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幼儿园教师的有关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相互转化的研讨中,幼儿教师常常说“对幼儿的这些表现,我为什么看不出来呢?”确实,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常有对幼儿的某些行为表现“视而不见”的现象。概括起来,这些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 1.没看。有的幼儿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早操活动的创编与指导应突出“趣”和“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幼儿园早操活动的组织,教师普遍感到有以下三方面的困难:早操活动创编不知如何体现“趣”与“乐”;幼儿基本动作不知如何融入早操活动中;怎样才能灵活高效地使用器械、场地。  如何解决以上创编中的问题,使早操活动体现“趣”与“乐”,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调整活动方式,给幼儿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融入基本动作训练  幼儿在早操中,普遍都进行了基本动作的练习,但是幼儿的基本动作达标率不高,主动性不够,并且反复地重复基本动作,对幼儿的体能促进不大。鉴于此,我在早操活动的编排中,给幼儿留出一段自由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3.
我园前不久举行了一次体育公开教学课,整节课在活动中进行,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上课铃响了,幼儿持球自由地小跑步进入活动场地,听音乐分散开做“球操”动作。随着音乐的旋律,幼儿兴致勃勃地做上举——投球——运转球——滚球动作。接着,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的和步骤,启发幼儿想出各种方法玩球,场地上拍球声四起。有的小朋友左右手交替拍球,有的单脚站立拍球,有的边走边拍球,有的跑步拍球,有的向上抛球或反弹接球。教师看见一位小朋友向上抛球后,拍了二下手再反弹接球,于是教师召集幼儿围拢,请那位小朋友将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学前教育》2008,(3):32-33
在大班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中,为了鼓励幼儿积极表达,提高幼儿兴趣,王老师精心“包装”了活动,设置抢答环节,让幼儿按规则自由抢答问题,并代表小组得分,若猜错,可由其他组幼儿抢答。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抢答”的形式,回答同题很积极,但也有幼儿还没弄明白问题就抢答。活动后,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参与积极、勇于表达,兴趣很高;也有不少教师认为,孩子把太多精力放在了抢答、得分上,少了对音乐的专注,带班教师过于注重“包装”而忽略了幼儿应获得的“关键经验”,是“假兴趣”。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您对活动“包装”怎么看?  相似文献   

5.
王现军 《教育导刊》2006,(12):40-41
教育材料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幼儿的活动内容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投放材料的制约。老师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幼儿就会有怎样的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材料对幼儿的操作有哪些影响?提供操作材料应该重点考虑哪些因素呢?1.材料的呈现方式影响幼儿的参与机会。各种材料的呈现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材料可以随意摆放,供幼儿自由取用;有的则可以分散摆放,供幼儿自由探究;还有的可以集中摆放,让幼儿集体观察。在选用教育材料时,…  相似文献   

6.
是否可以让幼儿跳迪斯科,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在北京棉花胡同幼儿园实习期间,给大班、中班的孩子放迪斯科乐曲,想了解一下,到底孩子对迪斯科有何反应?幼儿真是喜欢迪斯科吗?结果,我们发现幼儿对迪斯科音乐极感兴趣。孩子们在欣赏《西班牙斗牛士》等曲子时,作出各种欢快的表情及动作。如身体在位子上摇来摇去;有的干脆站起来扭来扭去;摇头、咂嘴、跺脚、用手打拍子;作弹琴动作、作拉小提琴姿式、作采果子动作。整个过程,孩子们表现出极为兴奋的样子。我们就问孩子为什么喜欢迪斯科?回答是:“欢快”、“活泼”、“速度快,可以跳舞”、“特别美”、“自由”、“我在家里听惯了”等等。看来,大多数迪斯科曲子节奏性强、力度大、欢快、自由,符合孩子活泼、好  相似文献   

7.
谈心亭     
梅馨: 我们幼儿园每年“六·一”要开展评比“好孩子”活动,表现较好的小朋友就发一朵红花,并在红花下面贴一张写有“好孩子”的字条。有的教师认为,孩子不犯什么大错误,都是好孩子,没发到红花的小朋友会感到很伤心。也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做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梅馨,你认为这样做对幼儿有益还是有害呢?  相似文献   

8.
当前,有一些幼儿园教师不懂得生活环境、活动和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不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活动条件,有的还不准孩子们自由地活动。有的幼儿园有活动场地,却把孩子整天关在房子里;有活动器具,却把它锁在橱里或堆放在园子里,不让幼儿玩。有的教师为了减少麻烦,给孩子设下许多框框,甚至定了五个“不能自由”:不能自由跑,不能自由走,不能自由跳,不能自由说话,不能自由笑。孩子们的一切言  相似文献   

