照片,读者所想要,所愿意看到的一定是有现场背景、环境、情节的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照片。而非现场拍摄的照片就很难说它属新闻摄影范畴,严格地说它不具备新闻价值。照片《…  相似文献   

15.
摄影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工种。它的性质、任务与文字报道基本相同;但在报道的表现手法方面,却有自身的特点。这特点,概括为一句话,就是:用形象说话。新闻摄影必须借助摄影艺术的技巧和技术,把新闻事件、人物,再现在一张张具有视觉形象的照片上面。视觉形象是属于造型艺术范畴的东西。所以,新闻摄影应当汲取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段,赋予报道内容以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但新闻摄影终究不同于艺  相似文献   

16.
人物肖像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用照相机记录的以某一人物为主体的摄影方法。“以某一人物为主体”决定了它不是报道某一新闻事件,也不是报道一个以上的人物在某一新闻事件中的表现。人物肖像摄影应该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或者展示某一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态或风采的一种摄影门类。 多年以来,我国摄影界似乎对这一领域重视不够。不用说像尤素福·卡什拍摄的邱吉尔怒气冲冲拿着雪茄这类神形兼备的肖像作品,就连拍摄周恩来这样的应该是我国摄影家机会最多的肖像作品权也让意大利人抢了头筹。若干年前,美国《时代》杂志想用一张邓小平同志的肖像作为封面,选来选去,竟无一张能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摄影中,人物是主要表现对象。怎样将新闻人物拍得生动传神,是记者们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在国内的报纸上,好的新闻人物照并不多见,感人、能引起读者共鸣的照片就更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照片没有摄出人物个性,没有反映出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个性是指一个人的那...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摄影的定义 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符合现场真实存在的推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新闻摄影样式。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人像摄影和人物摄影,拍摄难度大。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合乎情理的判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摄影。新闻人物肖像摄影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肖像摄影和人物摄影,它是新闻摄影记者最难于掌握的一种摄影技巧,拍摄对象既要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又要具有视觉美感的形象价值。这就要求拍摄者在既定的现场条件下,使用极其有限的造型手段完成高难度的形象造型和对人物内心的深层开掘,并将这种开掘外化在摄影媒材上。我们知道,一幅成功的新闻人物肖像…  相似文献   

20.
现场人物特写是新闻摄影中讴歌英雄模范人物最得力的表现形式。优秀的现场人物特写照片,对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鼓舞、激励作用。今年伊始,《河南日报》在一版开辟了《看今朝》人物专栏,全国新闻摄影学会也开展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新闻人物摄影大赛,这将推进全国和我省现场人物特写摄影技艺的提高。现场人物特写的拍摄,要求作者仔细观察现场、研究现场,准确地把握现场环境,恰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