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蓉  叶莉 《新闻前哨》2013,(8):46-47
2012年3月开始,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发行部推出了大型公益活动——"学雷锋,义卖报纸献爱心"活动。一年来,这项公益活动已经举行了45场,吸引城区20余所大中专院校和部分三峡商报小记者数千人次的广泛参与:志愿者们利用双休日时间义卖《三峡日报》、《三峡商报》21000余份,为希望工程筹集爱心款1万余元,得到了市委宣传部等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年底,"学雷锋,义卖报纸献爱心"活动被共青团宜昌市委员会、宜昌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表彰为2012年度宜昌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更可喜的是,公益活动已形成常态化,不仅彰显了《三峡日报》、《三峡商报》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同行的理念,也进一步提高了《三峡日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以来,湖北省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发行部推出了大型公益活动——"学雷锋、义卖报纸献爱心"活动,一年多来,这项公益活动已经举行了45场。吸引宜昌城区30余所大中院校和部分《三峡商报》小记者数千人次的广泛参与;志愿者们利用双休日时间义卖《三峡  相似文献   

3.
当今纸质媒体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为更大范围地吸引读者,各家报纸想尽一切办法,以创新品牌的形式让读者关注。《三峡商报》的“商报小记者”在多年的竞争中被竞争对手克隆过,但是经过商报的精心运作,以活动取胜,让《三峡商报》深入人心,让竞争对手措手不及。2008年,三峡商报小记者远远地甩开了对手,成功地领跑宜昌小记者市场,  相似文献   

4.
易永胜 《中国记者》2023,(4):106-107
<正>前不久,在由三峡日报社与三峡广播电视台整合组建成立的湖北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集团)进行的通报表彰中,“三峡商报抖音推广系列活动”从众多新媒体项目中脱颖而出,莸评“重大经营创新项目奖”,成为唯一被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集团)表彰的抖音项目,也是对三峡商报纸媒视频化转型特别是官方抖音创新运营的认可与鼓励。  相似文献   

5.
刘斌 《新闻世界》2022,(5):15-18
2020年疫情期间,综艺节目的录制受到了很大影响,由此各个平台以云技术创作了“云综艺”这一全新节目形态,打破了综艺节目制作停工的困境,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并以“云录制”技术接连开发创新节目。本文基于场景理论视角,分析“云综艺”现象中的场景特征,即前后台界限模糊与群体身份的重合,并对该现象背后的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该现象引发的节目形态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策划在媒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2006年情人节即将来临之际,当年的2月7日至2月16日,湖北《三峡商报》推出了“用我们的热血见证爱情”情人节献血活动;2006年高考后,许多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孩子难以继续上学,当年的7月21日至8月28日,团市委、市希望办与《三峡商报》联合推出了大型的“希望工程圆梦大学”活动。由于在前期做好了详细的新闻活动策划方案,活动开展中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报道,这两个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因为采用了最合适的新闻手段,更好地配置了新闻资源,获得了最佳的新闻效果。实践证明,新闻报道策划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创办“书香暖山区”公益活动为抓手,开展以山区青少年为目标的精准文化扶贫,论述了在脱贫攻坚战略下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对“书香暖山区”活动的实践探索、社会效益进行梳理分析,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运行模式,开辟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精准文化扶贫的新路径,创新公共图书馆精准文化扶贫的思路和方式,并对公共图书馆持之以恒地开展贫困地区扶志扶智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熊小磊 《新闻前哨》2022,(17):10-11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手机、平板以及各类智能终端逐渐成为媒介传播的新载体。它们在改变着人们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推动媒体改变传播路径,向流量时代迈进。然而,在流量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变”中求新,赚取流量“红利”,变“环境变量”为“发展增量”,打造标签化“IP”,发掘媒体融合新路径,一直引发各方关注。2019年—2021年,《三峡商报》借地处“国之重器”三峡大坝之利,举“媒体+网红+活动”之力,运“全媒宣传矩阵”之势,连续策划推出“三峡大坝系列抖音挑战赛”。期间,作品播放量累计超过6个亿,点赞量突破9760万,并成功孵化出粉丝量400万+。影响力一度在全国百强中排名第13位(报纸类抖音号)、宜昌本土第一的三峡商报抖音号,成功打造出个性风格化“IP”,抢占了媒体融合创新的新赛道。  相似文献   

