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海龙  杨艳昭  封志明 《资源科学》2015,37(9):1732-1739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决定。作为官员政绩考核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尚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其中,作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个制度前提,中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尚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科学编制。本文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视角出发,解析了中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特殊性,指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要考虑到自然资源资产主客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并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安排中。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现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客体不明确以及其复杂性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最后,提出要尽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2.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决定。作为官员政绩考核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尚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其中,作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个制度前提,中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尚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科学编制。本文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视角出发,解析了中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特殊性,指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要考虑到自然资源资产主客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并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安排中。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现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客体不明确以及其复杂性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最后,提出要尽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缓解中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中国近期提出的全新概念,现阶段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障碍。本文首先通过对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收录的围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研究核心的295篇文章进行分析,从文献年代、作者、研究单位、载文期刊以及研究内容等角度阐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概况;然后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和实践研究三大方面具体阐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现状及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相关研究现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并不完善;研究属于多学科交叉研究,研究领域存在明显合作现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构成要素、核算方法与表式结构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理论基础的研究十分匮乏,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界定与核算、自然资源资产与负债价值化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的方法论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胡咏君  谷树忠 《资源科学》2018,40(6):1095-1105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从自然资源资产的概念入手,系统总结和梳理自然资源资产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中国自然资源资产的概念分歧主要在自然资源资产的范围与侧重点;自然资源资产研究主要关注点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三个方面。自然资源资产研究存在研究方法较单一,研究深度待提高,研究系统性不足,关联性、层次性较差,跨学科研究丰度不够等问题。建议应加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关键自然资源资产识别、自然资源资产变动机理等基础性问题研究,并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自然资源资产政策工具设计和应用、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及应用等领域进行研究拓展。  相似文献   

5.
江东  卓君  付晶莹  阎晓曦  黄耀欢 《资源科学》2015,37(9):1692-1699
为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本文初步梳理了国际上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主要方法中的数据支撑,分析了中国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源情况,结合自然资源科学和空间信息技术提出了面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时空数据库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之一浙江湖州市的研究工作,对已有科学数据集进行整合、指标综合、集成及质量诊断,生成了符合研究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基础数据库标准的本底数据集,涵盖了自然资源和环境损益要素,同时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人文要素空间化等方法动态更新数据库,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高时空精度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应用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本文初步梳理了国际上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主要方法中的数据支撑,分析了中国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源情况,结合自然资源科学和空间信息技术提出了面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时空数据库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之一浙江湖州市的研究工作,对已有科学数据集进行整合、指标综合、集成及质量诊断,生成了符合研究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基础数据库标准的本底数据集,涵盖了自然资源和环境损益要素,同时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人文要素空间化等方法动态更新数据库,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高时空精度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应用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责任审计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关键步骤,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重点。在初步选取水资源责任审计评价指标选取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遴选与确定,最终构建水资源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案例城市进行水资源责任审计的具体评价,研究发现:案例城市的水资源行政监管能力处于优秀水平,在水资源存量保护上取得了领先性成就;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资产信息系统、细分水资源责任、将水资源责任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问责制相统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性制度。文章立足问题和目标导向的研究方法,以国际经验为借鉴,针对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发展观和系统观,构建由"两大基础、三大过程和四大保障"组成的系统完整的自然资源制度体系。顺应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设计了资产管理和资源监管体制改革路径,以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的顺畅。  相似文献   

9.
