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主阵地,这就反映出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何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还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共同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修养与品行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 ,是社会的人的实践活动的表率 ,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教师职业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 ,也是每一个教师对社会应尽的义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教师的修养与品行自觉不自觉的就成为人们测量社会文明程度的度量衡 ,尤其在重商主义盛行、唯利是图、人心不古的状态下 ,教师的良好品行与修养 ,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社会风气转向的中流砥柱 ,成为人们仿效的对象。因此 ,教师加强修养 ,塑造良好的品行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修养即所谓的…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的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手段。培养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行是促进其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明智之举。初中政治教师应当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之事引起高度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实践等途径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行。  相似文献   

4.
马瑾 《陕西教育》2010,(3):20-20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我坚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任何奖励都不可替代的。教师是教育人怎样做人的人,那么,首先自己要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要以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行、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影响每一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敬重老师,才能达到亲其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我坚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任何奖励都不可能代替的力量。教师是教育人怎样做人的人,那么,首先自己要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要以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行、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影响每一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敬重老师,才能达到亲其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障碍是指教师在专业形象(德性品行)、专业素养、专业行为及专业态度方面出现的问题。这将对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会产生不  相似文献   

7.
遵循十一五师资发展规划纲要提倡的培训理念: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教师继续教育要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模式。我区幼教层面教师面广量大,教师发展需求多元化,我尝试着以满足实际需要为导向的办班模式。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2月5日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工资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意见》指出,教师绩效考核内容为教师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剐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2月5日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工资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意见》指出,教师绩效考核内容为教师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剐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除了教育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发展之外,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对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行塑造的方式,研究中先是分析了初中历史对于学生品行素养常见的影响方向,随后从初中历史教师的角度,探究了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品行素养塑造方面的途径以及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除了教育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发展之外,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对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行塑造的方式,研究中先是分析了初中历史对于学生品行素养常见的影响方向,随后从初中历史教师的角度,探究了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品行素养塑造方面的途径以及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品行教育与技能教育是关键。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开展"品行教育"系列活动和合校内外德育实践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通过课程改革与设计、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勤工俭学、建立仿真实验室和开展校企合作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障碍是指教师在专业形象(德性品行)、专业素养、专业行为及专业态度方面出现的问题。这将对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和阻碍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性品行于教师职业,于教师本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教育这块"雷区"布满的芳草地中,教师必须小心谨慎,洁身自好,注重性道德的修养,培养高尚的性道德品行。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山区小学,有的学生存在许多不良的言行,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山区小学生不良品行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在山区学校,小学生的不良品行主要表现为:具有攻击性行为,如打架、说脏话、搞恶作剧等;存在欺骗行为,如说谎、偷窃、作弊等;具有破坏性行为,如乱扔垃圾、乱涂乱画、故意损坏公物等;经常迟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是在有意识的教育影响中培养起来的,教师和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品质是道德心理面貌的综合反映,它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以道德认识为基础、以道德情感为动力、受道德意志的调控。知、情、意这三个基本要素在学生的品质发展中是相互联系,协调一体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就应该促使小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上获得和谐、统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小学教师中师德问题突出存在,事业心淡薄、观念陈旧、缺乏公平心、品行低下等在一些教师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端正认识、优化环境、健全机制、注重实践,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水平,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学识,而且应具有崇高的品行。加强师德建设是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挖掘与品行教育相关的历史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采用丰富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品行素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角色     
教师不仅是关心学生身体发育,知识技能掌握、道德品行的“父母代言人”,还是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心理保健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