9.
都市平面媒体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计划性和针对性公益活动策划,尽量避免同质化、概念化等策划中的"诟病",已成为都市媒体热议的话题.<安徽商报>通过10年来近百个成功公益活动案例实践,不断总结、反思,在活动策划机制、组织协调、宣传报道与公益广告配合联动、活动执行及评估等环节,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公益活动策划执行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三峡商报已经走过了13年,创造了我国同等区域地市报新生报纸成长奇迹,跻身"中国品牌媒体百强——都市报品牌创新力十强"。三峡商报人锐意进取的精神、经营媒体的理念、创新发展的谋略,以及由此创造的"商报速度"在纸媒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受当前网络等新媒体的强劲冲击,三峡商报在如何提升纸媒的自身品牌影响力方面也积极探索。从今年7月26日开始到8月16日收官,三峡商  相似文献   

11.
阅读能启迪思考,阅读能增长智慧,阅读能养育美德。广州市致力于打造“书香羊城”,举办“书香羊城———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迄今已逾10年。2011年,广州市抓住“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机遇,出台了《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12.
兰梦 《出版广角》2021,(10):40-42
图书馆配市场是我国出版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依托线下场馆进行的图书馆配会顺势而为,纷纷开启云馆配的创新实践,以弥补图书馆藏资源的短缺.相较于传统馆配工作,云馆配经济成本低廉、馆配质量优渥、参与主体广泛、采购效率升级,不仅在客观上使得因疫情停摆的馆配活动重现生机,还为后续馆配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启示.文章通过引入云馆配概念和价值,探讨浙江省首届云馆配图书展示会的运营策略,并合理审视云馆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媒体要搭建群众参与、开门搞活动的平台,为认真贯彻"开门办报"、"群众办报"方针,《三峡商报》在当地媒体中率先开办了"商报名医大讲堂"活动,为服务百万读者,共创健康宜昌,推动宜昌全面建设、阔步迈向现代化特大城市履行了媒体的责任。商报名医大讲堂,"走转改"活动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云录制是电视媒体受限于新冠疫情而创新的一种录制节目方式.云录制节目在素材搜集、场景选择、互动仪式和内容生产等方面与传统的节目录制方式表现出显著不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运用,云录制节目也在不断重构创新,与直播带货相结合,开拓多元盈利方式;建立IP产业链,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投身云端新业态,探索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场突降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春节假期变得不同寻常。为抗击疫情,江西日报社发挥“赣鄱云”平台优势,通过旗下省市县三级融媒体中心平台与央媒平台、全国二十多个省级主流移动新闻客户端平台进行多级联动宣传,形成党媒移动新媒体强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影响了影视行业的生产,许多电视台、互联网视频平台的综艺节目库存告急,无法满足观众在特殊时期对综艺节目的需求,因此为了加强抗疫信心,同时也为做到安抚观众居家情绪,各电视台、互联网平台在面对节目现场录制严重受限的情况下,极为快速地转变思路,采用新思路、利用新技术,推出多档云录制综艺节目。那么何为“云综艺”?除了作为一种应急产物外,云综艺是否具有更大的价值?并且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云综艺这一疫情防控时期的特殊产物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将从媒介融合和参与式文化的角度对云综艺的特点、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为之后云综艺以及电视节目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三峡商报的发展过程中,策划了一批有影响受欢迎的专栏,如"百名律师团"、"商报红娘"、"夷陵骄子"、"万人相亲大会"、"商报小记者"、"商报炒股大讲堂"、"宜昌民生报告"、"万人理财大行动"等等。专栏的成功是三峡商报发展为具有竞争力的传媒的一大秘诀。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暴发后,高校现有学生人事档案服务技术落后、难以满足学生利用需求的问题在“不见面不断档”的新要求下更为突显。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为给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不见面”服务,通过追踪学习全国数十所高校现行的学生人事档案工作方式,依托互联网平台,运用智能化手段,积极探索“云”服务模式,以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为例,实践学生人事档案在线服务,用改革创新助力学校教学秩序“安全、正常、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与新世纪一起诞生的《三峡商报》,走过十年的风雨历程,已迅速成长为一家深受市民喜爱的新锐媒体,其清新时尚的版式、贴近市民的风格和活动办报的理念,一直领跑着同级媒体,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由于商报与竞争对手在新闻资源的争夺上不相上下,新闻稿件的处理上不分高低,新闻活动的策划上也是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20.
揣霄宇 《新闻世界》2013,(10):303-304
两年前,“云传播”还是一种概念设想,而这种概念也如同其名称本身一样,扑朔迷离,充满神幻色彩。而如今,你拿出手机就可以使用“云端’’备份数据,你打开邮箱就可以向“云端”传送文件。很多你自己都不记得不知道的东西,“云”都帮你记下,并为你建立了一个无所不备的数据库。究竟“云”是什么,“云传播”是什么,本文旨在通过观察中外两个学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对“云”概念加以思考并给予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