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形式批评"的术语源于西方,但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及形式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本文简要论述了古代文论中有关形式批评的理论和观点.本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研究,从形式推敲、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个方面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2.
内容/形式范畴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对内容/形式的论述深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苏联文论影响,以反映论为理论背景,具体表现为内容决定论和形式附庸论;后30年,内容/形式范畴逐渐"淡出",在二者关系上先是有意突出文艺的审美属性;在作品构成上,以文本分层思想代替了内容与形式的简单含混的二分法;而一些学者继续研究这对范畴,清算了其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其中的成果值得继承,其中的遗留问题值得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的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关于艺术“生命形式”论的动因是:对盛行的形式主义文论和语义学批评的反拨和纠正;对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论的改造与超越;对艺术“自我表现”论的批判和反思;对卡西尔“生命形式”论的继承和发展。从而使艺术“生命形式”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代关于文学形式的认识,先后形成五种典型观念,即"工具论"、"载体论"、"辩证论"、"中介论"、"关系论"。"工具论"主张文学形式服务于文学内容;"载体论"主张文学形式是反映内容的手段;"辩证论"主张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中介论"主张从社会生活到文学内容以文学形式为中介;"关系论"主张文学形式的性质在多边关系中确定。本文把"过程"思想引入"关系论"中,认为古今"六种"文艺范式所内涵的普遍性精神为当代文学形式和内涵奠定下了基本质素。  相似文献   

5.
形式派文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论是20世纪富有影响力的文论流派。但由于20世纪的特殊社会政治语境,二者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继承并扬弃了形式派文论的长处和缺憾,二者走向了一条和合之路。  相似文献   

6.
"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作为东方文学批评和西方文学理论重要部分的审美理论也是这两个文论体系之间相互融通的重要承载者。早至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和亚里士多德的"感情进化"理论(Catharsisi),中西方文论几乎同时开始了审美领域的探求。在之后数千年的发展中,审美理论一直保持着相异同时相通的状态,其中,中国"气韵生动"论与西方"生命形式"论的对接与互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古典美学的体系中,"气韵生动"的命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评论说"不把握‘气韵生动’,就不可能把握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如果翻开西方现代文论,我们会发现"生命形式"理论,这一20世纪方才正式被提出的理论,与"气韵生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中西方文论相互融合的一个非常自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情感作为艺术的本体,它与形式的和谐运动,构建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笔者将结合古代文论,对两者的综合审美意蕴,以及它们所体现的韵味、风格、文气等作些论述,力图对情感与形式的辨证关系有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美感起源于性根源,性感与艺术的表现有不解之缘,但如何从社会文明对艺术定位的角度来分析艺术中的性表现,以及从形式效应的角度认识性感对形式美感的影响,就必须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审美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引入美感,这是社会文明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审美批评论对文学的审美形式作出了多方面的探讨,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现代文学的艺术性,是现代文学和现代文论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否定观从辩证的否定只能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作用的结果出发,否定外力否定的辩证性,从而把辩证否定的形式单一化。这既不符合客观实际,理论上也难以自园其说。本试图从“联系与发展”这一辩证法的总观点及对立统一规律之内外因关系出发,阐明辩证否定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音乐的形式与内容在音乐美学界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的话题,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对此我们要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对音乐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分析时,应站在实事求是的角度上客观地去看待它们。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反思,促成了文论界努力创造替代性理论方案,其中审美情感论、审美意识形式论和艺象形态论体现了突破与创新的勇气,消解着文学本质论中的外在支配性话语,还文学以自由之身,但对文学形式问题的重视不足,仍然构成了这些替代性理论方案的某种缺陷.  相似文献   

13.
俄国形式派与英美新批评派作为理论上的“近亲”,在理论背景、研究重心、对内容一形式二元论的批判、专注于作品的内在构成等方面有相近之处,但又有着各自独到的见解。这两个文论流派的出现,加深了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也丰富了文学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主要考察了四种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即内容决定论、形式至上论、形式消灭内容论和内容形式相互征服论。通过分析比较,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二往往在互动状态中展现学艺术的魅力;每种关系论都各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及阐释领域。  相似文献   

15.
桑塔格的形式论与俄国形式论的形式陌生化、整体性追求以及色情学诸多美学主张有一致性和内在传承。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包含文学批评在内的艺术批评,只要不远离艺术中真正的生命体验,形式论仍然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文艺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王恩胜 《文教资料》2014,(29):21-23
中西文论史上,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讨论屡见不鲜。尽管各家观点各异,但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认识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或重内容轻形式,或重形式轻内容,或辩证统一。在西方有一条清晰的“形式至上”路线,而中国则始终以“文以载道”为基本精神。正是由于对这一关系的不同认识,造成了中西抒情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为文要“载道”,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尤其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诗人,往往大力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如忠君爱国,而忽视甚至蔑视爱情等题材。这进而造成中国古典抒情诗的风格趋于含蓄委婉。而西方,从古希腊到20世纪形式主义,历来重视形式,所以西方抒情诗在形式上翻陈出新、别具一格、富于变化,具有一种形体美。  相似文献   

17.
詹姆逊建立了新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这一阐释学的建立标志着他的"形式的意识形态"文学形式思想的形成。詹姆逊从"辩证的文学批评""文学是一种社会的象征性行为""意识形态的遏制策略""乌托邦和意识形态"和"三个同心圆阐释模式"五个方面,阐释文本形式与内容、意识形态的关系,主张从形式着手对文本进行阐释,在分析的终点与政治(意识形态)相遇,最终揭示文本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无意识。詹姆逊对于文本审美形式的相对独立性的强调,使形式成为文学批评的立足点,对中国当代批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塞的艺术形式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构成维度,它从"审美之维"与社会理性之维关系角度来审视艺术形式,把艺术形式视为艺术的政治、革命功能的实现介体,并揭示了艺术形式与作品内容、艺术形式与感性解放、艺术形式与美学规律的关系.这一艺术形式论以其自身鲜明特色而殊异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理论和现代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流派.  相似文献   

19.
康德美学综合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具有主体性和形式性的特点。康德美学对西方现代文论的影响体现在主体性和形式性两个方面。笔者首先介绍了康德美学的哲学基础,分析了康德美学的本质,然后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及形式主义思潮入手,探讨了康德美学与西方文论的关系,最后得出:西方现代文论是片面发展了康德美学的形式性的文论与片面发展了的康德美学的主体性的文论的对抗与反拨。  相似文献   

20.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论述神话时,提出神话是一种“生命形式”.他从原始人类的主体性的发现、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的生命情感的客观化等方面论述了神话作为“生命形式”的内涵,揭示了人类创造文化符号的最初历程,对文化符号学派的艺术“生命形式”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