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含许多内容,诸如:“仁者爱人”、“兼相爱”的人伦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公而忘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天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远大抱负和牺牲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观念,还有见义勇为、孝敬父母、崇尚和平等。这些传统美德作为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市的各中学校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了校长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问卷设计是在我们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又通过献研究,归纳出教师应该具备的“敬业精神”等12项心理素质。问卷中列出这12项心理素质,同时要求校长补充他认为重要的其它心理素质,最后请他们对每一项心理素质(包括补充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进行评定。结果发现:校长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心理素质按重要性顺序为“敬业精神”、“进取”、“创新精神”、“爱心”、“自信”、“成就感”、“公正”、“兴趣广”、“合群”、“耐心”、“乐观”和“幽默”;并且可以区分出五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的“敬业精神”和“进取心”,第二层次的“创新精神”和“爱心”,第三层次的“自信”、“成就”和“公正”,第四层次的“兴趣广”、“合群”、“耐心”和“乐观”,第五层次的“幽默”。  相似文献   

3.
有很多古汉语的虚词,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的“毕”是副词,有“全”的意思,与“原形毕露”的“毕”一样。“相如既归”(《廉颇商相如列传》)与成语“既往不咎”中的“既”都是“已经”。 古代汉语,一词多义相当普遍,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保留在成语中,例如古文的“亡”有“灭亡”、“逃亡”、“死亡”和“丢失”等义,都分别保留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亡命之徒”、”家破人亡”和“亡羊补牢”等成语中。再如“负”,“负隅顽抗”、“忘恩负义”、“负荆请罪”、“身负重担”等成语,分别是“凭借”、‘’违背…  相似文献   

4.
孙莉莉 《现代语文》2006,(8):107-108
一、老子美学思想的要点 中国美学史的起点是老子美学。“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虚静”、“玄鉴”’、“自然”等等老子提出的一系列范畴,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客体、审美关系、艺术创造和艺术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看法,关于“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理论,关于“气韵生动”的理论,关于“境生于象外”的理论,关于“虚实结合”的原则,关于“味”和“妙”的理论等等,它们的思想发源地,都是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相似文献   

5.
“所”和“以”结合,构成“所以”这样一个粘连较紧的名词性短语,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和对象。后来成为文言文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词。它的具体意义和用法要看“以”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以”当“因”讲,“所以”就表示“……的缘故”或“……的原因”;如果“以”当“用”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用……的方法”;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的人”、“……的凭借”、“……的根据”等等,在文言文中应视具体语言环境灵活译出。此外,“所以”用作连词,同“是以”、“…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词话》中使用的“和”类虚词成员有“与、和、并、同、连、共、及、将、跟”等9个,它们在语法意义及分布上各具特征:在使用频率上,“与、和、并、同、连”为最常用的5个,而“将、跟”则极为罕见;在分工上,“并”主要用作连词,“同、连”多用作介词,“将”只作介词,而“及”只作连词;在主要用法上,用于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偕同者的主要用“和、与、同”,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的主要用“与”,引导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主要用“和”同“与”,引导出比较的对象的主要用“和、与”,表示强调的只能用“与”和“连”,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另一(些)对象的主要用“连”。  相似文献   

7.
“批评”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一词源于希腊文“kriiikos”,本义是“判断”、“评论”,后来引申为“批评、鉴定、审定”等意思。从词源角度看,所谓“批评”亦是“判断”和“评论”,并非等于现在人们所说的“批判”。“批判”就其本义来说,含有“分析、判别”的意思,但并不等于简单的“否定”。因此,把“批评”和“批判”,“批判”和“否定”等同起来,这是与“批评”一词的本义不尽相符的。 西方一些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使用“批评”一词时,也往往立足于“判断”、“评论”这个意思。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就把“批评”与“评论…  相似文献   

8.
“两”在表数量时和“二”的意义相同,但用法不完全一样。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它们。⒈“两”是确数,表示事物的多少。“二”不但是确数,而且还是序数。如“第二”、“二年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两次革命”与“二次革命”的意思是不同的。⒉读数目字,读小数、分数时,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零点二”,“五分之二”。⒊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在“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  相似文献   

