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育博士的定位与培养问题是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教育博士在培养目标、课程实施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成为制约教育博士发展的障碍。针对问题,应从培养实践性的专业研究人员、提高研究素质和专业研究能力、健全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来改革博士教育,以提高其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国外教育博士发展历史,以及教育博士与哲学博士区别的研究,显示实践性是教育博士的显著特征。重视大学与工作场所和职业之间的联系,重视提升学生对职业实践问题的理论反思、研究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色。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我国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状况,结果发现当前教育博士研究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教育上表现良好,但在科研实践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训练上比较薄弱,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表现出一定的学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博士培养质量评价:概念、方法与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士质量评价是博士教育研究中探讨得比较少的问题。本文首先区分了博士教育质量、博士点质量、博士质量这三个互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指出博士质量的内涵包括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其次,文章讨论了从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评价博士培养质量的主要方法——同行评价法和文献计量法。最后,文章从国内外的教育实践出发,分析了当前评价博士质量的两种视角——产品视角和质量视角及其问题。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16,(6):82-88
国内研究者已分别对中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国外不同国家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国外不同国家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和中国与外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入学要求、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博士资格认定、修业年限、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将中国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德国等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展望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中国的研究,将会呈现以下趋势:明晰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学科结构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面.以美CIP-2000和中国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为基础,制作了中美研究生专业口径对照表.以此为标准,分析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博士研究生学科结构变迁和我国1996-2006年博士研究生学科结构变迁,并比较了中美博士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专业博士学术化问题长期议而不决并有恶化趋势,原因在于博士学位论文导向失灵。以教育学科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校282篇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当前专业博士学术化问题已相当严峻,具体表现在:论文选题普遍缺乏明确的专业属性和问题导向,重理论轻实践,研究内容过于倾向宏大叙事;案例研究比例较低,基于理论框架剖析研究问题较多;政策建议可操作性不强;博士生导师普遍缺乏实践经历等。借鉴西方经验提出了三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专业化,特别是数学教育博士专业化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博士专业的核心内容应由数学、研究、教育3部分组成.数学教育界一致认为数学教育博士专业应设置教育理论、教学和教师教育、科技在教学上的应用、教学大纲、评估等教育课程.数学教育博士专业的核心内容的改革应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8.
美、澳、英专业博士教育模式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现代专业博士教育模式,揭示三个国家在专业博士教育模式方面的特色,提出这三个国家专业博士教育模式对我国开展专业博士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对外部的强烈问责并提高培养质量,西方大学提出了革新教育博士培养的新理念。西方教育博士培养改革始终围绕专业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循环互动和深度联结这个核心,从明确界定教育博士的专业身份,构筑多重伙伴关系以获取外部支持,引进组群式互助学习模式而建立教育博士实践共同体,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创新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重构了教育博士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认为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关注专业实践,注重研究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强调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生产的独创性,体现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就是要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提出要保证专业博士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入学资格上做到专业经验与学术基础兼顾,在课程体系上注重学术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知识的整合,在学位论文研究上强调专业实践性与学术创新性的统一,在质量评价上坚持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并重。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以来,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显著攀升,回顾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20年的研究,其思想纵向呈现出三个变化趋势:从专注学术取向到关注多元发展,从聚焦在学质量到追求发展质量,从强调显性成果到倡导综合能力。依据这一趋势,当下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应以立德树人为根基,以科研能力为主干,以服务社会为枝叶。高校要以此为培养标准,树立起多元化培养目标,实现博士生全方位、多维度发展。具体到实践层面,鼓励博士生全面参与学校治理不失为实现博士生多维培养的有效途径,具体应以党建工作提升政治觉悟,以课题参与提升学术水平,以志愿服务厚植奉献情怀,以社会实践推动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一流大学能够长期引领顶尖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其推行博士教育发展战略有关。对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学进行分析,发现其博士教育发展战略具有如下特点:战略环境源于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战略目标坚持质量首位,战略内容围绕更加高效的培养形式,政府宏观管理与高校自主推行相结合进行战略实施,完善的制度体系与充裕的资金支持作战略保障。其未来走向是:增强博士教育竞争力,强调国际化发展,推进博士教育公平化以及提升博士生职业能力。这对我国在"双一流"建设大格局中创建一流的博士教育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The authors used grounded theory to explore professional identity transitions for 23 counselor education doctoral students in a cross‐section sample based on nodal points in their programs. The transformational tasks that doctoral students face involv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identities, evolution of confidence and legitimacy, and acceptance of responsibility as the source of knowledge about the profession. The authors offer implications for training doctoral students.  相似文献   

14.
