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跳绳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睡眠健康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8名大学生在参加跳绳锻炼前后的情绪、睡眠健康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跳绳锻炼后的大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锻炼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焦虑和抑郁分值显著小于锻炼前,且也有显著性变化.表明:中等强度的有氧跳绳锻炼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症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浩  李洁 《体育学刊》2007,14(2):60-62
研究健身操锻炼对大学生睡眠与心理的影响。通过对72名大学生在参加健身操锻炼前后的睡眠质量及情绪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参加健身操锻炼后的大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锻炼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焦虑和抑郁分值显著小于锻炼前(P〈0.05)。表明:中等强度的有氧健身操锻炼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症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研究余暇体育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效果,采用运动处方形式,对80名三年级女大学生进行18周的实验控制,展开实验前后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组的身高和握力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体重、800m、立定跳远、肺活量体重指数呈非常显著性差异;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项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强迫”、“抑郁”、“精神病”因子项有显著差异;“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和“偏执”有非常显著差异;社会适应能力总分呈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制定的运动处方对女大学生体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余暇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的现实状况,寻找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之间的联系并找到科学的解决方式。方法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北大学本科生600人的体育锻炼情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1)大学生总体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8.33%和42.58%,男大学生抑郁率、焦虑率均高于女大学生;2)大学生做小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占74.17%、中等运动量的占16.67%、大运动量的占9.16%,其中中等运动量焦虑、抑郁的检出率最低,其次为大运量和小运动量;3)大学生焦虑、抑郁标准总分与年龄、年级呈正比,与性别、运动量呈反比。结论体育锻炼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运动量的选择对降低抑郁、焦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使用CSAI-2问卷及SEEs量表,测定了44名大学生考1000米前的状态焦虑强度和方向,以及赛后的心理反应。结果发现:①认知状态焦虑与躯体状态焦虑强度对所测大学生1000M跑考试的成绩有一定影响;②自信心与所测大学生1000M跑考试的成绩存在相关;③1000M跑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不论成绩好、坏;④不同考试等级组被试的状态焦虑反应不仅在强度上、而且在方向上均有显著性差异,成绩差的组比成绩好的组有明显高的状态焦虑程度,并且更把状态焦虑评价为对成绩有消极的影响;⑤焦虑对运动成绩并不总是有消极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是把它认知为对成绩是有积极作用的。建议广大的体育教师应重视对大学生考长跑前状态焦虑水平的调整,并使他们对自己的状态焦虑反应有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袁毅  黄艳红  曾明 《体育科技》2011,32(3):75-77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在中等锻炼强度、相同锻炼时间下不同舞种的拉丁舞对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拉丁舞锻炼能有效改善大学生抑郁心理,桑巴舞和恰恰恰舞锻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心理效果显著,伦巴舞锻炼对干预大学生抑郁心理未达到显著效果。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伦巴舞锻炼和桑巴、恰恰恰舞锻炼的干预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项目对老年妇女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以乌鲁木齐市区有抑郁和焦虑症状倾向但无严重躯体疾病和严重精神疾患的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个人情况研制针对性的登山运动、太极拳运动、民族舞蹈运动的运动处方并实施8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76名研究对象实施运动处方前后进行测评。结果:经过4周规律的运动后,研究对象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均有显著缓解,8周后改善更为明显。结论:长期中等强度的登山运动、太极拳运动和民族舞蹈运动均可有效改善老年妇女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就运动项目而言,民族舞蹈运动在老年妇女抑郁情绪改善方面,更易产生心理裨益,太极拳运动在老年妇女焦虑情绪改善方面,更易产生心理裨益。  相似文献   

8.
为对比排球与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训练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改善效果,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及实验法对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干预。研究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使用交往焦虑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2周的中等强度排球教学训练与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训练均可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且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在干预过程中,小组间合作能够提供给学生间更多的交流交往机会,有效帮助学生提高交流水平和交往能力;增添集体性项目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运动乐趣,能够使学生提高参与运动的内在动力,进而使交往焦虑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院2009级会计系5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网球学导式教学法,对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了4个月的网球学导式教学法实验后,学生在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方面比实验前均有显著性提高,表明网球学导式教学法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锻炼时间和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抑郁倾向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的中、小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有助于缓解女大学生的抑郁倾向,其中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效果好于小强度的锻炼效果,30min和60min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效果显著;时间因素(持续30min和60min)无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高校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建立开放式的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有限的体育资源,解决体育资源有限性与高校体育需求无限性之间存在的矛盾,推动大学园区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单宇  麦粤徽  韦宏浩 《精武》2012,(12):80-8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对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开设合球教学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合球运动具有“讲求团结协作、强调男女平等、无身体对抗”等特点,符合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具备在普通高校开设体育选项课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在高校女生体育课中引入舞蹈课程的可行性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舞蹈以其独特的特性和可见的练习效果深受广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喜爱与欢迎,因此,高校针对女大学生开设舞蹈课是符合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北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访问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浙江省大学生和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及差异,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对促进和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3+1"教育模式本质的研究,认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整合"3+1"教育模式能使学校、学生、合作单位实现三方共赢,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整合"3+1"教育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符合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能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和完善,因此这种整合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由于接受体育教育和影响,无论从体质状况,还是体育技能都有提高和获益。但是毕业后真实情况是坚持自觉性锻炼和养成习惯上均处于滞后状态,锻炼的频率和年龄差距较大,体质健康状况均有所下降,没有发挥好体育后续作用。建议改善社会体育设施,大力发展社会体育,为社会提供最好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8.
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论述了制约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因素,对社会体育专业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改革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践探索表明 ,在高校开设跆拳道课 ,不仅可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内容 ,增加体育知识 ,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及自身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教学实验等方法对乒乓球专修学生、非乒乓球专修学生及普通大学生同时学习网球技术的技能形成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熟练掌握的乒乓球技术对学习网球新技术有明显的负迁移影响,但随着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的增加,负迁移影响可被逐渐克服;身体素质好和较多的技能基础能有效促进新技能的学习,但不宜将动作形式相似但技术实质不同的二项技能安排在同时或先后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