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例腹膜后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2例(92%),死亡4例(8%)。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严重合并伤。结论腹部外伤时,应高度警惕腹膜后血肿的存在,并早期纠正休克,结合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并强调按照不同部位的血肿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 2 4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病人的救治 ,掌握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要点及并发症。方法 :对 2 4例病人进行积极救治 ,病程观察及随访评价。结果 :2 4例全部手术治疗 ,术后跛行 4例、死亡 2例 ,其余 18例恢复良好。结论 :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在诊治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借助腹穿、B超等手段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不能延误诊断、漏诊 ,对骨盆骨折病人要严密观察 ,休克纠正后出现腹部症状 ,要时刻鉴别有无腹腔内出血  相似文献   

3.
胆道疾病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 ,其中合并休克的急诊病例麻醉处理常较困难。本文作者于 1979~ 2 0 0 2年处理合并休克的急诊胆道手术 2 2 3例 ,特进行麻醉分析。1 一般资料1 1 性别、年龄 :2 2 3例中 ,男 91例、女 132例。年龄 5~ 79岁 ,以 18~ 39岁为最多 1 2 病种 (见表 1) : 表 1 疾病种类分布表诊   断例 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胆结石引起 ) 10 5胆结石、胆道蛔虫引起 5 2胆道蛔虫引起 13无结石、无蛔虫 6胆汁性腹膜炎 11胆道残余结石 16胆道感染合并胰头癌 3胆道胆囊积脓并肝脓肿 5胆囊炎并肝管内结石 4其它 81 3 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肠淋巴循环在出血性休克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应用wistar大鼠45只,分3组观察休克及补液过程中,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放血前,肠淋巴总流量为0.3±0.02ml/30min,淋巴蛋白浓度为3.30±0.13g/100ml,淋巴蛋白输出量为3.6±0.1mg/10min,无组间差异。休克早期,肠淋巴流量和淋巴蛋白输出量显著降低(P<0.001)P 0.休克晚期降低更为显著;淋巴蛋白浓度休克晚期才低于对照组。回输血液及输入生理盐水,肠淋巴流量且急升高,自补液20min起,肠淋巴流量相当于放血前及对照组的3—5倍,淋巴蛋白出量自输血后2min起恢复正常,输血后30min显著高于休克前,但停止补液后又降低.提示出血性休克及补液时淋巴液及其蛋白的变化,对休克的发展和康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破裂在各种腹部外伤中约占15%~20%,其发病急,病情重,要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肝破裂后引起腹腔内出血。尤其在伤及下腔静脉时,失血性休克会迅速出现,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补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在短时间内纠正失血性休克,为病人进行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通过对我院外科病房自1993.2~1997.12月收治的36例外伤性肝破裂病人细心观察。总结出外伤性肝破裂病人应多选择上肢静脉,特别是上腔静脉支管输液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当前腹部创伤日益增多,伤情严重,常为多脏器受损,伴有创伤性休克、大出血、救治难度极大。若抢救不及时,不但延误诊治,而且对后期治疗及病情恢复,带来较大的困难。在救治过程中,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有利于重要器官的功能复原,大大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机体恢复健康。 1 腹部创伤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 常因伤情伤势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均以腹  相似文献   

