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阳 《图书馆学刊》2011,(8):121-122
“装帧”在古代书籍使用中又称“装订”和“装潢”等。结合古代书籍装帧的材质、形式和方法,总结其在装帧方面的主要特色和风格,揭示并论证古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完整体系和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书籍的产生与发展对于华夏文明的延续与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时书籍本身的演变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因此本文深入分析探讨了古代书籍演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述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的演变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阐述了我国古代书籍外部装帧形式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演变过程,并提出这正是与书籍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时代特点、经济条件及文化要求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花家明 《图书馆论坛》2007,27(2):178-180,F0003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书籍的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书籍的流通经历了官书垄断、抄写传播和印刷传播等三种主要形式的演变。中国古代书籍的每一种流通形式,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古代以书籍为传播媒介的书业广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流通领域和传播途径也更加宽阔和广泛。在书籍销售的不同阶段,还分别有通知型、说服型和加强型的多种广告营销艺术策略,来促进书籍销售和增强书坊品牌形象。这是古代书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古代书商经营意识及手段的重要反映,也是现代图书广告借鉴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书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它经历了从金石甲骨、简帛到纸本的物质载体的演变,从刻锲、抄写到印刷的书写形式的演变,从卷束到线装的装帧形式的演变。书籍形式的演变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古代书籍盗版拾偶黄正雨【湖北】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是以抄本形式出现的,由于数量较少,著作者唯恐其作品不能流传,当然是欢迎传抄的。如西晋诗人左思作《三都赋》后,因自己名不见经传,遂请当时的著名文学家皇甫谧为其作序,“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相似文献   

8.
书籍进入到帛书和纸书时代之后,因为材质的原因,书籍损毁的原因增多,书籍失传的机会更多。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的论据的前提之下,对古代书籍典册损毁的四大原因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装订成册的图书,一般都是单面印刷的,一版一叶,以中缝(称版心)为折线,无字的一面对折。将折叠好的印叶排好顺序,装订成册,即是一本书。印书者为了文字整齐,一般在每一版叶的文字四周印有围线,称为边栏。上方的叫上栏,下方的叫下栏,两边的叫左右栏。有的边栏是由一条线组成的,有的边栏是由两条线组成的。一条线的边栏称单栏或单边,两条线的边栏称双栏或双边。双栏一般皆为外线粗而内线细,称文武栏或文武线。古书边栏的由来,可以上溯到简策的编绳。我国最早的书籍形式———简策,是用竹条和木条制造的。竹简较窄,一般只能写一行字。…  相似文献   

10.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是以纸为载体抄写或印刷的中国古代图书.中国古籍印刷形式一般为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套版印刷三种,其装订形式一般卷轴装、册叶装、包背装、线装四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西比较方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但迄今为止极少对这一方法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和反思。本研究通过梳理以中西比较方法开展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的若干主要论题,回顾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的重要成就,从理论层面对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进行剖析,将相关研究区分为参照对象、观察视角、研究领域、分支学科四个层次,认为开展中西比较研究具有开阔研究视野、发现和提出问题、破除西方中心论等意义与功用,同时也需要规避简单移植西方书籍史理论、不对等比较、本土意识欠缺等陷阱和误区,书籍史领域的中西会通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书籍史的书写,有赖于书籍史比较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李国庆 《中国索引》2005,3(1):19-25
古代中国即有吸收外来文化、翻译域外书籍的优秀传统。东汉到隋唐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曾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明清以来,西学东渐,又出现相当规模的西学翻译活动。与此同时,大量西书流入中土,为翻译西书提供了丰富数据。据载仅明季就传入了数干部西书(方豪《明季西书七干部流入中国考》),至清代传入中国的西书数量,已难查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一般人看来,史官是写史之官,典籍是古代书籍,其实这种理解在先秦时期基本上是错误的,先秦史官不是文化官员,而是政务官,先秦典籍不是一般书籍,而是族谱和册令。先秦史官和典籍都与人口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古代罗马的“书籍”、“出版”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以铸 《出版史料》2003,(1):107-112
在古典古代,地中海世界的以纸草纸为主要材料的“出版”中心是按着雅典、亚力山大里亚和罗马的顺序转移的。罗马文明是希腊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从“出版”业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角度来看也是如此。罗马人起初只能到雅典和亚力山大里亚去购求书籍,直到共和末期和帝国初期,罗马才开始建立自己的“出版”业并成了当时的一大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古代书籍的版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郑成思和William Alford为代表的中外版权法学者的最大分歧在于是否承认我国古代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活动,认为这是他们在同一版权概念语境下的视角差异。同时认为,我国自宋代就已出现版权保护活动的主张是正确的,但如果高估那些零散的、区域性的版权保护活动在我国整个古代版权保护史上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做法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形成了官府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书院图书馆与寺观图书馆等四大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事业曾经一度达到了同期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在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中,诞生了基于"图书整理"与"图书管理"的古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也形成了以"校雠学说"为核心的文献学学科群的发展趋向。充分挖掘与全面继承古代优良的图书馆学学术思想,既是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世界图书馆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18.
界定“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和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学”等概念,在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比较中阐述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研究在学术立场、目标定位和致思取向诸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之“史”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佩饰,种类繁多。笔者参考古代文献,探讨古代佩饰的丰富种类及多样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佩饰,种类繁多.笔者参考古代文献,探讨古代佩饰的丰富种类及多样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