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对信息反馈系统中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的不同作用以及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内部反馈在动作技能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中应采取:建立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进行表象训练;向练习者提供正确动作的感觉信息;利用动作间的迁移和组织练习者自评自测的方式提高练习者的内部反馈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信息反馈系统中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的不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内部反馈在动作技能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中应采取:建立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进行表象训练;向练习者提供正确动作的感觉信息;利用动作间的迁移和组织练习者自评自测的方法以及降低外部反馈使用频率的方法提高练习者的内部反馈能力。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5,(12):1081-1083
通过表象训练法在高校高尔夫教学中的运用及探索,为高尔夫技术教法革新探索出有益途径,以促进高尔夫运动技能的加速掌握及准确形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目的:1)通过教学实验的方法,比较在高校高尔夫教学中采用"表象训练教学法"教学模式前后,对学生50码、100码和技评动作的影响;2)探讨"表象训练教学法"是否更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促进我国体育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李鹤洲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283-285,289
通过"多媒体"表象训练法教学实验研究,旨在探索一种体育专业羽毛球选修课中电化直观教学与心理表象训练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方法.结果表明:"多媒体"表象训练教学法较好地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基础教学理论进行结合,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和巩固技术动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差异,可为其它运动技能项目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铜仁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普修掷标枪技术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整体教学法与渐进式分解教学法对标枪技术教与学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整体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掷标枪技术,有利于加速标枪技能的形成以及提高投掷标枪的远度。  相似文献   

6.
运动技能的迁移是指学习掌握专项技术动作的过程中 ,对所学的另一种运动项目技术动作之间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少年、儿童时期是学习基本技术动作的有利时期 ,而且所掌握的基本技术动作将为今后学习专项技术动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例如我们少体校招收的投掷项目的运动员 ,大都在入校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垒球的投掷技术 ,在入校后需要学习掌握投掷标枪技术。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运动技能中的正迁移原理 ,提高他们学习掌握投掷标枪技术的训练效果。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首先应找出投掷垒球技术与投掷标枪技术的共性 ,利用它们在技术上的共性 ,为学习标枪技…  相似文献   

7.
浅谈体育器材辅助设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有些练习者尤其是对于初学者,由于受到动作难度及其运动器材所限,往往给练习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以及造成伤痛现象,影响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学习与训练效果。为保证教学与训练的顺利进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根据器材性能和所练习动作的特点可施加必要的辅助设施,以解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达到以提高教学与训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健美操是一项在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的情况下,把身体的练习作为一种手段的能够对人的身形达到塑造和促进身体健康的一项有氧运动。而竞技健美操就是在健美操的基础上,对音乐节奏有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练习者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一系列复杂的高难度动作的体育活动。竞技健美操中的表象训练对一个健美操的练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够很好的调整舞者的心理素质。本文主要以山西省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例,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介绍了何为表象训练,表象训练与竞技健美操训练之间的关系以及表象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9.
表象训练法对普通高校跨栏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戴娜  黄炜皓 《体育学刊》2001,8(2):53-54,56
根据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教学项目多、学习时数相对较短的特点和现代跨栏技术发展的特征,运用表象训练教学法和传统训练教学法对普通高校跨栏课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表象训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训练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个性的中学生进行表象训练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个性属向的中学生中进行表象训练的效果,发现练习者的个性属向与表象训练效果的关系极其密切,不同个性者所具有的各自的特征是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原因,为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针对性地运用表象训练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标枪运动员"投掷肘"损伤与技术训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后认为,标枪运动员“投掷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动作错误而导致肘部关节右侧和肘内(尺)侧副韧带损伤多见。并对其损伤发生的基本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投掷标枪技术训练过程中纠正错误动作,是防止和最大限度减少标枪运动员“投掷肘”关节损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缺陷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和世界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生物力学参数的对比,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现阶段我国男子标枪投掷步技术缺陷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转体是投掷步技术中每一环节的重要组成要素,我国男子标枪技术主要缺陷就是由转体的不完善引起的。通过调整投掷步中各环节的转体幅度和转体时机,可以改正当前我国男子标枪投掷步技术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多年从事标枪项目训练的经验,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对掷标枪投掷步技术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教学的重点难点应根据投掷步技术在投掷步过程能否体现速度和节奏以及是否有利于最后用力来确定。建议教学中要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突出技术内涵的教学;选择适宜的练习方法、手段;加强专项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4.
掷标枪投掷臂异侧支撑技术是一项重要技术,其完成效果直接影响到投掷的质量。加强对掷标枪投掷臂异侧支撑技术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我们教学训练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第1~29届奥运会男子田径投掷项目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896~2008年间历届(1~29届)奥运会田径投掷项目前3名运动成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田径投掷各单项间速度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各单项发展速度依大小排序为;铁饼>标枪>铅球>链球,且各单项都有其各自的发展空间及轨迹特征.各单项成绩的提高速度与该时期训练方法、手段、技术的创新及规则的更新密不可分,并受当时战争、经济、科学、文化诸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左侧支撑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揭示了掷标枪技术最后用力过程中如何使左侧支撑起到更好的作用,对教学与训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3名学生的铅球、标抢、铁饼在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大幅度摆动成绩与小幅度摆动成绩的实施研究,为提高投掷技术的教学质量、训练成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非投掷臂在最后用力阶段的正确摆动姿势对投掷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实验组的成绩比对照组的成绩因性别、项目的不同可提高6%~22%;铁饼成绩提高最显著,其次为标枪、铅球。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使用运动测速雷达仪,结合高速电影摄影,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了比赛现场测试,获得了大量有用的曲线与数据。整理分析后,揭示出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变化及其与投掷成绩的关系。为今后掷标枪枝术的理论和教学训练实践,提供了较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that on the sports sciences relevant to javelin throwing is critically reviewed. This is particularly timely because of the change in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javelin for the men's event, which was introduced by the IAAF in 1986. A full discussion of the aerodynamics of the javelin is presented with due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nge in pitching moment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rules change had brought about. The uses and limitations of current computer programs for simulating javelin flight, in order to estimate optimal release parameters, are profiled. Consideration is also given to the effects of wind velocity, air density, javelin weight and the flutter and spin of the javelin on its flight. The review further considers the optimization of release parameters, drawing upon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field-based data. The effects of release speed, release height, release angle, release angle of attack and release pitch rate are assessed. The javelin throwing technique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cinematographically derived data, including an evaluation of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The importance to successful performance of the grip, the run-up and transition phases, the cross over and delivery strides are each reviewed. Finally, some prognoses as to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into this complex throwing skill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20.
Editorial     
In this paper,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that on the sports sciences relevant to javelin throwing is critically reviewed. This is particularly timely because of the change in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javelin for the men's event, which was introduced by the IAAF in 1986. A full discussion of the aerodynamics of the javelin is presented with due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nge in pitching moment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rules change had brought about. The uses and limitations of current computer programs for simulating javelin flight, in order to estimate optimal release parameters, are profiled. Consideration is also given to the effects of wind velocity, air density, javelin weight and the flutter and spin of the javelin on its flight.

The review further considers the optimization of release parameters, drawing upon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field‐based data. The effects of release speed, release height, release angle, release angle of attack and release pitch rate are assessed. The javelin throwing technique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cinematographically derived data, including an evaluation of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The importance to successful performance of the grip, the run‐up and transition phases, the cross over and delivery strides are each reviewed. Finally, some prognoses as to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into this complex throwing skill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