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内容:建国以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历史分期:史学界一般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3)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到1976年粉碎“...  相似文献   

2.
[时空框架] 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三中全会的召开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相似文献   

3.
【单元导读】1956年至今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的历史,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时间上看分成三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1.民主法制的曲折发展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1957年的整风运动;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和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使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不良倾向在社会上进一步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4.
1956年到1966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其间虽然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国际上遭到战争威胁和巨大压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长期封锁禁运,苏联撕毁合同、撤销援助),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工业建设方面,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三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这个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实和发展着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6.
1956-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这十年,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也有许多值得我们铭记的教训.通过对“十年探索”实践的总结,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1956至1966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实践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的两次较集中的探索,形成了十四条趋向于科学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正是邓小平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1中国的企业文化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设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保证 (2)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6年-1966年),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初创期.在企业里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精神素质的职工队伍,培养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刘波 《考试》2014,(3):32-33
<正>【专题梳理】一、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建设起步(1953~1956年)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与共和国同龄,成立至今已走过65个春秋,经过了初创时期(1949~1956)、规范时期(1956~1966)、动乱时期(1966~1976)、反正时期(1976~1988)、第一次跨越时期(1988~2009),从2009年起踏上了以“体制机制创新、教研范式转变”为特征的第二次跨越的征程。  相似文献   

11.
1956年到1966年中苏两党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论战,是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的确立、教育任务的提出、教育方针的制定与教育方法的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政策思想是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熟的.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类1924-1952、年1952-1965年、1966-1976年、1977-1997年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具有各自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3.
建国60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的缓慢发展(1949-1956年)、曲折中前进的发展(1956-1966年)、拨乱反正基础上的恢复发展(1976-1984年)、学科支撑下的科学发展(1984-1998年)、繁荣兴盛的发展(1998-至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逐步从简单化走向科学化,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从随意性走向制度化,从重选拔性或奖惩性走向重发展性。  相似文献   

14.
朱晓刚 《教育史研究》2006,(1):14-16,4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和学术自由(1956-1958)阶段;教育大革命(1958-1960)阶段;高等教育事业全面调整(19601965)阶段。在这十年,高等教育主要表现为三对矛盾的交锋:“苏联模式”与“去苏联模式”,“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集权”与“放权”。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51年9月进入交通大学(上海)机械系学习的,当时高校还没有进行院系调整。从那时以来,我国高等工程学校教育大致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1951到1953年,是教师思想改造和院系调整阶段;1954到1956年,是学习苏联和确立新的教学体制阶段;1957到1960年,是反右和大跃进阶段;1961到1965年,是克服经济困难和进一步教学改革阶段;1966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和恢复教学秩序阶段;1977年至今,是国家转入市场经济体制和学习西方教学模式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从50年代中期起,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观点。这些论述为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换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很好地加以研究、学习和借鉴。 1956年,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原来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怎样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不仅是我们党面临的全  相似文献   

17.
1956年9月到1966年5月 ,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既不同于前七年党的指导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也不同于后十年是全局性的“左”倾严重错误。这十年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指导有过严重失误 ,但有错有纠 ,时错时纠 ,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十年 ,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没有得到清理和纠正 ,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还有发展 ,但是这些错误还没有发展到支配全局的程度。这十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6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从1956年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可以大致分为三个22年。正确认识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变迁分为四个时期:发轫期(1949-195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改革开放时期(1978-),通过对各时期校园文化特征的分析,提出建构高校校园文化要"力求两个统一"、"把握三个支点"、"正确处理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历程与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改革走过的3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第二阶段:1984-1992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第三阶段:1992-200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