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69年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首先提出和创立了“耗散结构”的概念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一种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人脑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研究耗散结构理论并运用于人脑的认识过程,将使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出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的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在我国现有的所有整体改革实验中,无一不把系统原则或整体性原则做为实验的基本指导原则.根据系统原理,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教育系统就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着很多要素.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的目的在于寻求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最佳结构和优化组合.这就要求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的设计具有解决这一问题的功能.目前我国的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主要是定  相似文献   

3.
耗散结构理论作为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理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高度模糊性和主观性的课堂教学传播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把课堂教学传播过程作为一个线性因素来分析,很少考虑传播过程中各个部分的不同特点,更不用说考虑课堂传播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需要改革。文章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耗散结构特点,并提出其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4.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化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武 《化学教学》2001,(1):12-13
1969年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首先提出和创立了“耗散结构”概念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非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系统可以产生突变,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更高级的有序状态,有序的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过程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即为耗散结构。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人脑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伴随着负熵的输入,就会导致系统处于非平衡态,进而能有效地吸纳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组织是指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在没有外部力量强行驱使的情况下,内部各要素协调运作,导致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上的联合行动,出现有序的、活的结构。自组织理论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超循环理论组成,揭示了系统要实  相似文献   

6.
郁建石 《物理教师》2003,24(8):1-2,4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人脑也是一个耗散结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本文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分析、讨论了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的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课堂教学系统分析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课堂教学系统的结构指系统内部各要素(比如教师、学生、教材)的排列组合方式。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但一个系统的属性并不只由要素决定,它还依赖于系统的结构。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一、课堂教学系统分析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课堂教学系统的结构指系统内部各要素(比如教师、学生、教材)的排列组合方式。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但一个系统的属性并不只由要素决定,它还依赖于系统的结构。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耗散结构理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比利时科学家普.里高津创立的。该理论要旨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中,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信息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打破系统原来的平衡结构,由原来的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到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有序的新状态。构成耗散结构要素是:(1)系统必须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0.
李大勇 《教书育人》2009,(11):29-31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论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主要研究自组织系统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为人类理解和把握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现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支持。自组织指的是不需要外部指令,而在一定条件下自行产生特定有序结构的过程。该理论揭示,如果一个开放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满足非线性关系并远离平衡态,在涨落的诱发下,能够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整体结构与属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1.
石爱琴 《福建教育》2014,(10):30-3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倡导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系统理论的整体原理强调,整体功能是整体间各要素功能及各要素间有机联系形成的结构功能之和。  相似文献   

12.
构功能初探     
凡事物都是系统,凡系统都是由要素结构而成,凡结构都具有与其相应的功能。若以整体或系统来表示事物,那末部分或要素就是该事物的组成成分。整体与部分或系统与要素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整体具有部分在彼此孤立的情况下所没有的新的属性与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高校价值观教育模式是在教育实践中各教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形成的动态演化系统的理论视角,刻画包含教育主体、教育技术、教育功能等价值观教育系统要素多层次内在结构,及各要素之间通过结构耗散机制、要素协同机制与系统突变机制等进行知、情、意、理、行五个层面的循环递进演进路径,并基于中国实践进行了实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遵循高校价值观教育模式系统演化规律、加强价值观教育模式系统要素整合、着力推进价值观教育模式功能要素建设的新时代高校价值观教育模式系统性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4.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系统通常是指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一方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斯多德语)",另一方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系统性。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任何事物都处于系统之中,事物本身也就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和其他系统这样、那样地联系着的、相对独立的“开放系统”。这个开放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态下,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使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使系统即事物出现新变化,得到新发展,最终形成了新的系统。这个新系统,即称为“耗散结构”。通俗地讲,这个新系统的形成,是由于原系统不断地耗散外界的信息和能量而实现的,所以称“耗…  相似文献   

16.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人脑系统的非孤立性来从外界摄取物理信息,根据人脑系统的非平衡态来与外界交换物理信息,从而实现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突变。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物理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贺敏 《函授教育》2003,7(5):57-59
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必须充分认识这项系统中各要素的结构、功能、运动等,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作用,解决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必须充分认识这项系统中各要素的结构、功能、运动等,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作用,解决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系统科学整体优化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只有通过要素和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因为系统是由各组成要素按一定方式联系而成的整体,所以系统的整体功能等于各孤立要素功能的总和加上结构的功能。就课堂教学而言,在这个系统(整体)中包含了教学思想、教师...  相似文献   

20.
根据系统的基本运行规律,即系统是诸要素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性质、功能与运行规律,绝不是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运行规律的简单叠加。这就是说,我们不能指望仅仅加强教育系统各组成要素,如教育对象、教育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制度等中的某一个要素,而使教育系统的本质发生改变。要想使教育系统获得新质,只能从系统的整体出发,从全局出发,改变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各要素的功能,优化系统的整体结构,增强系统内外的协同作用,从而使系统的整体性质、功能、运行规律发生质的变化。 根据上述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