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举办的第二届中俄教育研究会议日前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此次会议聚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主题,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前景、教育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数字化转型对学校形态带来的挑战、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实践的变革、数字化转型和优质公平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法律政策和伦理工具以及数字化转型中的学习模式等问题展开研讨。会议发布了中俄联合报告《教育的数字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创生出全新的学习环境。它在改变教育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引发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然而,调研发现,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还存在着“重设备、轻学生”“重技术、轻转型”“重考试、轻发展”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对相关文献主题结构、核心概念和主要任务归纳分析发现:1)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逻辑反映在价值逻辑、目标逻辑和实践逻辑三方面,体现了应对数字化挑战、重塑教育体系和整体性推进的时代特征;2)数字技术革新、系统组织创新、人力发展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内驱动力,加速了数字技术与教育应用的深度融合,激发了教育系统变革活力,促进了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3)教育数字化转型以主要任务为抓手,从建设智能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教学应用、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等方面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路径,为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教育教学流程再造和提质增效。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引擎,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黑箱”本质引起了人机信任危机,存在违背教育中的公平、责任、透明、伦理等基本约束的风险,阻碍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本研究梳理了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引发和加剧的四大治理难题,剖析了可信教育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可信教育人工智能的基本框架,总结了可信教育人工智能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提出了可信教育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建议。研究建议出台可信教育人工智能的相关标准和法规,将技术可信度纳入教育数字化建设评价体系中,深入推进教育数据治理,提升教育从业者的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加快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在教育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教育信息化已经抵达了“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目前,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在顶层设计、实施路径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本文结合《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介绍了上海市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顶层设计、建立系统架构的进程,并对相关实施路径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包括通过新基建支撑教育的新愿景,通过数字基座打破数据壁垒,通过自上而下的场景规划与自下而上的案例探索共塑教育新常态,以及通过数字素养提升、评价改革、资源建设推动教育深度变革等过程,回应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系列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
伴随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基于数字技术学理认识,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依托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过程,其具有技术革新、序次形成与范式转换的内涵特征。基于此,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体现在以老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以产教深化合作的数字技能培训为逻辑进路、以老年教育的技术理性去引导数字形态为逻辑归旨。为深入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应形成“虚实共在”的数字化思维,更新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理念;开展“协同共建”的数字化项目,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建设进程;实施“智慧共治”的数字化治理,打造老年教育全域数字生态圈。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时代必然,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教育对教师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塑新型教师角色的关键在于形成智能技术与教师之间优势融合和有效互动的运转机制。人工智能是数字技术发展的高阶形式,教师需要提升角色素养并促进角色创新,发挥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应对数字化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也为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会和挑战。通过研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当前研究生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研究生教育数字化转型应聚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与服务等关键领域,提出“数字规划引领,基础设施保障,平台资源共享,技术赋能教学,提升数字能力,构建数字生态”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数智时代下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指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实现数智时代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夯实新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教育环境创新应用场景,技术赋能教育主阵地,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和数字化学习能力等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必然趋势。探究当前中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路径,将有效深化国内教育改革。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探究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发现主要挑战和困难存在于技术应用、教师教育培训和教学模式创新三个层面。针对以上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企图为中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数字变革正交织成教育改革最动听的合奏。发展数字教育,关键在应用,潜力在共享,生命力在创新,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开展数字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该文基于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主要观点,探讨了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路径。从“3C”到“GAI3”,围绕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数字教育治理、数字教育评价与数字教育新生态等主题共话未来数字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新兴数字技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数字技术何以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战略主题。近年来,OECD主要国家陆续出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相关战略,包括教育专项和教育嵌入式两种战略类型,从顶层设计部署了国家数字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通过数字技术一流新基建、数字平台开放共享、数字技术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增长点。尽管各国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战略举措,但仍面临着师生数字素养缺失、数字鸿沟、伦理危机风险等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予以全面的战略关照。审思OECD主要国家数字教育战略,可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2.
