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342名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在年级、同住对象、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54名4~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查儿童依据知觉特征、主题关系及分类学三类标准进行分类及跨分类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4岁儿童能够按照知觉特征、主题关系及分类学三类标准进行分类,且分类能力发展已经比较成熟.(2)知觉特征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影响不同,4岁和6岁儿童依据知觉标准分类的成绩显著好于5岁儿童.(3)6岁儿童的跨分类能力发展基本成熟.(4)自然情境下,学前儿童分类时优先考虑自己的偏好,并遵循知觉特征——主题关系——分类学分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区和民族9~12岁儿童数学能力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探讨了9~12岁云南省昆明市的汉族儿童、西双版纳州的汉族与傣族儿童的数学能力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差异。从教育环境、语言发展水平、学校教学活动水平三个方面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同时针对这些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5点建议,希望能对民族基础数学教育有一定启示,并为研究民族儿童认知发展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知觉的辨别和分类能力的发展是其认知、探索世界的基础。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阐述了儿童各种知觉辨别和分类能力的表现及发展,探讨了影响儿童辨别与分类的因素,以及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与争论点,为进一步研究儿童知觉的辨别和分类能力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分类能力直接反映着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水平。通过对国内外已有分类实验研究的归纳发现在儿童分类实验研究中存在着以下争论:早期儿童是以主题关系还是类概念作为分类的主要标准、儿童在实物图片和几何图形的分类中表现究竟如何、5到6岁是否是儿童分类能力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期等。在今后的研究中,分类实验材料将得到进一步完善,特殊儿童的分类研究将会得到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地域环境、人文环境都有别于其他高校。不同学生群体,特征不同。深入分析学生群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民族地区高校加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央关于统筹发展的新思路,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西部民族地区要选择分类实施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发展模式,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加强民族儿童语言能力研究有利于保护民族语言文化、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民族儿童在语言能力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而语音加工、词汇贮存和语言加工机制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中小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昆明地区和德宏州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汉族、傣族、景颇族学生,通过量表、问卷和访谈方式了解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发展状况,通过相关分析、方差分析法探讨与智力、非智力因素、认知风格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差异并不明显;学生的年龄、智力、非智力因素与自我监控学习能力间有显相关;学生的认知风格对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有一定影响,影响的强度和维度因年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汉民族和德意志民族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哲学宗教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经历.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代表了东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从两个民族的社交语用上探讨和研究这种差异,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相异的思维方式而产生的不必要误解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西北地区民族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总就业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就业能力各维度水平表现不同,且在民族、城乡、年级、学习和个人实习实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个人、学校、政策、家庭等因素均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显著影响。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并重视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对儿童分类能力研究中实验材料的发展、刺激呈现方式的发展、分类方式的发展和分类能力评价指标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同时指出改进方法,把分类研究成果用于儿童智力开发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整体教育水平较低,师资队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偏低于中、东部地区。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民族地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但是现行的培训措施存在一定问题。以分层、分类思想为指导,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教师培训体系,对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礼仪是人类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礼仪的差异性表现为民族的差异性、个性的差异性等,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其自成体系的交际礼仪,不同民族的礼仪多姿多彩.同是婚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同是见面礼,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用"求同存异"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重视礼仪的"共性",尊重礼仪的"个性",这样有助于我们社交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5.
陆汉军 《广西教育》2010,(21):81-82
文学创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一个重要目标,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和基础的一个重要指标。发达地区高校学生和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文学创作能力培养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民族地区高校应立足本地区情况,开展富有实效的探索和改革,努力推进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民族性差异的学术视角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纵深发展方向,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对象、目标、资源等具有民族性的观点,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民族性差异认知,提升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意在基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民族性差异认知,为民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共同繁荣服务。  相似文献   

17.
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相同与不同,将完全相同或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事物归并在一起。分类能力不仅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能力,而且是个体抽象概括能力乃至整个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对于幼儿数学能力、语言能力等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但是家长如果能结合幼儿分类的发展特点,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0岁~1岁依靠感官认识世界,尚未发展分类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能够对不同物体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听到妈妈的声音后,会表现出欢心愉悦的表情,而听到…  相似文献   

18.
刘淑佳 《考试周刊》2013,(32):188-189
幼儿分类能力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儿童的分类能力与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有直接的关系。分类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教师在组织幼儿分类活动中的角色是"支架者"和"提携者",所以对指导策略的运用都会对幼儿的分类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本研究实践中,针对中班数学活动中影响幼儿分类能力的因素,梳理验证低结构、高结构活动中促进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从而使教师优化数学活动中幼儿分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提高过程中的指导和分析能力,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比较我国东西部社会发展的不同,可以明显看到他们在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差异;具体以重庆黔江地区的发展为例,我们总结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改革与发民的两大措施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同时,民族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内源性原则、民族性原则、质量效益性原则等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20.
曾玲 《四川教育》2021,(5):20-22
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其专业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关系到民族地区教学质量的提高,它对整个民族地区的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存在专业发展动力与意识不足、提升路径不畅通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内容不全面等困境与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