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对参加2016年全国春季冠军赛辽宁赛艇队女子公开级运动员进行赛前训练监控,探究赛前训练负荷安排引起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表现能力的变化,以期为赛艇运动员赛前科学安排训练负荷,使运动员在赛前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问题 赛艇运动员必须具有很好的绝对力量和肌肉力量耐力。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减少受伤,对于掌握技术也是非常有利的。同时由于女子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尤其是上肢、肩带和腰腹部位,所以在安排全年力量训练和采取具体训练手段时,应该注意有重点地考虑这些薄弱环节。力量的特点是提高较快,下降和消退也较快,所以必须坚持系统训练。  相似文献   

3.
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4名女子赛艇运动员为受试者,分别在跑台、自行车和赛艇测功仪上以一次最大负荷和递增负荷方式对其进行了有氧能力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作者建议赛艇测功仪是赛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测量的首选负荷器;一次最大负荷更能准确地测出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同时测出的实际耗氧量占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在评价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水平时较VAT、LA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赛艇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研制的力量素质测试设备,对武汉体育学院女子轻量级赛艇运动员的杠铃卧拉力量耐力训练手段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说明,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可以通过功率变化来评定,可以通过功率变化幅度判断一名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水平,通过这种简单的测试方法可以科学地指导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负荷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我国青少年赛艇训练所存在的问题,从青少年阶段的训练为我国赛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跟踪记录法对我国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负荷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负荷量偏大,负荷强度偏高,训练内容安排和成年赛艇运动员一致,方法手段单一。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还在于青少年赛艇教练员自身理论知识不足,对项目本质规律认识不够,以及相关体育科研工作者对青少年赛艇训练特点的研究不够造成。  相似文献   

6.
研究女子赛艇运动员赛前强化训练中某些激素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双、多人艇不同桨位运动员的训练强度。结果显示,大负荷训练使运动员的T、C和GH逐步发生变化,但变化的时间和方向不同。提示,T、C及GH是赛艇运动员机能评定的有效指标。双、多人艇不同桨位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强度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随训练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长时间的双、多人艇训练会对领桨手的耐力及跟桨手的速度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冬训期间,在新制定的系统化力量训练计划中加入核心力量训练手段,对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女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进行实际干预.将冬训前后力量测试、测功仪500m测试成绩及运动员、教练员的主观感受作为评价指标,对整个训练方案的合理性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为专项力量训练及核心力量训练的深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与实践资料.  相似文献   

8.
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因素及科学化训练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赛艇运动员的体能构成进行生理学分析,找出构成赛艇运动员的主要体能要素,并提出赛艇运动员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原则:身体训练要注重全面性;注重训练的系统性;围绕比赛进行实战训练;科学调控体能训练的顺序和运动负荷;与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注重训练的针对性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东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山东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东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训练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山东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较好,训练内容的结构安排较为合理,总体训练量符合训练大纲的要求,但训练强度较大,有氧训练比例偏低,无氧训练比例过高,素质训练手段单一,教练员对功能性力量训练重视不足,运动员对整理活动的执行情况不好。  相似文献   

10.
辽宁女子赛艇队备战城运会期间,通过生化监控观察周期训练中运动员血红蛋白(Hb)和血尿素(BUN)的变化情况,应用赛艇测功仪进行最大能力2000m、5000m测试,对阶段训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训练量持续增大是引起运动员Hb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BUN监测可了解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恢复情况;测功仪测试所得功率、心率和乳酸数据,可对运动员阶段训练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国际上和中国赛艇队对功率评价与赛艇水陆训练强度控制问题的有关研究,对于如何把赛艇陆上测试的功与功率与水上的运动强度统一起来,如何运用功和功率在水陆训练整体评价运动员体能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建立起赛艇水陆训练强度测评统一、完整的国家标准和体系进行了探讨。通过水上测试与陆上测功仪的功率数据的合理对应,能准确发现各种技能的细节问题,结合生化指标测试,就可能迅速建立起赛艇水陆训练强度测评统一、完整、先进的国家标准和体系,对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能项目的全面突破和“119工程”的完成有实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赛艇回桨技术的分析与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赛艇回桨过程的力学分析和大量的测试,分析研究我国女子双桨运动员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技术动作,提出了改进这些错误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经过对回桨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提高我国赛艇运动员的成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赛艇项目专项训练监控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赛艇项目专项训练监控方法的研究在我国很不系统,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没有可以借鉴和遵循的模式,只能结合赛艇训练的特点对优秀赛艇运动员训练监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但随着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创新,对科研人员的科技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总结经验、敢于创新,才能跟得上当今竞技运动水平的发展。因此,未来赛艇项目的科研工作重点应逐步从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向专项训练监控方法转变。  相似文献   