ChatGPT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教育如何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深刻变化?本文以ChatGPT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谈了人的思考是否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师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三个问题,以期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数字能力是对数字素养的高度总结,也是对数字技术的运用与拓展,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将会成为教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最大的挑战。体育教师的数字分析能力、数字设备操作能力、在线教学能力和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整合与创新能力是数字化背景下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能力。但教育数字化的转型依旧在前进,数字化技术也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新兴的教育数字技术将继续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也会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被探索之中。未来研究可对教师数字能力进行培训和测评,对教师数字能力的实际课堂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如何有效提升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是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强国必先强教,厘清教师借助数字技术驱动教学创新的知识、能力和责任成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抓手。建构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指标体系有利于立足当前发展水平,合理规划未来发展路径,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局面,人文学科在这一知识背景下发展前景如何? 20余位来自四川省不同高校的学者围绕这一议题展开了探讨和对话,并引申出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见解。关于人工智能写作是否具备文学属性的问题,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应该回归文学主体性本身来思考人工智能创作;关于人工智能发展是否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的问题,与会者从自身学科知识出发剖析人工智能现状及其影响,形成了焦虑居多的悲观主义、有节制的乐观主义和实用性的工具主义三种不同看法;数字化的强大功能不仅带来了新的学科优势和价值,同时也衍生了发展应用不完善、人类认知及情感体验受到冲击等新的挑战,着眼学科建设与重视情感道德判断兼顾,才是将数字化的挑战转变为机遇的最佳途径。在数字时代,以关注人的发展为指归的人文学科将会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在带给人类教育变革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教育应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次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教育何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上,教育研究者联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家,首先从ChatGPT的基本原理、智能涌现、能力边界以及工具价值等维度,讨论了其特性与功能对于人类教育的价值与影响;然后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引发的现实挑战”,探讨了“教育如何保存做人的尊严?”“教师如何绝处逢生、教以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能力素养是什么?”以及“中国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提出应加强高质量数据与真实有价值知识的相互转化、加强教师育人能力的自我更新、加强学生全方位数字素养的培育、加强五育融合一体化教育发展模式的设计等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深度融合,将重塑人类教育与学习形态、改变教育的历史叙事、启发未来教育变革、影响教育科研。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预示着一种“复合教育者”的诞生,将驱动未来教育底层逻辑重塑、教育生态转向共生以及学术生产新场景转换。学界应基于科学理性、哲学审辩和价值清醒...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教育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如何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满足市场要求、具有技术素养的人才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关键。美国凭借着其在人工智能的先发优势,已形成以政府投资为支撑、以青少年教育为基础、以高等院校为基地、以线上教育为辅助、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的完整人工智能教育体系。通过政府投资、教育改革、产学研合作、遏制他国发展等手段试图扩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在完整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背后,隐藏着美国试图推动人工智能战略的计划、解决国内AI人才缺失问题的决心、谋求国际技术霸权的野心和寻找意识形态宣传新工具的努力。但同时,如何应对技术带来的未知风险、逐渐扩大的数字鸿沟、人才吸引力持续下降、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等问题也是美国政府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势必应对的挑战。中国应借鉴美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经验,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技术伴随人类发展历程,但教育基本理论长期对“技术”缺乏关注。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成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新的基本问题。从“技术”视角回顾不同时期的教育,可以发现,技术革新是教育变革的内在动因。在这一意义上,技术逻辑是教育内蕴的基本逻辑,表现在它对不同时期教育目的、课程内容、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影响上。沿着人工智能技术逻辑发展下去,教育有可能走向“成人之事”的反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虽然不能摆脱技术逻辑,但可以进一步彰显人文逻辑,努力取得两种逻辑之间的平衡,着力唤醒人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对自己的认知和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体系时自我的坚守,使人从技术压迫之下解放并成为生命自觉之人,这将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最高使命。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下半叶以来,技术成为哲学、传媒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主题。与之相较,教育学原理关于技术的研究严重滞后。事实上,教育学的发展与近四百年的技术发展保持同步。从技术视角回顾教育学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内蕴的技术逻辑: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化身为知识(课程)、技能、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评价标准、绩效目标等使教育成为技术体系,将教育转变成为一台"巨型机器",教育学则是为这一体系及其形成过程提供合法合理性论证的知识体系。技术逻辑是技术时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逻辑。在人工智能时代,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教育学的发展将出现两种可能:一是在面对人工智能的直接正面冲击时教育学的必然回应,表现为基于人工智能引发的教育实践变革的理论回应、基于人工智能引发的教育学基本问题变化的理论重构、基于人工智能引发的学科标准变化的学科体系重建;二是在面对人工智能对人类生存的挑战和潜在危险时教育学的可能回应,表现为教育学的学科使命将从顺应转向解放,其核心概念将由可塑转向自觉。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相结合的结果,是适应国际中文教育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国际中文教材数字化提供教材内容生成、教材配置最优化、教学方式改革等支持,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针对目前国际中文教材数字化面临的资源同质化严重、互动性不足、内容与需求脱节以及教师应用存在问题等困境和挑战,文章提出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智慧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增加人机交互元素、对接政策需求及时更新资源、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