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探讨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目的出发,本研究首先厘清英国高等教育国家体制、一元制、二元制等几个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从历史纵向角度追溯英国高等教育二元制与一元制建立的过程,随后从横截面剖析英国大学与非大学二元结构的内部构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解释了英国高等教育从二元制到一元制变迁的动因。根据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历程”与“动因”这两个核心主题,本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出基本结论。(1)在体制变迁历程方面。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呈现五个“大学与非大学”的二元制结构状态,同时也是一个多元、多…  相似文献   

2.
史秋衡 《教育研究》2006,27(5):90-91
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实践与研究既是老问题也是新课题。20多年前的高等教育地方化主要是解决精英教育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当时全国兴起的职业大学和广东省诸多新兴城市大学是其典型标志,当前的高等教育地方化则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如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体系构建问题。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地方化的高校已经从精英教育时期附属地位的少数派变成了大众化时期渐成体系的多数派。经过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如何保证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已经不是早期试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讲座制由产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发展趋势。讲座制自20世纪上半叶产生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讲座制个人化的统治保证了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学术水平。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讲座制越来越显示出它固有的弊端,20世纪60年代后讲座制日渐衰落。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法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主要体现在:中央集权下的大学自治制度从中央集权下的国家———学科共同治理到国家———大学———学科的动态平衡;18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大学与大学校并行的双轨制从相互封闭到沟通合作;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繁杂学位文凭制度,经过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步融入到欧洲的LMD学制;"二战"前高等教育教学机构与研究机构相互分离,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相互渗透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M·赫钦斯是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用优美且严密的文字批判了当时美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他呼吁大学的批判功能,强调大学是独立思想或批判中心,教授和学生通过交流和沟通来发挥批判功能,并认为通过名著提供的经验有助于形成学生的鉴赏和批判标准。大学的批判功能不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上看,都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一直遭受高校分布不均衡的困扰,特别是高校集中于东京等大城市的现象非常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主导的一府县一大学政策促进了国立大学的地方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分布不均衡的局面。此外,日本的国土政策也通过限制新校选址等手段促进高校向地方分散,但因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到来而收效不大。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计划加大了控制高教规模和限制高校立地的力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经济衰退和18岁人口减少,促进高校向地方分散的政策开始动摇。不能否认60余年来日本促进高校分布均衡化的努力和成效,但高校分布不均衡的格局在根本上仍然未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7.
早在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就提出了“大学国际化”的问题,并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1)(2),受到了我国高教理论界的关注。近年,又有学者系统地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地方化和国际化(3),把问题提得更为明确更加全面了。人们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地方化和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亟待解  相似文献   

8.
讲座制在德国大学的形成,确立了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德国大学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并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美国大学对德国大学讲座制进行继承和发扬,形成了如今的学系制;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逐渐代替德国成为新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至今对世界各国产生影响.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更是效法美国,试图重返世界高等教育领袖地位.借鉴和创新成为德、美两国大学相互影响的基本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9.
在 12世纪到 19世纪的漫长年代里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一直支撑和统治着英国的高等教育系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在英国的爆发和推进 ,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 ,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增加 ,教育民主化浪潮兴起 ,传统的牛津、剑桥模式受到挑战和冲击。 19世纪 30年代起 ,伦敦大学及曼彻斯特大学学院等一批城市大学纷纷建立 ,英国高等教育逐渐扩展成为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传统大学和新兴大学组成的多样化体系。在英国高等教育史上 ,新大学的产生既是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挑战 ,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思想、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英美国家大学理想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梳理,将其分为18世纪至19世纪末、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战前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反对新大学,意味着传统大学观念的成熟;第二个阶段是反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功利主义;第三个阶段是反对现代性对大学的戕害.在第三个阶段,中国大陆的大学理想研究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融入了这一学术史历程.最后,本文提出了大学理想研究的局限和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智利是拉丁美洲经济、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建立了多样化、多层次的高等教育新结构,保持大学自治,鼓励私人办学,扩大招生,实行奖学金和贷款制等,可以说,智利的高等教育颇具拉美的特色。本文仅分析智利高校招生的若干特点。一、保持相对稳定的招生制度从智利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过程来看,结构性的大改革不多,但小的变化也不断,其较明显的特征是保持相对稳定的招生制度。从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智利高校招生制度仅进行过一次重大改革。根据1931年《大学组织法》规定,报考大学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具有智利大学哲学与教育系颁发的文学士学位文凭。此外,各高校还要对  相似文献   