陈玥  杨艳昭  闫慧敏  封志明 《资源科学》2015,37(9):1716-1724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战略需求所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自然资源核算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资源核算(RA)和环境核算(EA)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面临的困难。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详细梳理了国际上自然资源核算的相关研究进展,尤其介绍了SEEA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中国国内自然资源核算从资源核算、环境污染损失核算到资源环境综合核算的逐步深入过程。从核算内容、核算范围及核算方法等角度对比分析了国际上主要的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自然资源核算的相关经验,探讨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难点,阐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主体、核算范围以及编制路径,以期为推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战略需求所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自然资源核算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资源核算(RA)和环境核算(EA)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面临的困难。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详细梳理了国际上自然资源核算的相关研究进展,尤其介绍了SEEA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中国国内自然资源核算从资源核算、环境污染损失核算到资源环境综合核算的逐步深入过程。从核算内容、核算范围及核算方法等角度对比分析了国际上主要的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自然资源核算的相关经验,探讨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难点,阐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主体、核算范围以及编制路径,以期为推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源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场所和主阵地。文章针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研究思路,立足国内外研究进展,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架构,提出了全民所有者的基本职责。在此基础上,从健全产权制度、编制分级行使所有权的资源清单、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责权利边界、以信息技术助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以及加强资产管理与资源监管的衔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背景下,从均质区划分、清查价格指标体系以及价格修正体系等多个方面探究草原资源资产价格体系的优化路径,构建体系优化框架并验证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基于青海省草地资源清查196892条图斑的21条属性字段数据,遴选出草地类型、草地面积、干草产量、草原等级等指标,以乡镇为最小区域单元,基于动态凝聚约束集群和分区的区域化方法划分青海省省级草原均质区,采用分等级、分类别定价的思路引入草原等级调整系数和草地分类价格,形成一套“国家级均质区-省级均质区-乡镇”多层级自上而下的青海省草原资源资产价格体系。【结果】基于本文框架所构建的草原资源资产价格体系,青海省的4个国家级草原均质区经细化得到23个省级草原均质区,分区数目合理,各区域间的草原资源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细分得到的乡镇级草地价格介于国家均质区草地价格30%上下限之间。【结论】本文提出以自然资源资产领域知识为驱动,智能分区算法为核心的草原资源资产清查价格体系优化框架,可支撑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体系构建,助力自然资源资产清价值量核算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施镓  程璐  仲冰  张博 《资源科学》2021,43(9):1711-1727
中国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放在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突出位置。煤炭资源是支撑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编制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对于加强煤炭资源科学管理以及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国外自然资源核算体系以及国内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在指导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时存在报表体系不统一、资产估值方法不明确、负债核算内容与方法不完备等不足;进而从中国煤炭资源的赋存特征、勘探开发条件、价值认定与相关能源统计体系入手,厘清了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准备、技术架构以及基本程序,完善了报表体系的核算内容,明确了煤炭资源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量计算方法,同时设计出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样表;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实现了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有效应用。研究成果可为构建中国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体系,在产煤省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编制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寰  何广  肖义 《资源科学》2023,(5):1044-1058
【目的】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意义凸显。【方法】本文运用2006—2019年中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以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并通过稳健性测试,多维度分析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考察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非试点城市相比,低碳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且纳入平行趋势、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低碳城市试点均能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减少能源消耗量来发挥碳减排作用。(3)低碳城市试点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东部、中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基于“胡焕庸线”视角下低碳试点政策对东南半壁城市的碳减排效应较西北半壁城市更为明显。【结论】本文从多维度评价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阶段性成效,有助于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未来更多城市系统性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新形势下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制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受"发展循环经济"的导向作用,当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中产权、价格、税费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经济当事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但仍然存在产权不明晰、资源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及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所以,在建立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时,应该要考虑建立长效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激励机制,如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实行自然资源开发权拍卖制度,建立开发权交易市场;建立自然资源开发的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税费体系;建立押金抵押返还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
姚璐  王书华  范瑞 《资源科学》2023,(2):308-321
【目的】旨在引导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通过合理布局金融资源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方法】以2007—2019年中国153个非资源型城市和113个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资源依赖视角下金融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结果】(1)整体来看,在非资源型城市中,金融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在资源型城市中,金融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2)构建以金融集聚为门槛的面板门槛模型时,在非资源型城市中,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金融集聚区间为[0.000,0.475],在资源型城市中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金融集聚区间为[0.000, 0.385]和[0.475,+∞]。(3)构建以资源依赖为门槛的面板门槛模型时,在非资源型城市中,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资源型城市中,当资源依赖程度大于0.018时,金融集聚将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作用。(4)在成长型、成熟型和衰退型资源型城市中,金融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只有在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中,金融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结论】地方政府在合理规划金融资源集聚的过程中,应兼顾地...  相似文献   

17.
