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学科组织的成长可分为生成、生长、成熟、蜕变四个阶段,成熟期是学科组织成长生命周期当中的最高阶段。本文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学科组织成熟期的阶段特征,总结出国家重点学科的三个共性,并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学科组织成熟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选取佐治亚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科,运用“学科成长史–学科系统结构–大学组织制度”的分析框架,全景式呈现理工科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特征。研究表明,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充分体现了领导型学者的关键行动力,回应国家需求的使命担当,以及适时拓宽组织外围的重要性。除了学科组织化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往往依托学科群落进行跨学科研究,并为人才培养供给多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氛围。在大学组织层面,世界一流学科具有明显的“在地化”特征,其发展方向和前景高度依赖所在大学的历史传统、发展模式、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大学学科组织初创于中世纪大学产生时期,并在近代形成了基本的形式和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各学科领域联系的加强,各国大学又不断调整学科设置、学科组织形式与结构,逐步形成了既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又互有殊异的学科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4.
关少化  许硕 《江苏高教》2020,(11):55-6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愈发突出。研究大学学科带头人领导行为结构,不仅有助于学科带头人发挥领导作用,而且能够助力一流学科建设。通过对北京市36所高校169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学科带头人领导行为是一个由个人魅力、愿景激励、德行垂范、资源整合与高绩效标准组成的五维度结构;大学学科带头人的个人特征(年龄、学科背景、行政级别)对大学学科带头人领导行为及其相应维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科组织结构犹如人体"骨骼"支撑着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它既是学科组织内部各有机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有效方式,也是大学学科组织之间相对稳定关系的一种模式.目前,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普遍存在着金字塔型与矩阵式两种类型的学科组织结构.学科组织结构适当与否,将直接决定大学的学术水平与地位.  相似文献   

6.
学科是大学的根基所在,学科治理是大学学术治理在学科层面的投射。学科的知识与制度两重属性、逻辑及动力机制,以及学科治理在大学行政化制度结构下的实践困境,分别构成强调学科治理命题与课题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大学学科治理的推进,应着力突破学科组织化的“短板”因素,夯实学科治理的组织基础。在运行机制方面,应综合运用学科发展核心议题的学科自主行会式决策机制、针对学科自主决策的学院和大学审议及反馈修正机制,以及学科重大议题决策的外部相关者介入机制,同时高度重视贯穿学科治理全程的文化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已近60年,发展历程可分为创校时期、联邦制时期、转型时期、融合创新时期四个阶段,其综合化在前三阶段主要表现为学科数量增加和外延扩张,在最后阶段主要表现为学科融合创新与内涵发展,由此从单纯文理教育为主到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今日已成为诸学科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任何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其综合化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法。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科综合化遵循两种基本逻辑:同构逻辑强调变革须适应环境变迁,在每次经济社会转型时都能及时变革学科和组织结构;分化逻辑重视大学变革的历史延续性及独特认知方式,表现为坚守文化传统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大学学科组织是一种专门化的组织方式,是一个松散结盟的学术部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学者群不断集合的结果。在这个重在底层的大学组织中,大学保存并保护了自身生长最纯净的血脉,大学学科形成是学术职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显著性标志。大学学科的发展又进一步壮大学术职业在其无形学院和学术共同体中的生长力量,进一步彰显学术职业的学科忠诚,从而使大学学科成为学术职业独特的聚集场所和生存场所。  相似文献   

9.
