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不以职业和实用为价值导向,而是注重培养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学生未来终身受益的能力和素养,有别于专业教育而又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通识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构成了法学本科教育的双重主题。通识教育对法学本科教育起着引领作用,根据在于,法学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有机体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法律专业教育的“主导技艺”,通识教育推动法学专业教育的精进。通识教育引领法学本科教育的路径包括人文主义理念的引领、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以及通识课程体系的引领。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知识宽泛、思维开放、能力全面的人为目标的非功利性教育思想与理念,已经在国内高校的本科教育中广为实践.研究生通识教育要追求文理通识,倡导以通促专,突出全人培养,强调导师素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通识教育开始出现在大学教学改革中,主要目标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上世纪末,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该类院校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为除了培养符合专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外,还要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及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人。两者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使新建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成为可能并取得了成效。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通识教育认识模糊,课程建设缓慢,学生兴趣不浓,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等。因此,加强通识教育内涵认识;改革通识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建立通识教育教学监控机制等,将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推行通识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院校缘何不热衷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从众行为,组织有趋同现象。然而,通识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陆掀起研究热潮以来,至今仍主要是“研究型”大学在讨论。已有的研究表明,通识教育未引起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广泛关注。Ⅲ因此,探寻地方本科院校不热衷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原因,从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研究与实践,这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有教养的人"、"完整的人"为目标的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借鉴美国大学建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经验,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核心地位,正确认识和实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沟通和整合人类文明的能力与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内容,通识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环境通识教育主张为社会培养有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历史责任感的公民。本文探讨了环境通识教育设置课程体系的必要性,认为环境伦理教育与全球化教育是环境通识教育的两个重要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弗莱克斯纳认为,美国学院杂乱无章的课程设置违反了博雅教育精神。他指出,专业教育、学制改革、人的发展要求美国大学本科教育应是有目的的通识教育。为此,美国学院应从课程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弗莱克斯纳提倡通识教育的思想对于我国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叶妮 《天中学刊》2013,28(1):138-140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必要的.但在实施通识课程过程中,受教育资源稀缺及单一课程的限制,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基于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要注重:树立适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际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生成性”课程意识的教师,设置“纵”“横”结合的课程模式,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卢雁 《上海教育》2006,(11A):22-23
“学校有多少课程”“通识培养体系中的课程设置”“如何有效保障教学环节”“怎样将实践教学连通国际资源”等是当前本科教学的热点。上海高校本科教育以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保障和实践教育为抓手,深化内涵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遭遇的困境根源在于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通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制度与课程三个维度。全人教育的一些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是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是传统自由教育的现代版本,传统自由教育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其社会基础是雅典公民与奴隶的二分,其哲学基础是理性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二分。近代以来,在工业革命和民主运动的推动下,精英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自由教育演变为平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从其产生开始,就与政治有密切关系,在美国,通识教育的任务是以“美国文化”凝聚国民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维护美国制度和文化。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应定位为大学公民教育,培养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优秀公民。一些人主张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中恢复自由教育传统,有悖于我国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推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通识教育勃兴于对“完整的人”的追求、对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以及对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的关注。无论其教育理念还是教育目的,都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高度的契合点和会通之处。在新形势下,通识教育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其中,普及通识教育理念、完善通识教育目标以及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当代中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应考虑的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理学院是美国本科教育的楷模,其通识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知识分布模式、能力导向模式和综合要求模式。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都十分重视能力培养和包含跨学科的课程。我国高校应该借鉴综合要求模式,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统一设计通识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能力供给与会计业界对会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会计教育改革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采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模式,加大通识教育的供给力度,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创新专业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改变本科教育评价方法,提高会计教育质量;政府出台鼓励政策,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从大学本科毕业生改行率反思本科教育目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全国10个省市进行“大学本科毕业生改行情况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本科生在毕业的5年后已经改行,不再从事原来在大学所学专业的工作,这说明大学本科生不再围着专业就业,工作适应性强比专业性强更加重要。因此,本科教育不应该把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应该由研究生教育去完成。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普通脑力劳动者和为高级专门人才奠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因此,加强通识教育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应该成为本科教育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不是通才教育,它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追求没有通才教育那么高,但对人格结构的完善有着更明确的目标;通识教育不是专业教育的对立面,它虽然和专业教育有差异,但依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通识教育不是什么都知道一点,它更强调“元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结构的相对完善;通识教育不是各种课程的大杂烩,它的课程既要注重广度,还要注重深度;通识教育不是大学教育的“甜点”,而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主食”,大学应该结合通识教育的普遍性理念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打造由高水平而非低水平教师领衔的通识课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更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完成全面育人的根本任务,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其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论述了通识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关系,重点介绍了通识教育在我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具体应用探索,明确了通识教育应该贯穿、融合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为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8.
美国、英国是世界通识教育模式的两种代表,通过对其高职通识教育的研究,探究其同与不同,为我国高职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高职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职业人与良好素养合格公民;通识教育是应知与应会的“成人”教育;通识课程设计而非是基础课程的简单删减或调整。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旨在培养合格的"人"和"公民"。实施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工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中的鉴别性特征。强化通识教育办学思想、把握胜任力科学内涵、做好通识教育顶层设计、加强课程改革与管理、重视师资培训是实施通识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谢兵 《文教资料》2008,(12):162-164
通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具有广博知识和人格修养的教育形式,尤其对于本科教育形式,它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育在地位上应并驾齐驱.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模式是关系通识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开展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构建"研思行"的教学模式将为通识课程提供有效教学的实践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