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等学校中的“生评教”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师生对“生评教”的认同度,关系到“生评教”本身的效度和信度,也关系到“生评教”结果用于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程度及效果,是直接影响“生评教”成败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师生对“生评教”的认同度,必须确立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让评价的诊断激励作用得以凸现;让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并充分体现课程的特征和教学的个性特点;让组织者与评价者、被评价者之间加强交流沟通深刻理解评价的意义;让评教形式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化;让评教结果反馈科学化并且建立“以评促教”的效能跟踪机制。  相似文献   

2.
“学生评教”作用及其局限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学生评教”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具有规范、诊断、约束作用。与此同时,评教指标设计、评教结果可信度及教学评价权重等因素制约了“学生评教”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高校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教学评价模式应采用多元化设计理念进行构建.高校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普适模式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自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等六个评价子系统,各子系统均有多向度的评价内容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同时,应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以保证高校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的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本科院校健康发展、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和关键路径。针对目前职业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教学的现状,以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为例,构建了职业本科院校、企业“双元主体”的育人模式以及“理论课+校内实践+企业实践教学”“三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以“OBE理念+”为指导,着力实现职业本科课程教育改革的四个转变,即:以“双元主体”课程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双元主体”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效果评价持续进行优化完善。这一探索研究旨在为职业本科院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学生评教工作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开展“学生评教”工作,一是要进行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提高认识,二是要建立科学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三是要精心组织评教工作,科学处理评教数据,为进一步做好“学生评教”工作,必须加强对“学生评教”工作的研究,建立和健全各项配套管理制度,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兴趣,端正对“学生评教”的认识,慎重对待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以评价“教”来替代教学质量,因此这样的教学评价存在着以偏概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则是把“学生评教”、“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全面的、开放式的、多维度的评价,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从教学督导角度看,凡参与教学活动的各方均应参加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活动,建立由“学生评教”、“教师自评”、“督导评教”和“行政评教”构成的“四位一体”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利于实现科学、合理、公正的研究生课程评教目标,有利于促进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金课”内涵出发,构建了包含评学习资源、评教、评学三个维度共10个评价指标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学着眼于学生的学以及学习成效,是评价体系的重心,评学习资源和评教则是评学的基础,三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文章对每个评价指标的内容和主体进行了阐述,并对评价规则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融入式”学科美育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审美活动达到美感体验的全面的育人活动”。对美育的实施及其效果的评价是一个较困难的问题。“融入式”学科美育教学评价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科学性与艺术(审美)性相结合,追求整合”的评价观,遵循发展性、美感性、有效性、民主性的原则,应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本提出了《“融入式”学科美育教学评价表》,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效果三项一级指标和“教学特色”的附加指标。其中共含八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从而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元学习评价撬动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实践,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策略。有效开展单元学习评价,在目标层面要体现素养综合性特点,按照“单元-课时”的思路整体规划单元学习目标体系;在设计层面要坚持“学习中心”理念,整体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与评价标准、单元学习活动与评价计划、单元学习证据与评价工具;在实施层面应坚持“以评促改”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优化和改进评价过程,最大程度实现评价促学与促教功能。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市场和社会需求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类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研究中结合本校、本地区特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提出“综合性、系统性”的课程设置和科学的考核评价形式;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加强高校教学档案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科教学评估是国家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促进高校改革和建设、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举措。教学档案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科教学评估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档案的管理与建设。高等学校应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切实推进和加强教学档案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统,大众化初级阶段的教育质量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教育评估已常态化。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应在多元治理理论指导下,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平台,构建更为有效的质量保障网络。回顾我国教育评估发展历程,评估的积极意义不容置疑,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新一轮评估需在若干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系统论思想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支撑体系。在各实践教学子体系运行过程中,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以系统化思路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及教学支撑资源的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玉良 《高教论坛》2008,(2):155-157
旨在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本科教学评估政策自1994开始实施,至今已有13年的历史。有关本科教学评估政策的认识,肯定否定皆存,成为当前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三个纬度出发,文章分析了本科教学评估政策的价值选择、本科教学评估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指出高校应该正确认识本科教学评估政策的重要意义,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积极促进办学水平和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科教学评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广西师范大学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评建结合,成效显著,取得了观念成果、制度成果、物质成果、教风学风建设成果等四大成果;整改阶段,学校坚持"三个结合"的思路,明确了六大整改任务。本科教学评估的实践成效明显,但评估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可以从被评对象即高校自身、评估组织者即评估主体单位以及评估内容与标准等三个层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高校有着本科教育的特点,但又不同于"学术性、理论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它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因此构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应通过调整教学计划,赋予法学实践教学以突出的地位,建立"教师——律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引进诊所式法律教学,建立规范的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质量评估标准等措施完善、更新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8.
"五个度"即达成度、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是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准则,是审核评估的基准和尺度。其内涵是:作为参照标准,衡量高校设立的目标与自身发展的一致性。其传达的意蕴是:体现分类指导理念,规范本科教学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个度"共包含51个核心审核要点。本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基于专家个人报告,量化分析"五个度"的实然之况为:整体水平不高,除满意度"较高"外,达成度、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均为基本达成。为此,建议提高"五个度",需要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进行分析,以人为本,尊重特色;以当时当地的实践为尺度,全面适应、主动适应;实现有限点资源向全覆盖不断趋近,补强薄弱环节;由制度建设逐步转向质量文化引领,立德树人,内涵发展;尊重多元主体的价值取向,满足诉求,精准反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主要是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为主。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并不是全面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目前亟待打破以教学评估替代质量评估的藩篱,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立以学科和专业评估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从而为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评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评估机制是高校巩固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校内评估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的组织体系,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的日常运行机制,确立恰当的评估主体,设置科学的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当然,要保证校内教学评估的效果,还必须严格执行评估制度,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