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台湾地区高校系所评鉴机制及对大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起,系所评鉴作为一种新的评鉴模式被纳入到台湾地区高校评鉴体系之中。经过近5年的发展,台湾地区高校系所评鉴在主体、标准、方式、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形成的特点逐渐凸显。实践表明,台湾地区高校系所评鉴对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优化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陆高校的专业评估或许可以通过借鉴台湾系所评鉴的经验,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台湾自2017年起由大学自主决定是否开展和如何开展系所评鉴,台湾为期11年的历经两个周期的强制性系所评鉴画上了句号,也正式宣告台湾各大学进入"评鉴自主"的"2.0"时代。在新的评鉴政策下,台湾高等教育愈加重视大学的学术自治和教育品质保证,愈加强调大学资讯的公开、互动与分享。随着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政策的变化,高等教育机构从"规范者"变身为大学院校的"协助者",其评鉴规划与评鉴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梳理台湾教育评鉴现状与走向,探讨高等教育评鉴机构的身份转换,对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探索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评鉴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逐步进入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在台湾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体系具有认可性评鉴、指标的多样化、 程序的公正性、国际化、机构的专业性、注重自我评鉴等六大特征,对大陆地区的高等教育评估具有 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吴言荪  孙为群 《高教探索》2007,(5):63-65,117
本文在分析了近年台湾高等教育的困境,回顾了台湾当局在高等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之后,指出台湾近年加快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开展包括校务评鉴和专业系所评鉴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评鉴工作,建立了严格的竞争机制;大学整合促进了学科交叉,加快了教学科研追求卓越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台湾大学院校评鉴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大学院校评鉴活动于2005年8月18日落下帷幕。随着评鉴结果的揭晓,为未来的大学院校评鉴拥有审视、调节和改进的机制,并不断完善大学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台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于2005年12月26日岁未成立“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由其担当起今后大学评鉴之工作,使高等教育评鉴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和系统化。这标志着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台湾的做法如何?有何特色?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文章系统阐述了台湾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开展的两次不同类型的"大学评鉴"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保障机制以及结果处理情况,进而指出了其特色与局限。认为,台湾大学评鉴的实施过程表明台湾高等教育评估已经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由社团法人台湾评鉴协会和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作为组织实施者,加上严格的评鉴委员遴选制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行政色彩,而且加强了评鉴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评估组在评鉴前期规划阶段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受评学校的工作负担,而对结果的处理,则反映出台湾通过大学评鉴建立了有利于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评鉴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评鉴制度,及其高等教育评鉴的运行情况。并指出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评鉴在制度和法规建设、评鉴机构专职人员专业发展、评鉴专家专业培训、专家团队全程参与、赋予被评院校表达意见的机会等方面值得大陆同行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发展30多年以来,一直伴随开展了技专校院评鉴工作。本文针对台湾地区校园评鉴现况进行述评,以期在探讨台湾高等技职教育评鉴制度与实施改革的同时。对大陆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缩减,台湾高等教育面对教育质量堪忧、水平下降的困境,开展了高等教育评鉴工作。高等教育评鉴可以使大学和其他评鉴机构定期对教学、研究、服务、辅导、校务行政及学生参与等事项进行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大学教学科研水平;大学评鉴的结果可作为政府教育经费补助及学校调整发展规模的参考。在评鉴过程中,评鉴工作应讲求公正和客观,从而有利于树立高等教育评鉴的社会可信度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缩减,台湾高等教育面对教育质量堪忧、水平下降的困境,开展了高等教育评鉴工作。高等教育评鉴可以使大学和其他评鉴机构定期对教学、研究、服务、辅导、校务行政及学生参与等事项进行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大学教学科研水平;大学评鉴的结果可作为政府教育经费补助及学校调整发展规模的参考。在评鉴过程中,评鉴工作应讲求公正和客观,从而有利于树立高等教育评鉴的社会可信度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评价不应该只以“分数”作为惟一的标尺,它应该是动态、全面、发展的,它不是冰冷的标尺,而应该是有人关怀的,评价应该以改进为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证明,因此评价的原本就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强调自我接受,强调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反思。本主要探讨评价的本真——自我接受评价的意义、内容并对实施自我接受评价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表现性评价及其在幼儿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的方法。它尊重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关注学生在评价中的体验,而不是给学生分等级。它作为笔试测验的补充,在对学生学科成就的评价中越来越受重视。同时,表现性评价由于其特点,在幼儿评价中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海水入侵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共同面临的一种海洋地质灾害.海水入侵危害严重,却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对海水入侵程度进行评价十分必要.以Cl-、M、SO2-4、rHCO-3/rCl-及SAR五项化学特征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海水入侵程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将海水入侵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以烟台市永福园284号监测井点为例,根据其2006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时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最大化地促进教师的发展.文章提出在教师评价中运用发展性评价,并重点阐述了发展性评价在教师评价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立!树人定位在评价的核心目标上,实现了我国高考核心功能的创新;在测评中主张素质立意,实现了我国高考评价理念的创新;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高校人才选拔需求以及教学与考试等教育因素融会贯通于价值引领的评价体系中,实现了我国高考评价设计的创新;基于学习活动的规律,用情境作为载体有效考查知识、能力和素养,实现了高考评价策略的创新;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评价体系为标志,以不断推进我国高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追求,实现了我国高考评价发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的正当性与批判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在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领域,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价值中立原则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只过问事实而轻价值判断的倾向,究其本质而言,是放弃了评价自身的社会正义和道德关怀立场,反映了一种强势的文化逻辑。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外部的社会结构、权力和文化等资源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体现教育的公正,教育评价就不能回避它的道德责任。故而,以教育评价的正当性分析为切入点,开展批判性评价,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特别是在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此项研究旨在开发对开放大学的机构评估标准和指标。自从开放大学在亚洲建立以来,已经成功地在社会中确立了其地位,目前需要进一步促进教学和学习体系的发展,该体系需要对开放大学进行严格的机构评价和评估。近十年来,韩国国立开放大学(KNOU)已经由韩国大学教育委员会(KCUE)评估了两次,该委员会负责韩国所有大学的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不太令人满意。这是因为评估标准和指标不适合韩国国立开放大学,它们主要适用于正规大学。因此韩国国立开放大学需要一套适合自己的评估标准,这是在韩国大学评估的框架内寻找适合开放大学评估标准的研究。在评估方面,其他亚洲开放大学也有类似的经历或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此项研究结果将不仅对韩国国立开放大学有帮助,而且对正准备评估的其他亚洲开放大学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对某高校2010年度参加正高级职称评定的16名教学人员的四项量化分,分别运用熵权法、主客观权的 Topsis 法和主观权的双基点法对教师的业绩进行了评价及排位.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平均值法、Borda 法的组合评价模型,并对教师们的业绩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排位,所得结果更趋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可行性,为科学量化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模糊综合评判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决策方法。将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应用于教师教学评价系统中,建立了教学评价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课程评价:从学业成就评价走向学业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传统课程评价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依据具有不合理性,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走向学生学业评价,强调学业过程、学生发展和活动表现,让学生学业真正满足社会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