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跨学科研究法在体育科学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学科研究法的根本取向为创新研究,其对体育科学学科创新发展及创建新学科具有重要作用.认为:跨学科研究法是拓展创新思维的引擎、架起知识创新的桥梁、创建新学科的主体方法、加速体育科学学科拓展的动力.论述体育跨学科研究法的方式、研究内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体育科学跨学科的含义与必要性,分析了当前体育科学跨学科研究的现状,认为当前对学科性质的认识不够深刻、传统体制的弊端、对既得利益的保护、急功近利的思想等因素的干预是阻碍体育科学跨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推进体育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1.学位论文选题中的跨学科现象 本文所研究的跨学科现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交叉事例形成新的一门学科,也不意味着学科的合并.而是体育学科内的下位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传统论域、学科术语等相互弥补,从而达到每一学科最初所要研究的目的.或者说是一种多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是打破学科界限所进行的科学研究.西方的跨学科现象研究主要在于揭示体育学科内部三级学科(即研究生招生目录中的研究方向)或三级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跨界和补充,论文的学科分类是综合考虑各体育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目录和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用的体育学科分类方法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体育统计与体育科研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科学与统计学的发展启示:高等体育院校应重视体育统计对于体育科学发展的作用.体育科研要重视与概率相联系的思想方法,加强实验设计,注重抽样研究及社会科学常用统计方法的普及,注意统计方法应用的条件,避免统计方法误用.还应研究相关学科的统计方法,加强方法的移植研究.体育统计学科的纵深发展必须有跨学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相似文献   

5.
1.学位论文选题中的跨学科现象本文所研究的跨学科现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交叉事例形成新的一门学科,也不意味着学科的合并。而是体育学科内的下位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传统论域、学科术语等相互弥补,从而达到每一学科最初所要研究的目的。或者说是一种多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是打破学科界限所进行的科学研究。西方的跨学科现象研究主要在于揭示体育学科内部三级学科(即研究生招生目录中的研究方向)或三级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跨界和补充,论文的学科分类是综合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围绕科学分类、体育科学及其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问题,综合各家学术观点,采用群体学科划分法,勾画出由指导性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专业技术学科等四大部类组成的体育科学体系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7.
刘志斌  董治委 《精武》2014,(36):129-130
该文应用系统学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论述了高校体育学科跨学科研究在现代科学研究组织存在的形式,以及高校体育跨学科研究人员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高校体育学科跨学科组织建设注意事项。从跨学科组织结构模型、运作经费、管理体制、跨学科科学研究环境、跨学科研究人才建设、国家政策六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体育学科跨学科组织建设途径,为研究人员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为高校体育跨学科科学研究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体育学广义跨学科概念辨析与动力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学跨学科、多学科、超学科概念特点的厘定,对理解体育学研究性质和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采用概念分析、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针对实际研究过程中三者混合形式,就体育学广义跨学科研究概念,并就其动力基础展开讨论,结果表明:体育学广义跨学科研究范式的兴起与广泛应用是当代体育理论的高度分化和纵深发展的结果,外部发展动力来自解决全球体育实践中复杂性问题的理论诉求,以及体育学寻求社会认同及提升学科地位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在2011—2020年收录的79 758篇体育科学研究论文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及可视化等方法,从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2个维度探析体育科学跨学科知识流动特征。结果显示:体育科学的知识吸收主要来自健康、护理、医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康复学等期刊类群,逐步形成了相对较为稳定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模式;在相应的时间段内,体育科学知识扩散广度随时间呈对数增长趋势,体育科学知识向其他学科知识扩散的强度呈幂率分布特征,体育科学知识扩散速度随时间呈指数增长趋势;骨科学、外科学、康复学、生理学等15个学科为体育科学知识扩散核心学科;跨学科知识流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创伤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系统工程学、运动神经科学、体育健康与环境、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教育教学、儿童体育和老年运动医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5,(6):1-7
体育学科的发展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生命线的方法论理应被研究者们深度审视。2015年秋季的《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以"体育元理论与方法论——跨学科体育方法学建设"为主题,将体育科学方法论建设置于本土化、独立化、信息化等社会变迁中讨论"体育元理论和方法论、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理论与方法、大数据"等问题。这可以促进体育研究者的研究规范意识,拓宽体育学术研究视野,推动体育学科体系的完善和独立。  相似文献   

11.
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体育科学是介于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育科学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体育科学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数十门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可以分为体育基础学科、体育人学科、体育对象学科、体育运动学科、体育自然学科等。在新的世纪,体育科学将呈现细分化、交融化、理论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晓义  高岩 《体育学刊》2006,13(3):106-107
我国对于体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分为3个阶段:起步研究阶段(1982年之前)、着重于体育教学方法研究阶段(1982~1998年)、着重于体育教材教法的研究(1998年之后)。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内容存在诸多问题,如与学校体育学的内容体系重复太多,与各运动项目的教材教法内容重复,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不符。认为要重新审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学科定位和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measurement specialists and othe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science professionals to explore alternative models that are not based on classical test theory. Examples illustrate how the many-facet Rasch model has been used to solve measurement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in the fields of medicine, business, and sport. A second challenge calls for mor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efforts that address measurement problem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science. The measurement subdiscipline will adv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if these challenges are met.  相似文献   

14.
15.
学校体育学被弱化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校体育学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被弱化的现象进行了思考,认为这种现象与以下因素有关: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明确,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存在重复;学校体育学学科定位模糊,界定不规范;学校体育学研究范畴缺乏系统性,学科名称与研究范畴不对应;学校体育学没有阐明其本质功能,而是将体育的本质功能等同于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排球论文进行分析,探讨排球科研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排球科研水平的提高。结果显示:2009年以后排球发文量逐渐下降。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竞技、教学,以及运动人体科学等方面;主要的研究机构有8个机构;排球论文主要刊载在11种期刊上;发文基金支持率平均为24%;该学科相对独立性较强,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和渗透的范围和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试谈普通高校与体育科研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运动的发展为体育科学化提出了必然要求。为了促进体育科学的发展,提高体育科研水平,应充分发挥普通高校的体育科研优势,走体育科学与普通高校结合之路,进而论述了体育科学与普通高校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两者结合的多种形式,并指出了在结合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汉升 《体育科学》2007,27(9):3-2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回顾新中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总结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特点,阐述建国 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在收集整理全国38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86份培养方案和122所体育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研究生招生信息进行比较详细的统计的基础上,分析招生规模、学科分布、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学位论文状况以及导师队伍建设,探讨其现状及其特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从 4个方面对 21世纪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及学科发展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体育学的二级学科中,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发展最为滞后,这与人们对其性质与体系的认识不足有关。回顾和剖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发展历程和现实存在的问题,阐述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与特征、学科定位与目的、学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措施,旨在使民族传统体育学获得生命力,推动学科整体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道裕  周奕君  陈显健 《体育科学》2006,26(1):82-85,95
通过对浙江省“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学校的调查与分析,探讨“教体结合”的特点,认为当前“教体结合”存在着输送人才渠道比较单一、读与训的矛盾中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评估工作不够系统、教练员队伍亟待改善、场地器材和经费不尽人意等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