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柔道比赛紧张激烈,强度较大,比赛时间相对较长(男子5分钟,女子4分钟)。所以,运动员在比赛中通常会出现过度紧张、过度淡漠、盲目自信等不良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直接影响比赛成绩。本文简要阐述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焦虑的调控方法,以使运动员达到适宜的比赛竞技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能否在现场比赛中发挥出日常训练的最佳效果,取决于比赛前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进行研究,了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良、心理压力过大、比赛经验缺乏和对比赛环境的不适应等。提出:调节呼吸法、模拟训练法、表象再现训练法、语言暗示法和设定适宜的比赛目标等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有助于增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为缓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紧张的心理状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和激烈竞争,比赛的胜负在某种上取决于心理因素。散打运动员赛前大多数存在过分激动、过分紧张、过分盲目自信等不良心理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不良的心理状态对比赛胜负有直接影响。如何在比赛前做好心理准备,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此,文章通过调查问卷、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沈阳体育学院散打运动员赛前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紧张、激动、盲目自信)对比赛胜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赛前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以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今后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场摔跤比赛的胜与败。有的队员赛前出现过度紧张、焦虑、害怕等状况,比赛场上脑子乱轰轰,一片空白,身体僵直,手、腿不听指挥,腿好象踩在棉花上,导致这场比赛败于对手。我对4名摔跤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了解,就赛前不同心理状态所引起紧张原因、赛前心理状态表现类型和克服不利比赛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初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赛前会发生很多心理问题,如运动员在赛前会产生紧张情绪等,影响比赛成绩.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心理训练进行控制,以适宜的心理状态面对比赛.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全国散打锦标赛、散打王争霸赛、世界杯散打比赛中参赛运动员主要心理状态的产生和对应的赛场效果及其调节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散打比赛紧张应激、淡漠消极、盲目自信、战斗准备等心理状态及对应的赛场效果明显的自我调节和良好心理状态养成训练,能有效地促进运动员综合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比赛前运动员消极情绪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使用心理评定量表,测试分析了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的心理应激状态,结果表明,赛前运动员心理状态不稳定,不少运动员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消极情绪,有必要在重大比赛前进行针对性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8.
过度紧张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一种心理失态状态,它会导致身体机能与运动能力的暂时下降,影响正常技战术的发挥导致失败,现对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过度紧张的情况及预防和克服的办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比赛中调节自身的竞技状态是高水平运动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标枪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排除外界的不良干扰来调整竞技状态对比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运动员的心理因素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它制约着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标枪比赛中经常会有运动员在平常训练时技术表现、训练成绩都很好,一旦比赛就会心理紧张,发生脸色苍白,身体僵硬,动作变慢,技术变形等现象,造成比赛发挥失常。如何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最佳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研访谈法、现场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参加传统武术套路比赛的初赛运动员心理状态及其产生的赛场效果进行研究,提出对初赛运动员比赛中易出现的过度兴奋、紧张应激、淡漠消极、盲目自信等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从而为传统武术初赛运动员积累赛场经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武术散打技术和战术的发展,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也在不断提高,在各种比赛中,赛前心理训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武术散打运动是人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项目,就是在攻击和防守的训练过程中来锻炼运动员的身体和意志。实践证明,运动技术的不断提高,运动水平相互接近,相互间争夺的更加激烈,被称为第二技术的心理训练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和参赛的胜负,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摆在教练工作中的重要的任务。因此,教练员应提高重视,加强比赛前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上海女足13名运动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在运动员了解Choking现象的基础上,让运动员描述比赛Choking的过程,从而探究女足运动员发生比赛Choking的心理机制。从访谈结果来看,运动员发生Choking的主要原因是面对比赛压力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其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在比赛上,干扰信息导致其技术动作的自动化过程受阻,在压力认知和决策的执行动态过程中,由于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最终发生Choking。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共归纳出26个原始数据主题,进一步总结出9个高级主题,在9个高级主题的基础上归纳出3个概括性维度,分别是压力来源、压力下的反应以及压力导致的结果,这3个概括性维度对应了Choking的诱因、Choking的表现和 Choking的结果。由此得出以下结论:女足运动员发生Choking的心理机制是赛前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因素引发了运动员比赛时生理和心理上的Choking表现,最终导致技战术发挥失常,女足运动员比赛Choking的现象会在队友之间相互“传染”。  相似文献   

13.
手球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手球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要点的分析,指出赛前心理准备主要是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的心理导向,积极充实运动员的能量和进一步强化团队精神的教育。在调整好运动员个人的赛前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制定适宜和周密的方案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对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对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进行分析,研究赛前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赛前心理问题的训练方法和要求,把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赛前有针对性的训练,使运动员在临赛前达到理想的竞技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比赛越来越紧张、激烈,给运动员造成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运动员的亲身体会与教练员的深有感触,均已充分认识到心理素质在竞赛场上的重要意义。文章主要探讨了影响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是隐蔽的、渐进的,很容易被忽视,若出现深度的心理疲劳,不仅影响比赛成绩,甚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认为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复杂性与紧张性,训练内容的单调性,个性、情绪、注意品质等是引起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肌肉神经放松训练、注意营养补充,注意力转移、沉思练习,表象训练、情绪转移与情绪调控等方法促进运动员体力、脑力和心理恢复,避免深度的心理疲劳的产生,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优势和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水平散手运动员个性及感知觉等心理指标的测试研究,揭示优秀散手运动员具有个性外向情绪平衡、深度知觉精确、左臂动作准确和稳定等心理特点,为散手运动员心理选材及其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谈竞赛性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心理训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运动训练实践,对竞赛性心理障碍原因的分析,采用了心理训练对策,特别是准备性竞赛心理训练对策,预防和消除了心理障碍的产生,培养了运动员最佳竞技心理状态,有利于运动员临场运动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由于平时缺乏心理素质训练,加之比赛经验不足,往往在比赛中受各种因素干扰,增加心理负担,使正常技术难以发挥,甚至失误。为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训练中强化运动技能,运用生理效应调整生理机能,进行意向性增减心理负荷及调动思维潜在能力,排除干扰,稳定心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山东中医药大学武术队12名运动员作为测试对象,对赛前训练前后和比赛前后的心理焦虑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运动员对比赛产生焦虑的状状况,结果表明:武术套路运动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会出现心理焦虑,运动员在集训前焦虑水平最高,比赛后焦虑水平最低,特别是躯体焦虑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全队的焦虑水平则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