7.
胸腹部单纯或联合内脏损伤所致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诊外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且复杂.病情发展快慢不一,如没有正确的预后判断及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死亡率就较高,我科近三年来收治78例胸部、腹部外伤所致的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体会,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和年龄:本组78例,男53例,女25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层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uf组)和芬太尼组(Fen组)。分别测定诱导前即刻(T0)、插管后5min(T1)、切皮后5min(T2)、术中20min(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5min(T5)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Fen组T4时点各指标均高于T0,且均高于Su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更稳定,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2岁。于二个月前偶然发现右上腹部有个肿物。近二个月来纳差,进食后有时出现右上腹部疼痛。近7d来肿块逐渐增大,疼痛频繁剧烈。查体:右上腹部隆起,无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部可触及12cm×8cm肿块,表面光滑,中等硬度,界限清,活动度不大,轻度压痛。钡餐透视,诊断为幽门梗阻。B超提示:后腹膜肿物,肝左右叶下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酚苄明的抗休克疗效各家报导不一,认为其机理是解除微血管痉挛,本文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肠系膜微淋巴管、微血管的变化,以及酚苄明对其影响。发现失血性休克时,淋巴管的收缩频率和总收缩活性指数降低,晚期动力学指数降低;酚苄明使淋巴管总收缩活性指数及动力学指数增大,休克后该指数下降至给药前水平,至休克晚期方降低。而且血压维持40mmHg初期,可见淋巴管的收缩分数增大。休克时肠系膜细动脉和细静脉均收缩,出现流态改变,酚苄明可显著解除微血管痉挛,尤以二级细静脉明显,同时改善微血流,但对休克晚期的微循环障碍未见显著改善。提示早期应用酚苄明对防治休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11月20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闭幕的第七届国际休克论坛大会上,三○四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咏明获希拉格纪念奖,成为5位获奖者中唯一来自亚洲的青年学者.据悉,今年首次设立的该奖用于表彰在创伤休克、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和创新的中青年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常淋浆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及重症失血性休克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均分为6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及颈动脉放血至40mmHg 1h复制SMAO休克和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以小量淋浆及血浆治疗,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NS)作对照,观察其血压及存活时间。结果:1.对SMAO休克的影响:淋浆组在休克70~120min血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在110~120min显著高于血浆组(P〈0.05).而血浆组与模型组血压未见差异(P〉0.05);淋浆组3h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2.对失血性休克的影响:淋浆组输淋浆、输血后期直至停止输液后,血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0.01),输NS及停止输液后,血压显著高于血浆组(P〈0.05~0.01);而血浆组血压仅于输血浆后5~10min高于模型组(P〈0.05)。淋浆组存活时间显著优于其它两组。结论:正常淋浆对SMAO休克及重症失血性休克均具有提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休克是人们迁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它是跨文化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高校新生入学后的适应过程,是典型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必然遭遇“文化休克”。从关注大学生因为异源文化而引起的“文化休克”现象入手,对文化休克进行了心理学解释,探讨了它的症状及负面影响,并提出高校重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是走出休克、走向良好社会适应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颈动脉放血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通过微循环观察、器官血流和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观察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失血性休克时,微循环明显障碍,主要表现为微血流变慢和血细胞聚集;经川芎嗪、当归注射液治疗后,微循环改善,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降低,器官微区血流量增加,与N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当归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微循环障碍,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器官血液灌流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的优越性。方法:120例患子宫良性病变行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子宫良性病变腹部纵切口传统式子宫切除术120例对照。结果: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切口美观、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病人恢复快,较传统式子宫切除术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套管针纠正失血性休克的时间、留针时间及并发症。方法 :对 1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分别来用常规头皮针静脉穿刺和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 ,快速补充血容量 ,纠正失血性休克。结果 :两种输液方法相比较 ,静脉留置套管针明显优于头皮针 (P >0 0 5 )。结论 :静脉留置套管针纠正休克时间短 ,留针时间长 ,并发症少 ,利于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  相似文献   

17.
陈义连  黄爱珍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6):100-100,144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休克期抽搐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调查673例12岁以下烧伤患儿的病历资料,对伤后48小时内患儿发生过抽搐48例(7.13%)的病历资料进行归纳.从年龄分布,伤后救治情况及抽搐诱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3个月~3岁患儿29例占60.42%,3~5岁患儿17例占35.42%,5~12岁患儿2例占4.17%.伤后未及时正确处理28例,占58.33%.发生抽搐的主要诱因为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低钠血症32例占66.67%,其次为高热11例占22.89%,高钠4例占8.33%,低蛋白血症1例占2.08%.结论:烧伤休克期患儿易发生抽搐的主要原因为生理病理性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等,因此,加强烧伤治疗知识的普及,伤后正确处理和治疗,可有效地预防休克期抽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休克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剌激后引起的应激反应,这些患者大多由于骨折和脏器损伤后的急性失血所引起,其基本病理系微循环灌注不良,通过病例总结以下护理体会。 一、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接诊护士如能在接诊检查伤势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即时将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避免因搬动刺激而加重休克,甚至延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9.
休克时体内有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变化,临床对α受体阻断剂治疗休克看法不一。本文研究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和淋巴管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性的变化,探讨休克的微循环变化及其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关系。结果发现,失血性休克时微血管的口径收缩,休克初期淋巴管收缩分数增加,休克晚期淋巴管总收缩活性指数降低,同时微血管及淋巴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降低,这可能是晚期微循环障碍、休克失代偿的机制之一,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急腹症,其特点是发病急,病程及预后凶险,常并发感染,休克及肺、肾等重要器功能衰竭,导致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紊乱,极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因此,及时正确的护理对于降低本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其护理要点如下: 1 积极配合医师及时明确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主要临床表现:①左上腹持续性胀痛或剧烈疼痛,伴有向背部放散痛;②恶心、呕吐;③发热;④可有黄疽,临床体征:①腹部丰满或膨隆;②麻痹性梗阻时可见胃肠型;③腰背部皮肤可出现紫兰色斑块;④全腹部压痛,以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