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发生在看守所内的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看守所在押人员人权保障的担忧.从依法设置看守所检察部门并赋予其相应职权、更新看守所检察干警执法理念、严格收押检察以及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入手,提升看守所检察部门监督能力,可以有效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2.
2004年我国人权入宪以来,公民对权利的诉求得到极大声张,公权力对此也给与了愈来愈多的尊重与保障。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权利要求也属于我国公民权利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囿于看守所与外界的部分隔绝性以及在押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其权利状况一直鲜为外界所知晓。从基本人权以及诉讼文明角度入手,重点研讨在押人员的法定权利内容,希望为我国当下在押人员权利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宜兴地区职业学校网络成瘾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分析有关数据,了解他们心理的变化趋向,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各高校每学期期末考试中都存在个别学生有违纪行为,往往因违纪受处分的学生都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今后的大学生涯。作为辅导员应矫治违纪学生心理障碍,使这类学生不放弃自己,继续正面地面对自己,积极地,正确地完成今后的大学生活。本文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通过与学生思想交流,分析学生考试违纪后的心理状态及有针对性地实施进退有度,张驰有度.恩威并进的矫治方法,结果喜人。在此浅析,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清华 《文教资料》2007,(30):182-185
小舟的非正常心理状态与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障碍相比有其特殊性。他的非正常心理状态似乎被他刻意地、深深地隐藏了。他的刻意隐藏,说明他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心理走向和行为方式进行了主动选择。为此,我们制定了两套矫治方案,期望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友善、关爱、成长、成功"活动,即能触动小舟的心灵,又能让全体学生受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新历史时期,随着心理科学的普及,心理矫治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才是全面健康的标准.罪犯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之一,尤其是拘禁期的女犯,患有心理疾病或存在心理障碍的罪犯占有一定比例.因此监狱需要把握罪犯在拘禁期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矫治工作,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稳定罪犯情绪,优化罪犯人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省50所看守所在押人员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了以体育活动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研究发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在押人员的行为自控能力、疏泄消极情绪、矫正不良习惯、以及改善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并提高了在押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降低了影响监管秩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考试作弊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全面成才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众心理与逆反心理是常见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并且产生的作用各有千秋。为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心理状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达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诊离休干部的心理状态,总结有效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8例门诊离休干部通过分析,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结果通过了解具体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负性心理,提高了其对治疗的顺应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准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改善和控制病情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1.
看守所的管理模式从约束为主并作为司法机关辅助机构变更为约束——保护——信服,揭示了看守所在行动上、诉讼地位上、机构上走向中立;昭示了中国人权保障的系统虽仍在建构而价值却已经浸入社会管理各层面,并已作为看守所的重要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社会逐步进入有机团结社会、管理方式趋近现代化、理性认识犯罪的时代特征。看守所管理模式的变化揭开了看守所神秘的面纱,产生了侦控犯罪的难度加大、司法行为更为规范、公众对社会的认同感增强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伴有紧张或恐惧情绪,具有对人与事的担忧、紧张、神经过敏和忧虑的感受。青春期是焦虑的易发期,而这一时期的耳聋学生更是焦虑的易发群体。因此,有必要探讨聋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对聋生的焦虑心理及行为进行矫治与预防,从而使聋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修改并增加了大量的条款,直指刑讯逼供。为遏制刑讯逼供的发生,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将讯问地点只限定在看守所。但这种存在了几千年的古老而又野蛮的审讯方式就象一颗顽固的毒瘤,还有其滋生的土壤,近期内还不会消失。可以想象,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的唯一场所——看守所,发生刑讯逼供概率的可能性增加。而看守所内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将直接影响看守所的安全。因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探索、制定预防看守所"刑讯逼供"的工作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防止由此引起的看守所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4.
个体心理失衡的积极和消极双重属性,决定了道德矫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道德矫治与心理治疗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道德矫治的具体方法(思想疏导法、认识补救法和自我调节法)为当今研究个体心理失衡调节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6):F0004-F000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心理辅导服务。杭州市的每一所中小学都建立了心理辅导站,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辅导员通过面谈、信箱、热线、网站、小组辅导等途径,为学生和学生家长提供切实的帮助。一些学校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挫折、失落感、成功、竞争等方面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与干预,培养良好的活动心理机制,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类型包括学习动机不当型、注意力分散型、考试焦虑型及学业自卑型等.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治策略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理弹性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压力/逆境中个体的发展,强调个体在不利环境的积极适应。心理弹性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以及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以干预促成心理弹性是心理弹性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们总结了心理弹性者的一些心理特点和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日愈严重。未成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3大公害。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在急剧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对北京市及湖南、河南、贵州、广东4省的5个未成年犯管教所的500名男性服刑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家庭环境、音乐素质、音乐需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严峻的就业压力和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大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随之出现大量就业心理问题。探讨大学毕业生常见的不良择业心理以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对在大学不同阶段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