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的环境下,信息素养成为了大学生投身信息社会的基本素质。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笔者以"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1979-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变化,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从信息素养培养、兴趣激发与情感培养、信息技术运用三个方面就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概述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界定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信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培养路径,为高校管理部门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思考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多维度和全方位的要求,信息素养成为智能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本文在梳理信息素养范畴的历史逻辑基础上,分析构建了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三维框架,即信息技能操作、信息思维训练和信息人文关怀,并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案,以“通专融合”方式协同实践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以大数据为支撑优化信息素养培养方式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为智能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概述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界定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信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培养路径,为高校管理部门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思考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信息意识情感态度、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交互能力、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计算机基本素养、虚拟环境的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七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述3G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使用的高频率与网络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低能力现状;分析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不乐观的原因:我国信息素养标准缺乏,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技术、轻素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迷失,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低下以及图书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提出以普及推广现有指标体系为基本思路,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意识为基本要求以及将信息素养培养融入到日常生活和课堂学习中为基本方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养教育是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本文旨在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作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同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军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军校450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军校大学生的信息意识较强,但受军校保密管理规定和硬件环境等限制,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掌握基本的技能,与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为此,笔者提出了构建军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体系、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融合等三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课题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较弱,缺乏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工作的能力。本文设计由技能积累→技术提高→主动应用(质变)的三层次信息技术培养模式,提高高职大学生们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在我国,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蒙古语言学,必须面向信息时代,开创蒙古语信息处理研究。蒙古语信息处理研究需要以传统语言学的成果做基础.但是必须对它进行大量的、艰苦的修正、补充、改造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现教育信息化,关键在教师。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以担当起教育信息化任务巳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题。美国自1996年来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我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及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远程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章讨论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在分析远程教育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提高远程教育学习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并对远程学习环境中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Measures of biographical data, or biodata, provide indicators of one's life history and past experiences. Biodata information is often available in various forms during processes of academic admissions to higher education. Such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factors, to predict students’ future academic and extra-curricular accomplishments. There is a scattered body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ndardized biodata measures and a number of student criteria in college. The current study uses meta-analysis methods to summarize findings on how various biodata measures—overall scores or scale scores—predict student accomplishments, including grades, self- and other-rated performances, persistence, and extracurricular accomplishments. Data from 46 independent samples, consisting of 38,478 students and resulting in 74 individual predictor–criterion relationshi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dicate, generally, that biodata measures predict substantially students’ academic and extra-curricular accomplishments. Overall biodata scores correlate with grades at .39, persistence at .25, and point-hour ratios at .35. Students’ accomplishments in leadership,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 music, and science were predicted best by biodata measures developed specifically to target those outcomes. This meta-analytic study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biographical data inventories with respect to student outcomes and adds justification to the use of biodata in academic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借鉴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教师教育技术基本标准",提出了信息化社会教育技术素养应当成为教师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has involved a number of inquiries, notably one of which concern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indicates that we form our self-efficacy beliefs from four majo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enactive 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s, vicarious experiences, verbal persuasion and emotional and physiological states. We advance this tenet by exploring across four occasions, and the fou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elementary school learning. Two cohorts of participants, at level 2 (N?=?352 3rd–4th grade students) and level 3 (N?=?264 5th–6th grade students), answered a Likert’s-scale inventory that we developed and used in a previous study. We proposed and tested a number of a priori models using LISREL 8.80. Furthermore, factorial invariance analyses of the inventory were performed, a posteriori, to determine the stability/instability of the fou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T大学建筑学学科2005年前获得博士学位者为研究对象,从学术性研究课题、工程研究与实践项目、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等方面对其职业贡献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就其主修专业、获得学位时间、职称、就业部门与职业贡献之间的关系分别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口译绝不是一项单纯的复述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译员要有语言、知识、举止、风度、心理和道德等方面的修养。  相似文献   

20.
以高职院校为代表从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研究入手,阐明了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