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合成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过程中,用消光法测定其乳胶数目及粒径随原始乳化剂用量的变化,从而计算出原始乳化剂量与乳胶粒数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将该实验室自制的改性硅溶胶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等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不含PFOS(全氟辛基磺酰化合物)的氟硅苯丙共聚物乳液。利用FTIR表征共聚物的组成,采用TEM研究乳胶粒的形貌,用接触角分析仪等对聚合物乳胶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乳胶粒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不含PFOS氟硅苯丙共聚物乳胶膜吸水率为12.50%,对水的接触角达到93.5°。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将反应性乳化剂A引入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体系,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实验结果表明:所制乳胶具有核/壳结构,核/壳问形成了化学键连接;反应性乳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是以共价键的方式与高分子结合的;随着反应性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单体转化率及剥离强度逐渐降低;当反应性乳化剂用量为2%时聚合物耐水性较好;乳胶对极性与非极性塑料薄膜、非极性与非极性塑料薄膜均有良好的粘接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聚合反应中掺加交联单体,可增加体系的交联度,使体系更加稳定。本文在配制乳液时掺入交联单体合成了内软外硬型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并采用自制乳液配制了外墙乳胶涂料.研究这种掺加交联单体的核壳乳液对外墙涂料耐沾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加入交联单体配制得到的丙烯酸酯乳胶粒子相比,采用交联单体配制的核壳乳液性能更好且使制备的外墙乳胶涂料耐沾污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中空乳胶粒由于具有多孔或中空结构,具有独特的不透明性、隔热、吸音、运载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涂料、航天、化妆品、阻尼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分析渗透溶胀法制备聚合物中空乳胶粒的专利申请情况,主要从核的制备、壳对核的包覆、核的溶胀、聚合条件的影响等技术角度,介绍该领域的专利技术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上确定了核壳结构乳液聚合过程中补加乳化剂量的计算方法,并且运用此方法计算出在有关试验中补加的乳化剂量,制得了稳定的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  相似文献   

7.
以纳米碳酸钙为模板,通过无皂乳液包覆法制备出以纳米碳酸钙为核聚合物为壳的复合颗粒,再通过酸溶合成聚合物空心球,分析制备过程的机理特别是对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核壳-无皂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酸丁酯为核,苯乙烯为壳,合成了具有高稳定性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同时,还对不同配方的乳液及其涂膜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引发剂浓度、齐聚物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配比,硬软单体比例为St/BA=70/30,其中齐聚物MMA/AA=6/1,齐聚物的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6.0%,在壳聚合中AA占单体总量的5.0%,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4%,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制得的乳液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核壳聚合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以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软核硬壳型乳液,考察了不同的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交联剂对乳液性能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各因素最佳组成,软硬单体比例为BA/St/MMA=15:6:4,甲基丙烯酸占单体总质量的5%,乳化剂占单体总质量的3%,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比例为1:1,引发剂占单体总质量的0.5%,交联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占单体总质量的0.6%。  相似文献   

10.
该实验以BA、AA为核单体,并加入SiO2溶胶对其改性,以MMA、BA、AA为壳单体采用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SiO2溶胶改性纯丙乳液,着重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对SiO2溶胶改性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的影响,并且进行凝胶率、吸水率、固含量等指标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引发剂含量占单体的0.65%时,乳液性能最佳,其中凝胶率为10.77%,固含量为39.38%,吸水率为24.11%,离心稳定率为3.66%,各稳定性均合格.  相似文献   

11.
SiO2基核-壳结构的稀土发光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关注。研究表明SiO2基核壳结构的稀土发光材料具有强发光效率、强光稳定性、无毒性、寿命长、价格低廉等特点。这些特性使它们在光学设备、等离子显示器、荧光灯、生物医学领域成像、指纹和防伪标签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阐述了SiO2基核壳结构的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固相法、湿化学法、燃烧法等。从核壳结构的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入手探究目前的研究进展,其中溶胶凝胶法研究最多。最后对SiO2基核壳结构的稀土材料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壳单体预乳化和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以苯乙烯为核单体,丙烯酸丁酯为壳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为混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为混合引发剂,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具有耐酸、耐碱、耐盐、耐高温、耐寒的苯丙乳液。当取苯乙烯(55.5~58)g、丙烯酸丁酯(44~55)g、乳化剂(2~2.5)g预乳化和乳液聚合分别在45℃、80℃时能制备出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可用作水性涂料。  相似文献   

13.
以二步水溶液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温度及pH值双重响应性能的核-壳单分散纳米微凝胶,对微凝胶的形态、结构及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动态光散射对其溶胀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高度溶胀的P4VP壳层会对核的充分溶胀带来一定限制,并使其溶胀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建筑涂料用纯丙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软硬单体组分,加入少量的自交联单体α-甲基丙烯酸(α-M从),利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高固含量的纯丙乳液。讨论了软硬单体的配比、乳化剂种类、各种乳化剂间的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对乳液性能及外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作为广泛采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由于设计、施工以及环境因素导致裂缝出现,快速修补时经常向伸缩缝锚固材料加入聚合物乳液以改善性能,改善程度的大小,取决于聚合物乳液的种类和掺量。实验证明,聚合物乳液对伸缩缝锚固复合材料的含气量、初始流动度、凝结时间、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均具有显著影响,但是丙烯酸乳液与丁苯乳液相比,丙烯酸乳液使砂浆含气量增加的更为明显,减水作用相对较小,但是缓凝作用明显低于丁苯乳液,两种聚合物乳液材料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在常规条件下,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功能性单体、K2S2O8为引发剂进行了无皂乳液共聚合,制得粒径在250~300hm范围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探讨了固含量、单体配比、引发剂含量对乳液稳定性和粒径大小的影响,以及助溶剂丙酮对聚合速率、乳胶粒的粒径及分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接枝共聚法合成了可自交联的阳离子型水性环氧-丙烯酸酯-硅氧烷复合乳液,研究了环氧树脂种类、交联剂DMAEMA用量及硅氧烷对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用FTIR、DSC及TGA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E20/E12为原料,所得乳液储存稳定;交联剂DMAEMA及硅氧烷的引入可以明显的提高共聚物膜的耐水、耐酸和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一种蔗渣复合填料的合成及其应用。蔗渣基复合填料是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化合物,其中以蔗渣粉体颗粒作为该核-壳结构化合物的核,与蔗渣粉体颗粒表面接枝并含有丙烯酰胺系共聚物的包覆膜作为该核-壳结构化合物的壳层,从而形成蔗渣基复合填料。将该种复合填料用于浆内加填或表面施胶均可提高纸张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合成一种新型聚合单体1—甲基—4,5—二(4—氯代苯甲酰基)环己烯.并与双酚A单体经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地合成了含环己烯结构的联苯型聚醚酮聚合物.用FT—IR、H—NMR、DSC、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证,并研究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是一种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的可溶性无规共聚物.聚合物含有不饱和双键结构;是一种反应性高分子.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酸-2-羟丙酯(HPA)为接枝剂,采用种子乳液原位聚合法合成了聚氨酯接枝聚丙烯酸酯(W PUA)复合分散体.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 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粒径测定及透射电镜观察(TEM)对W PUA复合分散体的结构、分散体的粒子大小及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HPA为接枝剂,通过种子乳液原位聚合可以实现PA在W PU上的接枝,接枝率约为70%;分散体平均粒径约为103 nm;TEM显示分散体粒子具有反相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