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2,(12):172-173
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是每年春节的重头戏,万众瞩目。近几年,央视秉承"开门办春晚"的宗旨,把春晚逐渐打造成一个全民共享的平台,只要是深受百姓欢迎的优秀选手和节目,都有机会登上春晚的舞台,为广大观众在除夕夜带来快乐。近年来,国内各大卫视选秀类节目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众多歌手脱颖而出,受到广大观众朋友的欢迎和追捧。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我要上春晚》栏目,不断加大综艺节目创新力度,联手全国各大地方卫视顶尖选秀娱乐节目,通过《我要上春晚》年终特别栏目——《直通春晚》将优秀选手汇聚央视舞台,展开  相似文献   

2.
曾祥敏  翁旭东 《传媒》2021,(8):8-12
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制作播出《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春晚陪伴国民度过了39个春节,早已成为农历新年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之一.春晚一路从歌声与欢笑中走过,也从期待和争论中走过.特别是在媒体融合、受众分化、多元价值碰撞的当下,如何调剂悠悠众口实现雅俗共赏,如何让传统"年味"与时代精神相互呼应,从而有力实现正向引导与价值引领,成为当下春晚破局的重要关口.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合创新与用户连接成为近些年来春晚创作的核心议题与迫切需求.在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中,广电媒体如何守正创新,重构视听传播新场景,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某种意义上来说,春晚是一个指向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电视荧屏上不断涌现,“真人秀”已成为推动国内电视节目形态乃至制作理念转变的又一个转折点。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推出的《我要上春晚》便是将“真人秀”元素与传统综艺娱乐节目相结合的一次尝试。2012年中央电视台在《我要上春晚》基础上推出特别节目《直通春晚》,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以《直通春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节目特点,探讨“真人秀”元素运用到综艺节目中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4.
"坐在家里看春晚,不如登台自己演",淄博电视台<咱老百姓的春节晚会>(以下简称<百姓春晚>)的这句宣传语在淄博可谓家喻户晓.<百姓春晚>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开创了全国办"百姓春晚"之先河,已经成为淄博老百姓年三十晚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大餐.  相似文献   

5.
正"春晚"以每年数亿人的观众规模创造着收视奇迹,并由自发转向自觉,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年度媒介事件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历经三十年发展。1983年的"春晚"在国人心目中打下了深刻烙印。2005年,"春晚"由中央电视台多频道并机播出,收视率达到95.45%,创20年新高峰①。2008年,"春晚"满意度高达84.3%②。"春晚"的收视霸主地位几十年未曾动摇。"春晚"以每年  相似文献   

6.
李悦悦 《今传媒》2012,(4):92-93
龙年春晚是自创办以来的第30届春晚,本届春晚一改歌舞升平的俗套,导演组在节目编排、舞美特效、情感共鸣等方面继承优秀经验,发扬理念创新,表演上力求拉近与观众距离,与民同乐,回归全民联欢的晚会本质,为全国观众奉献上了一道温馨、亲切、祥和的"年夜大餐"。  相似文献   

7.
冯洁 《新闻知识》2008,(6):27-29
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自1983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在这些年里,春晚曾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走向困境,受到人们的非议。但是无论如何,春晚已经成为了华夏儿女除夕夜的一道视觉"盛宴"。随着学者们对于它的关注和研究的兴起,春晚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8.
2010年9月3日创办的《我要上春晚》在短短的不到一年内就迅速蹿红,引发观众的热捧。其根本原因还是在节目的质量上,这也印证了传播价值形成中那个永恒的基础,那就是:内容才是传播的灵魂。而对于《我要上春晚》,好的内容主要源于创新和开放。这是因为,《我要上春晚》创办的初衷就是基于"春晚"的创新需要,这无疑是她的源动力。而开放则源于"开门办春晚"的时代要求,目的是让更多的"草根"们登上春晚的舞台,让春晚获得民间的力量和更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9.
大型纪录片《春晚》一共5集,每集时长48分钟,于2012年1月23日至27日(正月初一至初五)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本片以2012年央视"春晚"为切入点,跟踪拍摄"春晚"的创作过程,同时穿插30年来"春晚"的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春节晚会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必备的“年夜饭”,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迅速扩张,新浪网、大河网、中国网、中国网库将共同主办“2006全球华人春节网络联欢晚会”(以下简称2006网络春晚),为全球亿万华人网民精心烹制一道丰盛的网络“年夜饭”。  相似文献   