9.
程绍莲 《云南教育》2003,(32):45-46
一场秋雨过后,我和孩子们在户外自由活动,不时看到几个男孩从雨水坑中跑过,他们看着飞溅的水花开怀大笑,还看到几个女孩用梧桐树叶从雨水坑中打水浇树。孩子们的表现使我立即意识到他们对“水”的关注,于是,围绕水的探究活动悄然生成。关于水的话题一进教室,关于水的话题立即展开。有个孩子提出:“水有什么用处?”幼儿各抒己见:水可以喝、可以洗脸、洗衣服、洗菜,还可以浇花,小鱼也离不开水。但问到“水是什么味道?”这一问题,幼儿的回答让我意外:“水是甜的。”尽管我和幼儿一起用糖、盐做了实验,尽管我让幼儿尝了糖水、白开水、盐水,仍然…  相似文献   

10.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中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区域活动是幼儿自选的,带有小组及个别性质的学习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已有的经验、能力、兴趣及性格等方面能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如有的幼儿喜欢科学区,有的幼儿则喜欢表演区,还有的喜欢在操作区中自由创作。如何通过师幼互动,而使幼儿在区域活动现实中存在的这种自然性的表现有效地互动起来,使幼儿得以更加全面的发展,这对幼儿的成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我在组织区域活动中,对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发展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孩子创造自由表现的空间”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从理论上讲,我能够理解,也乐于接受。可真要实施起来,我的心里还真是没谱:教师一旦“放手”,孩子会不会过于“自由”?活动秩序会不会很乱?活动目标能顺利完成吗?但事实证明,传统保守的教育方法已经成为阻碍幼儿发展的“绊脚石”,课程改革必须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放手”的效果。就从美术活动“喷刷画”开始吧。在教育观念上,我打破了以往“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传统模式,尝试运用“发现式”教学方法。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幼儿自己动…  相似文献   

12.
对孩子进行“双爱”教育的启蒙,从小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是幼儿园德育的主要内容,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着教育效果不太理想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认为搞好“双爱”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是前提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对“双爱”教育的认识,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知识的掌握和爱国的情感,将直接关系到幼儿园“双爱”教育的成效。而现在有些教师认为在幼儿中进行“双爱”教育,离幼儿生活远,幼儿很难理解和接受;有的则认为只要贯彻德育大纲的内容就足够了,这…  相似文献   

13.
在儿歌配乐朗诵活动中,教师利用音乐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诗歌,再借助相应的儿歌(诗歌)图谱,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自主欣赏、感知儿歌本身所富有的音乐性节奏特点,激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自由表现儿歌内容,提升幼儿的有节奏地朗诵儿歌的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幼儿,他们爱动手打人、爱抢别人玩具、没礼貌,被家长和教师统称为“不听话”的孩子,在小朋友眼里是“不受欢迎”的小伙伴。针对这种个性强、性格倔强的幼儿,教师应该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呢?一、针对幼儿具体表现分析“不听话”的原因每个“不听话”的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认为自己做的都对,没有必要听家长的;有的认为是别的小朋友太娇气,总爱找家长告状;还有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待不同的问  相似文献   

15.
郑三元 《教育导刊》2009,(12):31-32
本期问题:幼儿园艺术活动中“认知浓缩”的做法是否可取?最近。观摩一位教师组织的活动“花的联想”。教师先是播放一小段关于花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课件,然后提问:“花是怎样开的?”她要求幼儿做出花开的动作。有的幼儿把双手合在胸前然后打开:有的则是蹲下身子把双手合在头顶,随着身体向上伸展,双手向上转圈做花的生长动作。教师的意图是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花的生长,侧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然而,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尊重幼儿“”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等观念深入人心。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很多教师也改变了传统的“示范—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给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但是,很多教师感到在“发挥幼儿主体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教师的这一困惑实际上反映了教育中如何把握“自由”与“控制”的度的问题。一“、自由”的含义及意义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但对自由的理解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与权威相对立,认为自由就是不受限制、随心所欲,它强调个人的爱好、兴趣及选择,反对权威的约束与控制,权威的…  相似文献   

18.
姜兰 《早期教育》2003,(3):20-20
在主题活动“我们都是中国人”中,教师在活动室里布置了国旗、国徽、天安门、中国地图及少数民族展,在自由参观时,有幼儿大声地说:“看,这像不像一只鸡。”这位幼儿的发现立即引来了其他五六名幼儿的围观,他们一边肯定着这位幼儿的说法,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画画,“这儿是头”“这儿是尾巴”“这儿是肚子”,我轻声地问:“这是什么呀?”“是中国地图”“我们家也有地图。明天我也要带到幼儿园来”。在这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共有二十六名幼儿带来了四十多份地图。在这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对地图的极大好奇与关注,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我发现每个幼儿都已初步显露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爱好。有的幼儿上课时,突然哼起了歌;也有的不做游戏,一个人在旁边跳舞。遇到这种情况,是认为他们不守纪律,给以制止,还是认为是他们的爱好,予以扶植?我认为应当采取后一种态度。幼儿园里的一日活动固然是丰富多彩的,但幼儿不喜欢按着一个模式去游戏.他们更需要的是三三两两的自由活动。我们搞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体质,而且能促进幼儿动作技能、智力、情感 和个性的发展。我认为,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现就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 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体育活动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创造民主的活动氛围。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国外的研究发现,教师和学 生的创造力之间有一种密切的关系。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倘 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