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1988年4月,日本文部大臣就“如何振兴日本21世纪体育运动的对策”问题向保健体育审议会提出了咨询。于是保健体育审议会就某些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并委托日本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联合分会对讨论结果进行了综述,其主要内容有:生涯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现将有关学校体育方面的内容介绍如下: 一、日本学校体育的现状及面临的课题 1、中小学体育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喜爱运动的态度和能力。学校体育在以培养学生品德、智力、身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  相似文献   

2.
体育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基础。其目的有三:一、增强学生体质;以实现增强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二、为社会输出人才推动社会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三、培养专门的体育人才,为国争光。因此,学校体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体育的开展和普及,关系到竞技水平的高低。现代的体育比赛,越来越多地体现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体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项运动技术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学者把体育分为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部分。现代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而大众体育是增强民族体质的一个主体部分。学校体育是体育事业的基础,既能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为国家发现、培养、输送体育人才。既然是体育事业的基地,就要把现代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浅川正一指出:“现代训练的原理和方法,在最  相似文献   

4.
世界性规模的学校体育改革运动,是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从长远发展的观点看,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一世界性规模的学校体育改革运动目前正处在过渡阶段。日本筑波大学成田教授认为,目前这一阶段的世界性规模的学校体育改革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授课组织从自由化到“现实化”;2.教材多样化、弹性化和选择自由化;  相似文献   

5.
<正> 课外体育活动是奥地利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建立检查考核制度。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滑雪活动滑雪是冬季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程。学校每周安排1-3节滑雪课,课余时间则安排各种滑雪活动。目的在于一方面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野外滑雪中的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追逃结合     
<正>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活跃练习气氛。场地布置:划两条a、b平行线,相距1米。再划两条c、d线,平行于a、b线,并分别相距5米。游戏方法: 1.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面对面站立在a、b线上。a为奇数组,b为偶数组。 2.游戏开始,教师任意喊出一个奇数或偶数(数字最好不要过大),是奇数,偶数组的跑往c线外,奇数组追拍。若在c线内追拍到对方,奇数组的得分,c线和c线外追拍到无效。  相似文献   

7.
10月14日水上教研組结合教师进修备課,組織了本学期以来首次組內的学术討論,全組教师对以下两个問題进行了初步探討: 第一个问题:赛艇运动技术的原則及影响划水效果和平衡的主要因素,对这一题的討論意見比較集中,一致同意以下三个原则: a.人体的动作自然,附合解剖生理特点,有明显节奏,比赛时,运动員要完成10000公斤公尺的工作,因此运动員的能量消耗尽可能要用于艇的前进,而不无谓浪费,而运动員的动作必須追求目的而不是追求形式。 b.维持艇的高度平衡: 在主观方面,运动員要力求桨叶动作整齐一致,配合协调,沒有影响平衡的突出动作,要求有高度的平衡感。 c.桨叶的划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林麟 《体育师友》2006,(3):22-23
所谓体教结合,即指教育系统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和竞技、学习俱佳的大学生运动员。美国等体育发达国家,学校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主渠道之一。中国提出并推行体教结合已有20年,但步履艰难,更有专家直言:没有什么成效,近两年才有点起色。一、体教结合是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国际大体联副主席、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以欧美一些教育和体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为例,说明体教结合是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他说:“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短暂的,如果没有在学校获得足够的知识,他们在结束了运动生涯后,往往很难融入到社会中。欧美一些…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目标)的比较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于体育的作用和人们对休育的理解,此外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与国家的社会制度、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表1是中国解放后历次大纲和日本战后历次《学习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体育的目标。比较之下有以下不同: (一)中国的学校体育的目标自建国以来一直以身体的发育和健康、运动技能(后明确为“三基”)共产主义道德的培养为主体。除1956年的大纲和1985年的大纲的目标、内容比较丰富、具体之外,一般比较抽象、简单,变化不大。而日本则由于主导理论的变迁及体育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社会、国家政策的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体育课程基本理念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弘扬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教育思想,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多元化价值取向,孕育出大体育课程观;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对美国学校竞技体育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学校竞技体育体系主要特点是,运动项目开展的广泛性、运动参与途径的多样化以及与教育的紧密结合性;这一体系既有诸多的积极作用也有一些消极影响。积极作用主要包括: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为美国竞技体育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成为学校的文化认同符号;消极影响方面:造成了体育体系之间的分割化,以及加剧了运动项目发展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2.
近代日本学校体育教育与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早期学校 体育教育的发展,直接受到了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由于政治和历史等问题的干 扰,中间曾经中断了几十年的联系。直到70年代后期,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又再度 波及我国。如:健康教育论、体力论、快乐体育、生涯体育、方法论等等,这些对我国学校 体育教育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还有一些学术理论、观点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中借鉴的不多,“运动文化论”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一理论在日本学校体育研究中有着广 泛的基础,要想真正了解“运动文化论”的本质以及日本战后体育教育改革能够为我们 带来哪些有益的借鉴,有必要从战后日本学校体育的改革谈起。  相似文献   

13.
从日本学校体育的发展看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实地考察了日本的学校体育,写了几篇文章向国内作了介绍。本着“洋为中用”的精神,结合国情,探求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之路,作为“见闻”的小结。一、生涯体育的思想值得研究日本文部省今年公布的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已把生涯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日本学者尽管对生涯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如何贯彻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意志品质素质是人成功的基础。体育人独有的意志品质素质不仅支持其运动生涯的成功,而且对其运动生涯外的学习和生活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体育人的运动生涯是其意志品质素质的养成基础,可归结为极端的身体参与、强烈的竞争性、短暂而完备的生涯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功能 传统的学校体育,是以掌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增强体质为主要目标,过分强调了技术规格和运动能力方面的要求,使学校体育变成了某些竞技项目运动训练的缩影,而且,学校体育的这种功能,别无二样地体现在了小、中、大学中.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功能显得至关重要."体育的功能是否仅仅是强壮体魄,体育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我们对体育在培养人的素质和品质方面的作用研究不够."①教育部吕福源副部长在无锡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了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要有个质的转变,不应把学校体育的功能狭隘化.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关键一环,要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动实践,提高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体育意识和健身能力,为学生将来体育兴趣的迁移提供可能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第三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对学生体育意识及锻炼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华大学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主要结论:体育教育在学生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培养上起引导和促进作用;在本科生中开设4年体育课、基础体育课和体育理论课是很有必要的;多数学生对体育有较大的兴趣并积极参与,但学习压力过大和电脑网络等原因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锻炼意识、习惯和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上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和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两个文件,阐明了: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建设世界强国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就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学校体育在体育中的战略地位:一从现代体育的发展看学校体育的战略地位;二从体育的整体观看学校体育的战略地位;三从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校体育在体育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21,(8):13-14
<正>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嘉峪关学校(以下简称嘉峪关学校)倡导"快乐体育"理念,在快乐运动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不断完善"三个体系"(即青少年的健康促进体系、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和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和"三个阵地"(即学校、体校和社会体育俱乐部)建设,通过体教融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注重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融合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运动专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