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三级跳远运动员下肢肌退让性工作能力的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肌肉力学原理和力量训练原则,分析了三级跳远运动员踏跳时肌肉工作的特点和下肢肌退让性工作能力对踏跳效果的影响,阐明了下肢肌退让性工作在三级跳远中的重要性,指出三级跳远力量训练应使肌肉的弹性元、收缩元均得到发展,承受更大的载荷,并保持较高的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踏跳效果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课题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三级跳远运动员全程助跑三级跳远、跳深接跳远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有关运动学、动力学参数,通过分析与比较,试图了解运动员跨步跳踏跳时下肢肌的工作效果,为三级跳远的力量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测试法、动力学测试法等研究方法,对加助跑不同高度的跳深跳远的踏跳与三级跳远的跨步跳踏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助跑跳深跳远的高度在0.42 m时,垂直支撑反作用力最大;水平反作用力与跨步跳踏跳的反作用力最接近。采用这一高度发展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着地腿的退让性工作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跳高运动员下肢肌的承受能力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跳深纵跳练习可以作为提高跳高运动员起跳能力的专项练习;②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缓冲和蹬伸过程,并最终影响起跳效果;③膝关节和踝关节,尤其是踝关节是二级跳高运动员下肢承受能力的薄弱环节。同时膝关节是最大缓冲时刻的“关键性环节”;④二级跳高运动员产生最大反跳高度的适宜高度为(35.0±4.56)cm,最大反跳高度为(48.00±3.78)cm;⑤适宜高度跳深的冲击载荷与摸高成绩、适宜高度跳深纵跳的反跳高度与助跑摸高成绩均呈高度相关,两者均是评价运动员起跳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三级跳远中最关键的一跳是跨步跳,跨步跳技术的优劣对三级跳远总成绩的影响最大,是衡量三级跳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单腿跳的落地缓冲与起跳则是运动员完成跨步跳的前提,所以要想提高跨步跳的成绩及三跳的总成绩还要从单腿跳的落地缓冲与起跳入手。笔者认为:单腿跳落地缓冲与起跳能力包括下肢工作肌群的做功能力、单腿跳落地和起跳角度的合理控制及肢体摆动与下肢肌肉群蹬伸的协调配合。通过对以上三个内容的分析,总结出几个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腿跳落地缓冲与起跳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利用CANON——16mm高速摄影机,KISTER三维测力台等仪器,对10名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短程、全程助跑三级跳远跨步跳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有关运动学、动力学参数,分析了运动员跨步跳踏跳的动力效应.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跳深练习是一种发展运动员弹跳能力的有效手段,它的练习形式是运动员在一定高度的练习台上从跑动中或从安静状态跳下,然后下肢迅速蹬伸完成踏跳动作使人体腾于空中。当这种练习的结构与专项踏跳技术结构相一致时,即跳深时下肢承受的负荷形式与专项踏跳时的负荷形式相一致,所发展的是专项弹跳力;如不考虑与专项踏跳技术结构是否相一致时,则发展的是一般弹跳力。  相似文献   

8.
同步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TM-6710CL高速摄像机和16道便携式无线遥测表面肌电测系统,对从不同下落高度跳深的12名田径跳跃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跳深着地阶段缓冲期的积分肌电值大于蹬伸期值;正常状态下跳深时,下肢所测大多数肌肉的表面积分肌电值均比相对疲劳状态下的值大;较低下落高度跳深时,所测肌肉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值大于较高下落高度时的值;正常状态跳深时,下肢所测肌肉表面肌电的平均功率频率值大于相对疲劳状态跳深时的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集不同高度跳深训练动作动力学数据,测量自不同高度平台下落着地前下肢肌肉活性,比较不同高度对下肢肌肉预激活调节的影响.方法:对未经系统跳深训练的1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低、最佳、高三种平台高度的跳深练习,记录每次跳深动作着地前150 ms内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股外侧肌、胫骨前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计算积分肌电和最大振幅.记录跳深动作过程腾空时间和着地支撑时间,计算平均输出功率.结果:最佳高度条件下腾空时间最长,低平台条件下跳深输出功率最高.除腓肠肌内侧头以外,其他肌肉预激活均随着跳深平台高度增加而增加.多数肌肉预激活显著性差异出现在低-高之间,低-最佳、最佳.高之间肌肉预激活差异性不显著.结论:高于最佳高度时下肢肌肉预激活与地面反作用力不协调.跳深输出功率是较恰当的下肢超等长训练参数.实践中采用跳深法对下肢肌肉进行爆发力训练时,宜以最佳高度或低于最佳高度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周璋军 《中华武术》2008,(12):44-45
一、助跑(尤其是后三步)、攻板的速度、节奏与踏跳的训练是影响三级跳远技术第一因素 大家都知道,三级跳远技术是由助跑起跳、单脚跳、跨步跳与跳跃几个环节构成。助跑起跳作为整个技术的第一环节,它决定着后面技术的发挥或者说直接影响着该次试跳的有效性。因此加强助跑起跳训练尤其是助跑后三步的速度训练与踏跳蹬伸起跳训练是创造优异成绩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练习三级跳远的重点是练习落地的反弹速度和高度,知道何时用力,怎样用力以及每一跳的动作技术和技巧。而卧推凳可以很好帮助中职生练习三级跳远,练习动作要领,它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因此,卧推凳是中职生提高三级跳远的理想器材。本文就巧妙利用卧推凳,使学生学会掌握起跳角度训练下肢爆发力、学会协调惯性提高跨步腾空高度以及学会挺身收腹向前获得最大远度。  相似文献   