以清华大学为案例,分析了现代大学中重要的内部学术组织———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以此透视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特征与未来走向。笔者整理了清华大学从1990年到2011年所设研究中心的数量、学科类别、管理类型,发现清华大学研究中心的发展与学校发展战略高度吻合,与学校学科综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高度吻合,数量体现战略规划的阶段特征,新增研究中心的学科类别与学校学科规划相符,管理类型逐步走向开放式国际化。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研究中心体现了我国大学"协同创新"的未来,有望进一步规划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科、专业的发展是大学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离不开大学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大学职能的发展以大学学科、专业的发展为基础;大学的组织结构以学科、专业结构为前提;大学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决定了大学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校组织管理随着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特征。将源于自然科学的复杂性科学理论作为观察问题的新视角,研究高校管理,分析影响高校管理的基本因素,揭示高校管理绩效发展的规律,指导高校组织结构的构建和管理决策,为高校管理开拓一个新的视野。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本文应用非线性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对高校组织结构及其知识体系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影响着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大学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地位、权利和职责。目前我国大学内部利益相关者存在着各方权责不清的问题,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就必须通过修订《高等教育法》、制定高等学校章程、改革高等学校管理制度等措施,进一步明确大学内部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组织结构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大学作为其中一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各层次间的权力分配,其他多方面的因素都是通过规定或者影响高等教育体系各层次间的权力分配而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的组织结构。本文的目标正在于厘清这样的一条逻辑线索: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大学宪章、高等教育传统、大学的资金来源等因素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6个层次间的权力分配,而一定的权力分配格局则大体决定了大学内部以及大学与政府之间的组织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4.
学缘结构日渐为教育界重视。学缘结构与大学精神的辩证关系体现在:学缘结构适切,易致大学自由恒常,创新蹈厉;学缘结构劣弱,常致大学自由不足,创新乏力,大学精神匮阙。合理的学缘结构对现代大学大学精神具有正向的形塑作用,既可以熏陶自由宽容的人文氛围,也可以激励创新求真的科学精神。有鉴于此,期冀于重视学缘结构之措置以巩大学师资队伍建设,进而充盈大学精神,维卫大学尊严。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作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组成的法权组织,是一个由多元法权主体组成的共同体。大学治理的实质就是大学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法权配置,主体间的法权配置模式即为大学的治理结构。大学治理结构的型塑应从大学法权配置入手,重建大学法权结构,将互侵式法权结构转变互动式法权结构。具体路径包括重构大学的外部法权结构、优化大学的内部法权结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的“近亲繁殖”现象愈发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招聘制度不合理以及区域差异使得人才流动受阻。为此政府应加强政策导向、经费支持与完善法规,学校应广罗人才、引入竞争、开展在职教师学历教育与聘用兼职教师,教师自身应避免留校、多参加交流并进行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转型期大学治理结构的问题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背景,大学治理结构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衡之处,并日益受到较为理性的关注和研究。大学治理结构与文化转型期并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随着社会、文化的逐步变革,二者的相关性影响着大学治理结构的发展。大学管理者应充分认识高校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遵循文化转型期的客观要求和基本规律,并结合当前大学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和调适,构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目的 ,是谋求人与事之间的配合协调 ,通过人事管理 ,做到人事求才 ,因才适用 ,科学地调整好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围绕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把提高个体素质、注重整体组合作为高校优化整体性人才资源结构的出发点 ;从年龄、智能、思维、知识结构上论证整体性人才资源结构的组成 ;提出了整体 ,“能位”、动态等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协调原则 ;最后结合高校工作实际 ,提出了优化整体性人才资源结构的对策 ,以使高校人事工作更主动地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9.
大学治理是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途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学术机构共同构成了大学治理结构的核心部分。英美传统的大学历史久远,一般均在其章程中对此做了明确规定。结合有关大学章程,我们可对英美传统大学的治理结构进行类型化梳理,进而认识多元治理模式与大学自治模式的决策机构,实权型与荣誉型的校长负责制,以及咨询型与决策型的学术机构,从而对英美传统大学治理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学组织内部结构及其权力,有三个问题必须在理论上予以回答:一是大学组织结构及其权力分配的动力来自哪里;二是大学内部组织机构生成及其变革的价值指向;三是大学内部组织机构的生成机制。胡仁东博士的专著——《我国大学组织内部机构生成机制研究》,以生成机制为研究的重点和落脚点,总结了大学内部机构生成的特点和规律,构建了独特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大学内部组织机构生成之路。此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为新形势下探讨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