11.
2015年春节前后我对一些新闻传播现象有些想法,网络上对此也有些议论,我写下来同读者诸公讨论。关于春晚为了获得对整台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下简称春晚)评价的发言权,我硬撑到春晚结束的大年初一凌晨1时。接连3天,我从中央大报到地方报纸上读到了对这台人们期待半年之久的春晚的"点赞"和"吐槽",真可谓是毁誉参半。从我的观察中发现,点赞者中间,光明日报的报道和评论比较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央视春晚一年一年地成长,她的“活力”却似乎越来越不足,特别是近年来,春晚创作人员面临着的创新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不过,虽然观众对春晚节目套路产生的审美“疲劳”越来越明显,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但是作为一道民族的年夜大餐还是“痛并快乐地成长着”,这不仅表现在商业的创收越来越高,海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还表现在她作为全球华人传统节日的一道“大菜”,显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民俗、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13.
徐庆 《记者摇篮》2009,(5):73-7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电视台举办春节文艺晚会已经成为惯例和时尚。许多评论家把春节晚会比喻成中国人的一道“年夜饭”。就这样,中央电视台年年办,省级电视台也年年办,很多市、县级电视台也学着办起来。娱乐生活,增添节日气氛,办春节晚会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如果不考虑自己的腰包去办春晚,就会带来很多弊端。因此地方春晚要不要办春节文艺晚会?怎样去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4.
央视春晚自1983年开办以来,已走过26个春秋。每一届春晚都力求用新奇的舞台效果、新颖的表演形式、新鲜的节目内容来吸引全球华人甚至全世界观众的眼球。毋庸讳言,春晚年年办,创新年年难。虽然春晚作为除夕大餐,已代表中国最高层次的视听盛宴,但不知何时起:网络上“批春晚”悄然成为一种全民时尚。我们在“注册,灌水,批春晚”的同时,其实也应当怀着一颗理解的心情来看待春晚。  相似文献   

15.
华施琪 《今传媒》2016,(5):102-103
春晚作为中国观众的一道除夕盛宴已经走过三十年有余,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交网络平台的建设,人们对于春晚的评论越来越可以即时的展现.而在近些年的春晚播出过程中,对于春晚中种种“槽点”的吐槽也已经成为了观众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这些吐槽或是理性或是感性,多多少少都表达了对于春晚节目的一些看法.受众的娱乐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愈加多样化,但是春晚的推陈出新显然并不能完全跟上当代受众的脚步.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分别是“春晚与明星效应”“春晚与服装舞台”“春晚与潮流引领”阐述了春晚以及其对当代受众的娱乐需求关系.  相似文献   

16.
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后,春晚成为了中国人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现在,中央电视台春晚已经办了28届,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尽管仍倍受关注.但是已经不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唯一的“文化大餐”。观众对于央视春节晚会的批评、建议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春节"新民俗",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一个节日的象征符号。春晚自创办之日起就具有官方色彩,是国家话语权的表达渠道,"是民族国家意识形态植入民族所传承的传统节日的体现"。([1])本文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概念为分析基础,约翰·B·汤普森关于意识形态的运行手段为行文思路,分析春晚以"国-家"仪式观与无差别"共同体"的途径,在观众中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建构出"政治的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春晚"这个词对中国百姓具有特殊意义,它与春节紧密相连,是中国百姓春节喜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章.从1983年第一届春节晚会开始,在其后二十多年的漫长跨度中,春晚似乎直接指代除夕之夜全国观众必看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它成为举国同庆、万家欢乐、全家团聚的一部分,构成了很多人关于春节的甜蜜回忆.  相似文献   

19.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到现在已经历经29个年头。29年,春晚从一台普通文艺晚会成长为了中国百姓的新年习惯,给观众带去新年的欢乐,同时也饱受话题非议,尤其在近几年引起的舆论争议更多。期待春晚、关注春晚、议论春晚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岁末的重头话  相似文献   

20.
回不回家     
《中国新闻周刊》2012,(3):22-23
过年回家。这是一个无须讨论的选择。套用一下那个风靡一时的句子:当我们谈论回家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我们曾经谈论的是团聚、年夜饭、鞭炮和春晚。而如今,这一切都变了。我们首先必须谈论的是"春运"。这个中国特有的词汇已经成为了纠结的同义语。它变成了当下过年回家路上的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