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接受过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接受主体总是在特定欲求的驱使下,主动进入接受过程的,接受欲求一般有超越欲、认识欲、游戏消遣欲等几种;文学文本要唤起接受主体的兴奋感,就必须利用接受主体的兴趣与激情,把特定接受主体所感兴趣的东西艺术化地表现出来;文学接受过程是接受主体在文学文本中启动、强化、不断深入地展现生命力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
读图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文学传播形式和阅读方式,影响了受众的阅读需求,改写了阅读对象的生产过程、手段和形式。出版商、导演和作家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影视同期书是出版商对小说传播过程的策划,影视改编则是导演对小说再生产和传播过程的介入,电影化的想象则是作家对影视文学的主动介入。文学的真正出路是抓住小说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这一优点不放,在增强文学思想性的同时汲取影视媒体的新颖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拓展小说的艺术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3.
论文学的意向性接受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接受是一种意向活动,对文学的接受主要是一种意向性接受。它具有主观指向性、实用功利性、关注历史语境等特征。这种接受图式表征为批评性接受、借鉴性接受、实用性接受和背离性接受等形态。而审美性接受是与意向性接受有别的另一种接受图式。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时代,文学阅读和接受受到严重挤压.如何调整文学教学的方式也成为文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本文尝试探寻一种从影视到文本的观看——阅读——思考的文学教学路径,在讨论影视和文学的异同之后,以影视鉴赏作为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从而推进学生在观看影视和文学阅读中双重审美体验的转化和互动,并尝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视野,建构一种开放性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的文学观是对文学的新认识,更是对读者的发现。文学教育是以教育为目的,以文学为本质,对文学阅读、接受和传递的一种特殊形式。接受美学可以为文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念支撑。从而探讨文学教育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谢淑玲 《丹东师专学报》2011,(1):109-113,118
中国当代社会经济转型带动文化转型。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文学与影视艺术作品结合。二者形成双向互动.互利共赢的局面。影视艺术作品依文学而立足;文学也借助影视艺术获得新的生长点。影视艺术作品扩大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和受众的认知度。文学成为了影视艺术作品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7.
当代影视作品中,始终活跃着古典诗词的身影,表现出对古典诗词的当代接受,以新的形式演绎古典诗词的文学价值,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文章主要从当代影视对古典诗词的接受方式、接受特点和接受效果三个方面来阐述当代影视创作对古典诗词的接受。  相似文献   

8.
运用对话理论来探讨文学的接受问题,认为文学接受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性接受。这种接受图式具有对话性、互为主体性、未完成性、语言性和自由性等特征,表征为接受者与本文对话、接受者与作者对话、作者与作者对话、接受者与接受者对话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接受史的研究实际上早就开始了,但是,关于这一课题的理论应用、基本原则、一般方法等等问题,至今还很混乱。20世纪80年代初期接受美学被引进中国后,大致经历了理论介绍、尝试运用、理论的中国化、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这样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基本上属于纯理论的范畴,第四个阶段才是接受美学具体运用的时期,也是接受美学现实的价值所在。因此,现在必须就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影视文学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西北师大附小滕光辉影视文学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总是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走向。小学生好奇心强,接受外界事物快,不仅可以从影视文学中获得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扩大知识面,丰富课余生活,而且可以通过影视文学在思想方面起到...  相似文献   

11.
文学接受活动从文艺社会学意义上看是一种社会接受行为的具体化。“文革”时期是一个“狂乱的文学年代”,其时的文学是“失态的文学”,或者说是“单向度的文学”,当然还有“地下”(或“潜在”)文学的潮流涌动。“阅读生活的荒凉”是这一时段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公开和地下两类文本,受众对“文革文学”的接受因为战时文化心理和缺乏性动机,对当时的文学创作甚至“后文革”时代的文学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可以说,文革文学史的形成过程,更多的是读者的极力推涌。换言之,是他们完成了对文革文学史的撰写。研究“文革文学”需要一种胆略:既要避免政治化的文学解构,也须在社会因素的干预和干扰中持续前行;既要有一般文学理论的架构,还得寻求与研究对象相契合的视野、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幼儿文学接受的游戏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伴随着动作的游戏,是一种想像的游戏,情感的游戏。基于这一特征的幼儿园文学教学要让幼儿有充分的想像、表达的自由,能感受阅读的乐趣,满足情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影视艺术的时空统一性,声画可融性;表现综合性;形象逼真性和影视文学的银屏意识;鲜明动作性;独特的结构方法;含蓄隽永的语言等不同特征的比较分析,基本鉴定了“影视艺术”“影视文学”这两种文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潘金莲形象从《水浒传》中诞生以来,在几百年的传承与重复中已经成为一个被不断改写或重写的文学母题.从《金瓶梅》对潘金莲的模仿与超越,欧阳予倩对潘金莲的革命与颠覆,魏明伦对潘金莲的颠覆与重构,及至当下对潘金莲的符号化与消费化,纵观600多年来潘金莲角色变换的历史,其本质亦是文学接受的过程.在接受美学看来,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面的开放的图式结构,它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在于人们可以对它作出不同的解释,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包含了读者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文学作品、文学形象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接受模式,这对于民族文学传统的形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它也日趋显露出僵化和保守的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一接受模式已成为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章太炎的有关理论为参照,观照历代关于该模式的不同意见,提出对该问题的见解与思考,力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学提供新的思维和接受视角。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美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翻译文学文本的接受形式的跨文化性,利用姚斯的两种接受形式—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说明翻译文学文本的解读是两种文化张力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有机复合。  相似文献   

17.
戏剧影视文学需要创作者投入自己的思想,用作品激发人们的思考。因此,创新对于戏剧影视文学来说非常重要。戏剧影视文学的创新包括原创的创新和改编的创新,原创的创新是戏剧影视文学的活力源泉;改编的创新能使原作呈现出更多的艺术创作空间。创新能使创作者不断挑战自我,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促进戏剧影视文学的发展,为行业的繁荣注入动力;也能使受众拓展视野,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从而推动更多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强调文学欣赏和接受活动中读者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双向的交流活动,朗读同样必须关注接受者——受众的具体的期待和需求,这就是朗读中强调的对象感培养。朗读作品不仅要靠优美的声音、恰当的技巧去包装,更要与受众产生内心的交流与呼应。从朗读前的准备到朗读的过程,朗读者始终要把接受者“放在眼里”,“藏在心里”。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用声传情、以情动人的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学走向影视,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有得也有失的过程。影视有利于文学作品的传播,有利于受众对原著的理解;文学则是影视繁荣的重要前提之一。同时这一过程又限制了受众的理性思索。我们不能为了商业动机而忘记了自己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20.
文学接受过程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它是接受主体在文学文本中启动、强化、不断深入展现生命力的动态过程。本文试图用文学接受过程的有关理论从"从期待视野看琼瑶小说——琼瑶重视读者;从接受心理看琼瑶小说;从读者的接受动机看琼瑶小说"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琼瑶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