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岛田翰与皕宋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7年是中国近代四大藏书楼之一陆氏皕宋楼东移日本九十周年纪念,这是一个不应忘却的.皕宋楼的流失使得中国文献留下了不可弥补的巨大空白,由此给中国学术研究进程所造成的损失更不可估量.而皕宋楼的东移与当时日本学者岛田翰的从中斡旋密不可分,本文正是论述了岛田翰本人事迹及他游说陆氏后人鬻出皕宋楼藏书的前后过程.  相似文献   

2.
结合陆心源生平,详细地探讨陆心源的皕宋楼藏书情况及其目录学思想,唯一遗憾其子陆树藩不能固守祖业,以至于皕宋搂全部藏书归之于日本文库,但陆心源目录学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陆心源藏书目录》稿本,为已知多种陆氏书目之外的新见稿本,学界研究皆未涉及。该稿本为陆氏早期的藏书目录,其中存留卷帙、书价、流转等信息,也记录了皕宋楼早期的宋元版书入藏情况,可以结合《皕宋楼藏书志·续志》及日本《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进行比较研究。《陆心源藏书目录》之所以藏于早稻田大学,很有可能是岛田翰所寄赠。  相似文献   

4.
陆树藩与皕宋楼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大量史实分析了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皕宋楼藏书出售的原因和经过。  相似文献   

5.
浙江的皕宋楼:第一代主人是陆心源(1834—1894年)。他的藏书达15万多卷,其中多是《四库全书》未收之书。而且宋、元版尤多。他称藏书处为“皕宋楼”,意指收藏宋版书多达两百部。他去世后,全部藏书被他的儿子以6万元代价卖给日本人,国人无不为之惋惜感叹。 江苏常熟的锈琴铜剑楼:第一代主人的瞿绍基(1772—1836年)。瞿氏藏书在10余万卷,在藏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藏书管理极严,连皇帝来借也要受限制,因瞿家珍藏铁琴一张,铜剑一把,故称藏书为“铁琴铜剑楼”。解放后,这些藏书几乎全部归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是日本收藏汉籍善本最丰富的地方,其基础是我国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的陆心源皕宋楼藏书.河田罴撰《静嘉堂秘籍志》以皕宋楼旧藏为著录范围,体例较为完善,吸收了陆氏藏书志、题跋、文集的成果,并有新的增补和订正,是日本汉籍善本书志较为重要的一种,应当予以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和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及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日本岩崎家庭当年"购买"皕宋楼藏书和莫理循文库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的一种文化掠夺行为.我国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一定的手续收回皕宋楼藏书和莫理循文库.  相似文献   

8.
蔡淑敏 《图书与情报》2007,(6):102-103,132
文章论述了皕宋楼藏书的特点、形成过程和流失日本的经过及原因,指出了我们今天应该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私人藏书由来已久,但藏书风气之盛,莫过于明清。到清代后期,藏书高度集中,相继出现了几个著名的藏书楼,那就是山东聊城杨以增的“海源阁”、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这几家,合称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其中,聊  相似文献   

10.
张艳 《湖北档案》2002,(10):38-39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号称藏有两百部宋版书的江南陆氏"皕宋楼"家道中衰,陆心源之子陆树庸坐吃山空,加上藏书楼年久失修,房屋坍漏危及藏书,陆树庸曾在当时报纸上声明:有公私机构为之修缮者,愿以藏书与之共享.  相似文献   

11.
1907年丁未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日本岩崎弥之助男爵以十万零八千日元贱价从中国浙江省吴兴的陆树藩手中购得其父,清末大藏书家陆心源收聚的皕宋楼、守先阁、十万卷的所有藏书,共四千部、二十万卷、四万四  相似文献   

12.
一、何焯号"憩闲主人"之误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四"何焯屺瞻"条云: 昌炽案:先生弟煌,字心友,号小山,尝自署"何仲子"。《义门题跋》或署"承筐书塾",或署"语古小斋",又自号"憩闲主人",见《皕宋楼藏书志·宾退录跋》。《百宋—纏赋》  相似文献   

13.
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楼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它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合称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其中,又以瞿、杨两家宋元刻本和名人抄本为最多,因此又有南瞿北杨之称.北杨海源阁创始于杨以增,盛于杨绍和,守于杨保彝,而败于杨敬夫.杨氏一家四代藏书聚散,历时百余年,在我国近代藏书史上有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皕宋楼是陆心源善本书库之名。陆为清季四大藏书家之一。皕宋楼的藏书量,仅次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而质量则超过之。但令人婉叹的是,皕宋楼书藏,舶载东国,沦落海外,这是我国文献外流的一桩痛心事件。为考查原委,爰作此文。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今吴兴县,1981年并入  相似文献   

15.
<正>古代官府藏书发轫于商代甲骨和周代守藏室,私家藏书则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藏书。汉魏以后,藏书楼开始出现,历代相沿不绝。延至明、清两代则臻于鼎盛。在近现代图书馆出现以前,古代藏书楼对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献传播功莫大焉。然而,这些藏书楼的兴废、图书的聚散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清末四大藏书楼以秘册精椠、庋藏丰富闻名一时,它们是浙江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工氏八千卷楼、江苏常熟瞿氏  相似文献   

16.
“皕宋楼暨江南藏书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9日至30日在湖州师范学院召开。会议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湖州师范学院与复旦大学图书馆承办。来自中国大陆、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9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66篇论文在会上作了交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馆长马泰来、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中国社科院教授王春瑜、浙江工商大学中日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勇、台湾大学教授潘美月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7.
去年十月下旬,我赴湖州参加"皕宋楼暨江南藏书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会上有幸拜见了同来参会的来新夏先生夫妇. 来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目录学专家.我因刚读完来先生的新版的学术随笔集<邃谷师友>(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8月版),相信透过这些文字,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来先生.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华侵略野心不断膨胀,对中国文献觊觎也日甚。继陆心源"皕宋楼"被日本静嘉堂整批收购后,杭州徐则恂东海楼藏书又惨遭日本劫购,舶载而东。有关徐则恂及其东海藏书楼,近年出版的有关藏书史、图书馆史与中日交流史的著作,如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浙江省图书馆志》、彭斐章《中外图书交流史》、李雪梅《中国近代藏书文化》,多有提及,但由于国内留存下来的史料实在太稀少,各书的论述多仅数十字,语焉不详,且迄今未见有专论。在此,笔者主要利用在日访学期间收集到的日本外交档案资料,对日本秘密劫购东海楼藏书的过程进行考述,并就其中的地方志被劫情况作一访查,以明历史事实之真相。  相似文献   

19.
《辞海》(1979年版)“陆心源”条释文云:“陆心源(1834—1894)清代藏书家。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吴兴人。咸丰举人,光绪时官至福建盐运使。其藏书处有三:一名皕宋楼,藏宋元刻本及名人钞本;一名守先阁,藏明清刻本;一名十万卷楼,藏普通书。著有《潜园总集》”。  相似文献   

20.
韩红  陈存业 《兰台世界》2005,(10):63-64
聊城杨氏海源阁,为晚清著名藏书楼,它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合称中国清代四大藏书楼.其中又以瞿杨两家所藏宋元珍本最多,因此又有"南瞿北杨"之誉,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杨氏藏书始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后由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祖孙三代广泛搜集,总计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因"收藏之富为海内之甲观"而名闻天下.海源阁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版刻图录>收录海源阁书影44种,标点本<二十四史>前四史就是以海源阁藏书版本为主要参考进行标点排印的,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毛泽东主席赠送给他的<楚辞集注>也是海源阁藏书的影印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