14.
赛艇运动中拉桨阶段的桨力曲线反映了运动员的发力特征,是专项竞技能力诊断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队的测试实例,对不同艇种、不同桨位的桨力曲线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对赛艇项目进行系列测试(桨频:35桨/min),结合专项认为专项技术较好的多人艇运动员大多采用A型;双人单桨项目中.领桨手倾向于采用A型桨力-时间曲线,一号位桨手倾向于采用B型桨力-时间曲线。不同桨频下的桨力-时间曲线特征可作为训练效果的评估依据,低桨频训练必须保持合理的拉桨速度和拉桨力量。  相似文献   

15.
对黄胜初于2000年建立的双动力赛艇动力学方程进行矢量推导,结果显示,在操桨过程中人体质心的移动产生无击水动力。据此,认为国际赛艇联合会(FISA)赛艇教练员培训手册(2002年版)中,单动力赛艇动力模型衍生出的三点错误之处。研究认为,国内生物力学界和赛艇界对赛艇动力学及其在训练中的应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应注重回桨技术的研究和训练,降低1桨中拉推桨时间比,提高1桨的划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16名女子赛艇运动员30周训练期间有氧和无氧代谢运动能力的变化。前13周以力量训练为主,后17周以专项训练为主。观察发现过多力量训练无助于有氧能力发展,在专项训练期,应保持足够强度才能在发展有氧能力的同时提高最大乳酸值。  相似文献   

17.
男子赛艇运动员与训练有关的有氧无氧能力和激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15名男子赛艇运动员为期30周训练中最大做功能力、最大乳酸值、最大摄氧量及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及相应时期的血清睾酮、游离睾酮、皮质醇的急慢性效应。在以力量训练为主的准备期,变化较小,以专项训练为主的准备期,心功能和有氧能力明显改善。最大负荷后及高强度训练12周后,血清睾酮降低。提示在不同训练周期中力量—耐力训练应合理安排,有利于发挥机体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世界赛艇格局及中国赛艇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世界赛艇运动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国家处于赛艇运动的领先地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各小项争夺激烈,各国普遍实施重点突破的战略,纷纷聘请世界高水平教练等。我国赛艇运动发展较快,但在世界上仍属发展中国家行列。通过与世界水平实力的分析,预测了我国在2004年奥运会上的赛艇参赛项目,认为竞赛体制单一,科研与训练工作结合不好等是我国赛艇运动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赛艇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改革竞赛体制,运动训练以及训练中的科技攻关与服务工作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9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最大摄氧量、心率、乳酸、卧推与卧拉的最大力量(1RM)及力量耐力(40% 1RM,120 s)、静水300 m直线速度、静水8 km长划等指标进行测试,采用SPSS25.0对测试结果进行描述统计,并与世界优秀选手相关体能指标进行比较,诊断我国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体能问题,并提出相应训练对策。结果表明,我国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有氧能力、专项力量、基础速度与专项速度不同程度落后于国际优秀选手。为提升我国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体能水平,建议采用水上与陆上相结合的有氧训练方法发展运动员有氧能力,提高全年有氧训练比例,科学安排有氧训练的负荷量与强度;采用陆上基础力量训练发展运动员上肢爆发力、力量耐力与躯干稳定性力量,采用水上专项力量训练发展运动员划桨的峰值桨力与功率;既要重视运动员静水划船的基础速度,也要强化其高强度、高速度的激流专项竞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