张蓓佳 《资源科学》2023,45(1):105-117
【目的】为了完善城市垃圾分类政策从而提升政策执行效果。【方法】本文基于“路径-效能”分析框架,以西北地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政策为分析对象,首先运用文本挖掘方法厘清垃圾分类的政策路径,再以此为基础构建PMC指数评价模型,对政策效能进行全面评估。【结果】①推进垃圾分类的政策要素包括导向要素(政策目标)、资源要素(基础设施、技术支持、人员配套、资助体系)和保障要素(宣传教育、监督考核、处罚方式、奖励机制),最终形成以政策目标为导向,给予配套资源,并为资源运用提供保障的政策路径。②6个试点城市的政策评级分别为良(西宁)、中(兰州、西安、银川、咸阳)、差(乌鲁木齐),整体平均水平为中,除基础设施外,其余变量均有待提升,其中奖励机制的效能提升空间最大。③各城市政策均在部分变量上存在内容或实施细则的缺漏,而不同政策的内容缺失方面和程度都不尽相同,致使政策改进的参考路线也有所区别。【结论】从补充政策内容细则和制订差异化完善路线两方面提出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段尧清  陈婷  刁斐  吴瑾 《情报科学》2023,(5):124-130+143
【目的/意义】通过对我国省域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政策驱动路径进行分析,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数字政府政策的内部协同机制,可在政策层面为我国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过程】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政府已经出台的76份政策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NVivo12软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根据量化分析结果选取典型的政策工具类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揭示政策工具的不同组合与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间的因果关系,分析我国省域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政策驱动路径。【结果/结论】单一政策工具不能构成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必要条件。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驱动路径有四种类型(包括7条不同的组态路径),分别是供给型路径、环境型路径、供给-环境协同型路径和供需-环境协同型路径。【创新/局限】将内容分析法与fsQCA方法相结合,构建了政策工具视角下省域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驱动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但研究结论有待获取更多维度、更细粒度的主客观实证数据进行实践检验,未来还可以考虑通过采集面板数据进行动态QCA组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核算若干概念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琼  施涵 《资源科学》2018,40(10):1901-1914
近年来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核算引起了中国生态环境学者以外的经济学家、会计核算和统计研究人员等的关注,但不同学科人员对其核心概念产生了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认识。为此,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首个国际统计标准——《2012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SEEA CF)和准标准——《2012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验性生态系统核算》(SEEA EEA)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接着,阐明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核算所涉若干核心概念——自然资源、环境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系统资产、生态系统服务、交换价值和自然资本——的内涵,并就上述核心概念在《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2008 SNA)、SEEA CF和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方案下的定义差异,及其与国民核算重要概念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特别分析了绿色GDP在中国提出的背景、研究进展、理论缺陷以及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生态系统核算的最终目标暨核算框架,阐述中国现阶段开展生态系统核算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并对中国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特别是生态系统核算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的嵌套式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英夫  佟彤 《资源科学》2019,41(12):2216-2226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在公示物权秩序的传统功能之外,还承接了生态保护与监管的全新制度目标。双重制度目标引发登记单元划定标准不确定、登记客体法律性质含混等问题,危及确权登记制度的有效发挥。基于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对经济价值的实现存在嵌入性的制约关系,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应定位于通过重识各资源要素间生态关联而进行的空间维度的整体性登记。因此,在整合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基础上,有必要释明并完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在登记功能(生态监管—权属确认)、登记客体(生态空间—资源要素)、运行逻辑(外部行政监管—所有权自我约束)等方面的嵌套式构造,以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