哈佛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改革对世界各国教育博士培养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回应专业博士教育社会质疑、弥补哲学博士教育长期缺失双重需要推动下,哈佛大学对教育博士学位培养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撤销原教育博士学位(Ed.D.)、新设教育领导博士学位(Ed.L.D.)、创设教育哲学博士学位(Ph.D.),形成了两种博士学位并存共生新格局。从培养模式比较看,专业博士回归“实践”属性,教育哲学博士凸显“学术性”特点,且两者均高度重视跨学科教育和培养质量提升。我国培养教育博士起步较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可借鉴哈佛大学经验教训,积极推动教育博士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Recent discussions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creasingly have drawn attention to doctoral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sider these discussions that debated some of the ways of improving doctoral student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sing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a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ssues such as research, teaching, and research assistantship, and conferences are considered as key components of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doctoral students for knowledge building through teaching and research.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评价博士生教育质量对于引导和推动博士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政府主导的输入质量评价、事业性机构参与的输出质量评价、学生主体视角的过程质量评价及多元主体介入的发展质量评价。基于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沿革的梳理,提出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启示:一是提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回应不同主体对于博士生教育质量的诉求;二是关注毕业博士群体,从毕业博士视角反思博士生教育状况;三是构建科学可行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衡量博士生教育质量;四是适当公开相关评价标准和数据信息,切实发挥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Grounded theory is a popular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especially by doctoral students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approach, however, is not always used consistently or as originally designed, compromising the quality of the research.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recent Canadian social work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mplementi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presentations of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es in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mpact the conduct of teaching and future research and have direct implications for the legitimac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Using Saini and Shlonsky’s Qualitative Research Quality Checklist, the authors appraised dissertations in terms of credibility, dependability, confirmability, transferability, authenticity, and relevance.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regarding the quality of studies utilizing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es and consequences for future doctor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博士生教育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竞争的加剧使得博士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博士生教育面临的教育质量问题愈发严峻。博士生教育质量体现在博士生的学业成就上,而影响学业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了解影响因素并揭示相互之间的关联无疑可以帮助博士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本研究基于契合理论,扩展了博士生环境契合度的理论框架,创建了更为细致的博士生教育契合度多维框架,包括博士生环境契合度、学生职业契合度和博士生文化契合度三个维度。该分析框架呈现了博士生教育契合度与博士生学业成就之间的关联,对于完善博士人才培养、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工科博士生参与大学的学术创业活动,作为科研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术创业对工科博士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对16名工科博士生深度访谈材料的扎根分析,本研究发现,参与学术创业,促进了工科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提升,非学术技能的习得,广阔的学术观和多元职业观的形成。为回应学术创业对工科博士教育的影响,建议培养单位形成多元培养观,优选和拓展学术创业项目,提升工科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博士生教育作为学历教育中最顶端的层次,其培养的质量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博士生培养质量是通过终端的统计指标来体现的,而影响这些指标高低的关键因素贯穿在博士生培养的过程之中,只有回溯博士生的培养过程,才能发现培养高质量博士生的实践逻辑。通过对10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质性访谈,‘再现了高质量博士生的培养全过程,所在学科领域的成熟程度、个人教育背景与研究方向的契合度、师生相处过程中的匹配度三个因素直接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正视起点、注重过程、因材施教”的培养路径是高质量博士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循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