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9月26日晴我叫娃娃鱼,俗名叫四脚鱼。多年来,我一直住在镇边的小溪里。我是娃娃鱼家族中的长辈,已经有许多子孙,他们十分孝敬我。多年来,我们家族一直过着快乐的生活,非常幸福、安定。随着人们对美味的追求,我身价倍增,成了饭店的美食。尽管国家把我列为二级保护动物,但是那些见钱眼开的人还是千方百计地捕捉我。一次,我们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嬉戏,只听  相似文献   

2.
有趣的獴     
獴,是一种长身、长尾、四肢短的哺乳动物,以吃蛇为主,也猎食蛙、鱼、鸟、鼠、蟹、蜥蜴、昆虫等小动物。它可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哦,有着许多特别的习性,你想知道吗?  相似文献   

3.
小档案名字:娃娃鱼别名:人鱼,孩儿鱼,狗鱼,鳕鱼,脚鱼,啼鱼,腊狗家族:两栖动物性格:性情温顺,成年喜独居寿命:130岁保护级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我的外形我的原名叫大鲵(ní),因为叫声很像幼儿的哭声  相似文献   

4.
吃蟹(节选)     
郭凌 《中文自修》2023,(22):22-24
<正>很多同学都吃过大闸蟹,也写过以“吃蟹”为主题的作文,你们是怎么写的呢?大作家丰子恺也写过一篇关于蟹的文章,在文中,他回忆了儿时与父亲、家人吃蟹的故事。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丰子恺的《吃蟹》。丰子恺 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文章的主题——吃蟹)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他不要吃羊、牛、猪肉,而喜欢吃鱼、虾之类。而对于蟹,尤其喜欢。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  相似文献   

5.
有爱洗手的动物吗?有!那就是浣熊。叫它“熊”,其实并不像熊,它身体又肥又短,四肢细长嘴巴尖,尾巴长长的,褐黑色的皮毛上还有五六条黑色的环纹呢!浣熊不管住在哪儿都离不开水。动物园里的饲养员在给浣熊喂食时,不会忘记放上一盆清水,因为浣熊吃东西时特别讲究卫生,喜欢将食物先放在水里洗一洗再吃。比如,它吃鱼,先将鱼放在水里洗一洗,然后把鱼咬死,用脚  相似文献   

6.
刘先平 《课外生活》2012,(24):42-45
会上树的蟹螃蟹都是生活在水里的吗?其实,在南海的岛上,有一种蟹,它们却是生活在树林里,还会爬树,很奇妙吧。我在东岛就看到一只大蟹,蟹壳有茶杯盖大,黑红色的,正急匆匆往林子里爬。于是问岛上的战士小李:"这些蟹是从海里爬上来的吗?"小李说:"不是噢。它主要在森林中生活,叫林芝蟹。我们叫它垃圾蟹,因为它喜欢吃腐食。东岛这种蟹很多,晴天巡逻时,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只。"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作文》2024,(5):9-11
<正>地球上生活着许多动物。这些动物我们在书本里见过、在动物园里见过,还有的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如果有一天,你变成了一种动物,你会如何与自然共处,与人类为伴呢?如果我是一只海豚,我会住在海洋深处。我的皮肤光滑,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水的阻力,让我在水中快速地游动。我喜欢与同伴一起生活,我们经常一起游玩、寻找食物。我以鱼、虾、蟹等为食,最喜欢吃乌贼。  相似文献   

8.
作文艺术并不是一门独立术,它与生活艺术密切相可以说不懂得生活艺术就写不术性强的作文来。在《妈妈爱吃鱼骨头》续尾的作文练习中,两个同学的就说明了这一点。《妈妈爱吃头》原文情节是这样的:吃鱼时妈总挑鱼头和鱼骨头吃,我问为什么这么爱吃鱼骨头,妈妈不回答我。一次我和妈妈到外做客,从外婆的口中,我终于弄其中的原因。其实妈妈也不是欢吃鱼骨头,只是想把鱼肉留吃,才这样做的。一位同学续写道:“再吃鱼时,我要让妈妈吃鱼要是妈妈再吃头,我就不吃饭另一位同学续尾道:“又吃鱼我先占了个鱼吃。妈妈不解地‘你怎么吃起头?’…  相似文献   

9.
老人和老鼠     
一位老人和一只小老鼠住在一间大房子里。老人正在睡觉,老鼠出来找东西吃。老鼠:噢,汉堡包,我喜欢汉堡包。让我吃了它。面包,我喜欢面包。让我吃了它。鱼,我喜欢鱼。让我吃了它。蛋糕,我喜欢蛋糕。让我吃了它。老鼠变得又大又肥。老人醒来了。  相似文献   

10.
大鲵的智慧     
蓝冰 《家教世界》2014,(1):42-43
正有一种"鱼",能够捉到天上飞的鸟,它生长在巴西的丛林中,属于大鲵的一个变种。大鲵是一种两栖动物,俗称"娃娃鱼",喜食蚯蚓、鱼虾、青蛙和各种水生昆虫,它是怎样捉到天上的飞鸟的呢?2009年7月,巴西动物考察学家威尔罕亲眼目睹了大鲵捕食飞鸟的一幕。  相似文献   

11.
本课属于观察课,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了解虾和蟹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概括事物共同特征的能力。我对《虾和蟹》这课的思路是这样的。 1.设疑激趣,导入新课。一上课,先让学生回忆前二节上的有关鱼的知识内容。并让学生思考回答,在淡水动物中,除了鱼类或贝类可以吃外,还有哪些动物可供人们食用。然后再提出问题,如虾和蟹在水里是如何生活的?它们的生长过程是否同鱼一样?假如遇上敌害,它们又是靠什么本领逃脱的?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然  相似文献   