9.
论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颖 《江苏高教》2002,20(6):102-104
知识经济时代,是否拥有大量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而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很多,本文只撷取“以人为本”,“教会生存”,“弘扬个性”、“民主化”、“开放化”、“层次化”、“国际化”等理念进行论证,旨在高扬人的主体精神,突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围,着重“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人的智慧和潜能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和“两”都有表数目的“共性”。“二”的“个性”有:(一)表示第二,次第。如:二手货。(二)两样。如:心无二用;“两”的“个性”有:(一)表双方。如:两厢情愿。(二)表不定的数目。如:他真有两下。(三)市制重量单位。  “两”和“二”不仅在意思上同中有异,它们还在用法上有着微妙的“共性”和“个性”呢。  共同之处是:  一、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如“二斤”(但“二两”不能说成“两两”)。  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可用,但“千”在“万、亿”后,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何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融入什么、如何融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从融入意义来看,有利于从铸魂增智、破立并举、守正创新、东西比较等多个层面更彻底地解锁马克思主义行“行”在何处。从融入重点来看,以“五个牢牢把握”为根本指引,将“两个结合”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六个必须坚持”和“推进理论创新”,“三件大事”和“人民主体”,“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心任务”,“大党独有难题”和“两个革命”分层次融入课程专题。从融入成效来看,坚持围绕育人任务抓准“融点”,依据课程教材更新“融料”,关注理论动态把握“融机”,激发主体活性拓展“融面”,切实提升融入的有机性、系统性、学理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从本质关系上看,矛盾是一分为二,而由矛盾所推动的事物之变化发展却呈现“不及”、“中”和“过”三种基本状态或环节。因此,离开“不及”、“过”就不能“识中”,也不能正确地“达中”和“执中”,而必然表现为平庸、保守、惰性、不求上进、调和、折中主义。“取中”、“允中”和“批中”只是一种“应然”的分析,而并非对“中”本身的“突然”分析。  相似文献   

13.
日语里,“无案内”既可写作“不案内”,也可读作“不(ブ)案内”。“不”在日语中以读作清音的“フ”为常式。什么样的词,在什么情况下,接头辞“无”、“不”可自由替换,并使“不”可读为浊音为“フ”?本文采用分类、定量统计等方法,将《大辞林》中带否定接头辞“不”、“无”的词语分为“混交”“和制”“纯粹”三类,又将这些词置于《汉语大词典》、《大汉和词典》中进行调查比较,得出“不(ブ)”、“无(ブ)”可自由替换者大多为和制汉语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Oil做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的是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U、。。。L、。。。。。。式子可表示为I一去.正确理解和应用欧姆””““””“””“-R’“””“’”’—“”“”“””。。、,。。,。、。、U定律,关键就在于正确理解I一去.。l,’。、。,J,。。。“”‘’“’”-It”U。。,。,l。、、,。豆.I一子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关系U。“I一手中,U表示“R”—”“”。”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大学赴美高教管理培训团通过对美国大学教育理念的考察和了解,并结合中国大学的传统和现实,认为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如“引领社会、服务社区”,“教育与学术发展的民主”,“个性化发展与非均衡选择”,“人性化管理、主体性至上”,“追求协调、崇尚和谐”,“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开放性、竞争性与国际性”,“崇尚创业与进取”等尤为值得我国大学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汪荡平的戏剧作品,以其主题的现实性和超越性、人物的世俗性和诗意性、情感的喜剧性和悲剧性,艺术表达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启发我们对现代戏剧创作审美定位的思考。现代戏剧,应该把“舞台”搭建在“要”和“地面”之间,“诗意”和“凡尘”之间、“高层”和“平俗”之间。  相似文献   

17.
鼎、鬲、釜、镬、锅的演变递嬗考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鼎、鬲、釜、镬、锅等词皆为汉词中的烹饪炊具,古时读音相近,但并非皆为同源词,而是既有声转相通的同词关系,又有古今词语的更替关系。“锅”原指车缸、而今指烹饪炊具的“锅”原写作“ ”,汉时铁器使用普遍,铁釜和铁镬渐取代铜或陶制的鼎和鬲,晋时“锅”用以借为“ ”,据佛经音义所载,至迟在南北朝时,“锅”已可用来指炊器,唐时“锅”已有取“ ”而代之的趋势。鬲为古代南方言,镬亦为古方言,今方言中闽方言区和赣方言区用“鼎”,粤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广东)用“镬”,西南官自豪感、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也用“煲”,北方方言用“锅”,也有些地区“鼎”与“锅”或“镬”与“锅”并用,从方言对炊具的称呼亦可看到鼎、鬲、釜、镬、锅等词古今演变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出现和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方法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新的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根据时代性、科学性、主体性、社会性、科技性和务实性的原则进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由“声势型”、“被动型”、“灌输型”和“单一型”向“实效型”、“自主型”、“渗透型”和“复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的角度探究了传统的Ogden和Richards的“语义三角”关系,即“思维”、“语言形式”和“事物”的关系,用Fauconnier的“认知空间域”(Mental Space)和“整合理论”(Blending Theory),拓展了传统“语义三角”的解释力,从而对“语义三角”的三方进行了更为合理的阐释,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思维”、“语言形式”和“事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