12.
世界高等教育质量话语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从最初的完全由大学控制到文艺复兴后的逐渐迈出,19世纪民族国家的建立使其开始为世俗政权所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话语权已逐渐转向政府和市场及社会机构。  相似文献   

13.
德国双元制大学是在第三级教育领域(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迅速扩张以及社会时不同素质人才需求的背景下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被认为是企业与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合作的一个创举。双元制大学规定有较高的入学资格和较严的入学考试,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在技术、经济领域和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和教育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实践型、应用型职业高级人才。本文以曼海姆双元制大学为例主要介绍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双元制模式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世界各国私立教育发展的历史,各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繁荣和衰败与国家政策的认可程度和行政管理严格程度是息息相关的,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几乎每个转折点都是以政策的颁布为标志的.世界银行1994年关于高等教育的报告指出,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和管理框架是私立院校得以繁荣的重要保证.从中国当代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政策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很大,可以说是关系到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死存亡.20世纪50年代我国私立大学的完全消失到20世纪80年代民办高等教育的恢复发展无不是政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战后六十年,日本的高等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过程.大学入学考试也经历了一个从注重竞争选拔,到竞争选拔和大学教育质量维持并重以及多样化的过程.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尊重大学自主权由各大学主导的"选择性"的考试中心考试.由于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急剧扩张,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大学开始分化.著名大学的入学选拔考试依然竞争激烈,但不再是单纯的学科学力竞争,各种新的选拔手段被运用到大学入学选拔考试中;而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命的大量私立大学开始面临生源不足的局面,其入学考试的选拔意义淡化,入学考试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大学教育的顺利进行,维持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宣传自我,吸引考生的手段.入学考试成为大学与考生双向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在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提出了“高等教育地方化”这一新的研究课题,并引起了政府决策部门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一、高等教育地方化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17.
西班牙是世界上较早发展高等教育的国家,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有着大学自治的传统。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西班牙沿袭法国中央集权式高等教育体制,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这一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央集权制已向地方自治大区分权制转变。近年来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西班牙高等  相似文献   

18.
成曼丽 《教育评论》2022,(9):154-163
伴随着国家的发展,美国国家高等教育至今已经经历了三种样态。二战前,美国高等教育是作为一种联合力量而存在,实现了美国国家统合的基本任务;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是作为国家服务者而存在,助力了美国国家战略的实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美国高等教育逐步转化为一种市场主体,其对传统的教学、科研职能也进行了重塑。然而,三种职能内蕴一种继承的特性,这就使得美国的高等教育职能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叠加性。其中,国家意志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内核,社会情境的适应是其发展的稳定的动源,多元主体的共进是其使命实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大学学院制管理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正发生明显的变化。从80年代后期起,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倾向于实行学院制,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相继进行了学院制改革;大学的管理重心正在由系上升到院,管理模式正在由校——系二级管理向校——院二级管理转变,即校级履行宏观管理职能,院级作为办学实体。在我国现代新型的大学中,学院的设立既继承了高等院校传统模式的特点,吸收了多年来高教体制改革的经验,又体现了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新特点,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蔡瑜琢 《教育》2012,(23):64
长期以来,芬兰高等教育秉承了北欧福利制度的特征。但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影响下,芬兰逐步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市场机制。其改革的过程出现了不确定因素。芬兰高等教育以福利社会理念为基础,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有着计划体制的某些特征,但它也保持了较高的学术自主权。市场化改革促成双轨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西方国家开始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国家及政府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