12.
徐东文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4):45-45,52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测量了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跨步跳,收集了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主要技术参数,通过比较研究找出差距所在,旨在为中国男子三级跳远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NE6000T16道便携式无线遥测表面肌电测试系统等仪器,同步对不同等级的跳跃类运动员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下落高度的跳深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跳深时,运动员足着地前下肢所测的大部分肌肉均已“预激活”;运动员足着地前下肢所测肌肉的“预激活”模式因人而异;运动员下肢肌肉“预激活”的个体模式,不随跳深下落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下肢肌肉疲劳会导致下肢所测肌肉的“预激活”模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跳远和三级跳远的成绩取决于跳远踏跳后以及三级跳远的每次踏跳后的腾空初速度、腾起角度以及身体总重心的高度。跳跃技术研究证明:腾空初速度对于获得最好的成绩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霍俊哲 《体育科技》2010,31(2):41-44
通过高速摄影和录像解析等方法对湖北省2008高校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各阶段水平速度变化情况进行相关比较与研究,结果显示,高校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各时相水平速度在助跑、踏板、起跳、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等由于诸多因素造成水平速度降低,特别是跨步跳造成的损失成为影响总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跳深练习在跳跃运动训练中已被广泛运用,许多学者和教练员对跳深练习做了可贵的探索,但是对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用跳深的研究仍不多见。本文试图阐述跳深练习的原理以及三级跳远运动员运用跳深训练的力学特征,希望对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有现实指导意义。一、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浙江省10名一二级水平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研究方法:运动学测试法。二、跳深练习的生理学依据跳深练习是典型的超等长练习,是人体利用自身的体重所产生的冲量迫使下肢肌肉离心收缩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跳跃运动,它能使下肢肌肉在向心收缩前预先拉长,肌肉…  相似文献   

17.
对三级跳远技术的再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詹姆斯博士在对三级跳远技术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这样的点:如果第一跳距离高于第三跳距离2%时,该运动员是采用了“单足跳”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如果第一跳距离小于第三跳距离2%时,该运动员是采用了“平衡”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在这里詹姆斯博士把以前人们所称的“高跳”式与“平跳”式的技术分别改称为“单足跳”与“平衡”式。另外,他又提出一种观点:当第三跳距离高于第一跳距离2%时,这种跳法是采用了“跳跃”式的三级跳远的技术。并认为“跳跃”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可能对大多数三级跳远运动员是最适宜的一种三级跳远技术。此…  相似文献   

18.
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踏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AFMS-T型六维测力平台测量与平面定点录像解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冲击阶段、积极缓冲阶段、反射蹬伸阶段、动力蹬伸阶段等,对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踏跳着地技术的优劣表现在以髋关节为轴的大腿积极剪绞速度和幅度;踏跳缓冲技术中,形成以膝、踝关节主动缓冲的积极缓冲阶段和以屈踝缓冲为主的反射蹬伸阶段;踏跳蹬伸技术中,反射蹬伸阶段获得垂直速度,动力蹬伸阶段获得水平速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 :①随着助跑速度的逐渐加快 ,运动员下肢肌承受的冲击载荷也随之增大。当助跑速度所造成的冲击载荷在运动员下肢肌的承受能力的范围内时 ,运动员能够通过下肢肌的积极主动的退让缓冲来迅速平衡外部载荷 ,产生良好的缓冲和蹬伸效果。②当助跑速度超出了运动员的适宜助跑速度的范围时 ,运动员不能通过积极主动的退让缓冲来迅速平衡外部载荷 ,缓冲和蹬伸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20.
王继艳  刘海国 《精武》2012,(20):23-24
为研究影响三级跳远初学者跨步跳距离的原因,丰富三级跳远的技术教学理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二维摄像法、影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初学者跨步跳的滚动式着地不明显,出现甩小腿的动作,起跳脚离身体重心距离过远;起跳腿支撑能力差,在第一跳落地后,不能快速蹬伸,导致第一跳落地缓冲时间过长,缓冲角度过大;蹬伸时间长,蹬地角度小,蹬地幅度小,下肢力量不足;初学者上下肢不协调,摆动腿和双臂摆动不充分,在空中跨步跳的姿势不正确,摆臂姿势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