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表现出了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强烈忧惠意识。在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中,他有“三起三落”的经历,特别是他第三次复出之后,面对中国的落后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先进发达,其忧患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他的忧患意识是对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切忧虑的理性认识。继承和发扬他的忧患意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忧患意识是主体面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一定问题所产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应对和预防的精神状态。以儒家教育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忧国忧民、忧道忧教、忧功忧名。继承、发扬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忧患意识,能激发教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立志教育的献身精神,以及投身教育改革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卢俊 《高教论坛》2012,(5):76-77,81
忧患意识对于国家兴亡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管理实际,论述了增强忧惠意识在高职院校管理、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如何增强忧患意识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西方国家经济、科技发达和中国落后的事实,邓小平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主要是忧国、忧民、忧党争忧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在今天继承争发展这一精神遗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忧患意识,从哲学角度上讲,它是意识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人的理性思维为追求客体内在的必然性,对现实存在否定思维的外部情感体现;它既包括对个人自身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也包括对社会危机的一种感受与预知能力。这里谈的忧患意识通常是狭义的,是以忘我为特征的,带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体现出关注国家与社会,积极参与国家、社会管理的忧国忧民精神。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思想品德课忧患意识教育的必然性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源远流长。忧患意识教育也是我们民族教育的传统。古人不但有"居安思危""生于忧  相似文献   

6.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集中体现。江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创造性地将忧患意识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政治高度,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他的忧患意识既包括忧国忧民意识,又包括忧党忧军意识,是四者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唐淑云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01-103
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和基本精神.陈子昂《感遇》诗的忧患意识因受到所处时代和自身遭遇的影响,表现得复杂而深刻,有对社会时局的忧患,对兵民疾苦的忧惠,对个人身世的忧患,还有对祖国命运的忧患.陈子昂忧患意识的产生是社会现实和自身遭遇在他身上的映射.他的忧患意识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杜甫、龚自珍等诗中都闪烁着他忧患意识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一书,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忧党意识,主要表现为:忧执政党的领导水平不高和执政能力不强、思想政治建设薄弱、人心背离问题的发生、领导人才素质不高、制度建设滞后等;其根本特征就是:忧党和强党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长于忧患     
刘墉说:“忧患意识往大处想,可以是人民对国家、社会、时局变迁的担忧;往小处看,可以是学生对考试的担心、居民对盗窃的警戒。总归,凡是认为环境与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而有所警醒,都可以称为忧惠意识。”刘墉对儿子说:“我希望你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能对许多事情具有忧患意识,你应该开始关心环境污染的问题、国家施政的方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特定的现实生活内容,使得魏晋时代的诗人们难以摆脱强烈的时间忧惠意识,并由此形成了一些共同歌咏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在关键时期,正面临着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压力与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忧惠意识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苏滨 《教育与职业》2007,(32):164-166
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是由我国国情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忧患意识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正确把握国情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忧患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确定成才目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责任伦理思想,强化责任伦理意识,通过挖掘墨子人格精神中的忧患意识,铸就当代高职生的道德责任精神:墨子思想中忧己、忧民、忧天下的忧患意识,可以培养高职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及社会使命感,弘扬时代进取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忧患意识,是人类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主观反映,它的产生决定于现实社会生活。新时期,作家的忧患意识是来自于向四化进军的社会现实,作家目睹生活中种种复杂的矛盾,阻障历史进程的落后保守力量及思想意识并未遁失,从而反思我们走过的历史道路,思索人自身存在的精神缺陷,对形势表示某种不安、耽怀和焦虑。它“不是个人的患得患失式的狭隘意识,不是自我哀怜的戚戚之心,而是与人世间的苦恼相通的情爱之心,是以人民之忧为忧的人道精神”。这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十分热爱,十分关心的高度使命感。 许多论者曾指出,何士光的小说具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其实,这种哀愁正是一种强烈而深广的忧患意识,是对国家对民族命运及前途极其关注,忧虑的赤子之情。综观何士光的作品,几乎所有篇章或浓或淡、或明或暗,都氤氲着哀愁的氛围。它裹挟着读者的情  相似文献   

15.
能考虑到校本培训的领导是具有忧患意识的领导,是具有长远发展眼光、远见卓识的领导。“员工非蜡烛,培训是保健”,在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具有保健意识、多少人舍得在保健上花钱呢?没有强烈忧患意识及生存愿望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孩子是不在乎什么保健的,因为他们还不知生命是怎么回  相似文献   

16.
忧患意识是人对个体、尤其是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安危、祸福、苦乐及喜忧关系的理性认知,集中体现为一种危机意识。也正是这种危机意识激发了人的责任感,于是,忧患意识往往体现出一种群体关怀,是对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乃至人类群体盛衰荣辱的忧虑。自古以来,心系国计民生的文学家,无不心怀社稷之愁、黎元之忧、身世之慨及忧生之嗟。  相似文献   

17.
增强"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意识培育,使大学生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高校"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应注重培育和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尚武意识.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在整个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他们的要求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一是要使大学生建立起生态危机的忧患意识,二是要使大学生建立起资源节约的责任意识,三是要使大学生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多年来,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效果不强.本文试从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方式和原则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0.
汉代儒生面对从多年战乱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王朝,倍加珍视,产生了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烈的事功精神使他们为了国家和民众,不顾个人安危,陈政事言兵事,很多奏疏中都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在忧君、忧民、忧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