12.
大鲵的智慧     
有一种"鱼",能够捉到天上飞的鸟。它生在巴西的丛林中,属于大鲵的一个变种。 大鲵是一种两栖动物,俗称"娃娃鱼",喜食蚯蚓、鱼虾、青蛙和各种水生昆虫,它是怎样捉到天上的飞鸟的呢? 2009年7月,巴西动物考察学家威尔罕亲眼目睹了大鲵捕食飞鸟的一幕。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人的血液是红色的 ,大多数动物的血液也呈红色。可是 ,你知道吗 ?有一些动物的血液却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例如在海洋里 ,人们熟悉的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纲动物虾和蟹 ,它们的血液是青色的 ;有一种鱼叫冰鱼 ,它的血液是黄色的。在我国东南沿海 ,有一种叫做鲎的节肢动物 ,它是蜘蛛的近亲 ,血液的颜色也与蜘蛛的类似 ,都是蓝色的。在南极海洋中 ,有些鱼的血液呈半透明的白色。更为奇妙的是有一种小动物名叫扇螅虫 ,它的血液颜色居然可以改变 ,一会儿变红 ,一会儿变绿。为什么这些动物的血液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 ?这与它们血液中所含的运…  相似文献   

14.
曾经读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妈妈喜欢吃鱼头》:我小时候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但每次吃鱼,妈妈总会先把鱼头夹到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仔细挑去刺,再放到我碗里。当我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初为人母的我,也继承着博大的母爱精神,迅速进入“吃鱼头”行列。餐桌上最大的虾、最肥的蟹是儿子的;面对价格不菲的童装总是出手大方;看电视时义无反顾地锁定儿童节目;星期天为了陪儿子上公园,常常放弃与朋友的聚会……当这一切换来儿子甜甜的一声“妈妈,你真好”时,我回以微笑,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欣慰。如果没有那…  相似文献   

15.
动物园     
放暑假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乌鲁木齐动物园玩儿。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有老虎、豹子、长颈鹿、梅花鹿、海龟、蛇、小熊、黑猩猩、鳄鱼等等,有趣极了。最好玩的还是海狮,它顶起水球,给你敬个礼,像刚学会走路的顽童。妈妈让我给它喂鱼吃,可动物园的阿姨说:“小朋友,现在不能给它吃鱼,不然它就不表演跳圈给你看了。”可我看它大概是表演过多的缘故,显出一副又累又饿招人爱怜的样子,让我有点儿心疼。它表演完后,我把鱼给它吃了,它十分高兴地和我玩耍起来,而且还喷了我一身水。我看了看妈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动物园$新疆马兰小学二(1)班@李…  相似文献   

16.
电鳗     
有一种鱼叫电鳗,它生活在大海的最深处。它身体表面是黄色的,没有鱼鳞,摸起来很光滑。它长得很细长,像一条大水蛇。它的眼睛很小,尾巴细长,牙齿很尖,非常锋利,能把比自己大十倍的动物吃下去,连骨头都不剩。它能一秒钟电晕一个人,所以人们给它取名叫电鳗。  相似文献   

17.
娃娃鱼搬家     
娃娃鱼冬冬独自生活在一条河里,觉得很孤单。它决定搬到有很多娃娃鱼的地方去生活。冬冬游啊游,它遇到了一条美丽的小金鱼。冬冬高兴地说:“我终于找到了亲人,找到了家。”小金鱼亲切地说:“你好,可我不是你的同类,我是金鱼家族的一员。”冬冬伤心地问:“那你知道我的家人在哪里吗?”小金鱼见冬冬很难过,就决定帮它找到家人。小金鱼带着冬冬游进了小溪。它们终于找到了一群娃娃鱼。冬冬带着无限的留恋告别了小金鱼,和同伴们一起游向新家。难怪娃娃鱼开始找不到亲人,因为现在娃娃鱼本来就不多了啊。娃娃鱼学名大鲵(n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8.
参观动物展     
今天,我拉着妈妈的手高高兴兴地去参观动物展。一进去我就看见一只好大的老鼠,妈妈告诉我这叫硕鼠。只见它全身黑乎乎的,好像一个毛茸茸的黑球。最特别的是它的两颗牙齿,又尖又怪。它一直看着我们,可能饿了。于是,阿姨拿出一块饼干给它吃,它先用嘴巴咬住,然后,用两只爪子捧好,接着,就迅速地吃起来。不一会儿,饼干就被它吃光  相似文献   

19.
从成年人一般大的娃娃鱼到捕食海洋动物的鱼和蟹,世界上存在各种怪异的动物,这些怪异的动物都有其令人好奇的本事。以下是地球上9大最怪异的动物。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我在家里看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忽然屏幕上出现了一只小熊,很惹人喜爱,它一身灰色的皮毛,大大的鼻子,嘴里还吃着桉树叶呢!随后传来一句解说词:“考拉一天要睡18个小时!”啊!一天的睡眠时间这么长,真令人惊讶!可它的名字好奇怪呀,这么漂亮的小熊怎么会叫“考拉”呢?第二天,我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了市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动物说明的书,回到家里,我兴奋地打开那本书,认真阅读每一页,找到了关于考拉的介绍,哦,原来考拉的真名叫树袋熊,叫作考拉只是一个误会,“考拉”是一种民族语言,它的意思是“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