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2009年开始的文理分科大讨论,从参与人数以及国家文件的表述和政策来看,分科、合科的观点占据了主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突出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然而,各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则以文理分科为主流。国内关于分科合科的两派主流观点,都存在着理论基础不够牢固、世界趋势把握不准、本土创新明显不足、选拔和培养人才不够多样等问题。高中新课改隐含了专业分化的思想,于是,一部分学者开始提出和论证专业分化的观点。笔者从新课改的实际问题中获得启发,继而参考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美国、英国等实行的专业分化课程或高考体制的经验,对专业分化的必要性、内涵和外延,以及专业分化与文理分合的辩证关系进行系统地理论阐述。笔者认为,我国的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今后应该采纳中高基础、市场化多类型专业分化的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并建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完整一贯、科学合理的多元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理分科、文理合科,或专业分化的体制和观念,涉及高中课程、高考选考、高校招生三个环节。专业是高校的课程体系,可以是精深的,也可以是广博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具体做法上,专业分化能够培养各种类型的文理通才、文科通才和理科通才,由此,它兼容和超越了文理分合仅仅培养一类文理通才,或者一类文科通才和一类理科通才的体制。  相似文献   

3.
香港正在推行的新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以全人教育和专门化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求所有高中学生必修必考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和通识科4门核心课程,并从语言、数学、自然和社会等领域的20门课程中选修选考2-3门课程.香港新高中课程设置、中学文凭考试以及高校入学要求,均在注重适当的共同基础课程之上,强调了专业导向课程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这对中国内地高中新课程改革与文理分科之争可以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2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提出了专业分化选修课程的理念;2006年教育部陆续批复先行改革各省区的高考招生方案,以文理分化为主流;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着重提升和考核综合素质。研究发现,高中课程、高考科目与高校招生三个环节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考察美国、英国等,发现它们都以专业分化为理念,协调一致地贯彻于上述三个环节之中。我们也应当在适量的共同基础之上,提供专业分化科目供学生选修选考,从而培养和选拔各类通才、各类专才。  相似文献   

5.
高中课程和高考招生文理合科、文理分科之外,另一条思路是专业分化。它是指在保证适量共同课程的前提下,以专业志愿为指引,让高中学生灵活地进行选修和选考。性向差异理论、社会分工理论、学科发展历史、以及高中的性质都支持专业分化。历史上已有的人才类型和目前美国专业分化的成效,也都证明了专业分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取消文理分科并非是导致国民素质降低的根本原因:取消文理分科并不能改变应试教育的现况;取消文理分科未必削弱学生文科的水平;当然文理分科也不完全能反映出中国教育缺少人文精神。事实上,取消文理分科虽然是一种趋势,但是时机尚未成熟,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仍尚未解决。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该在正确理解文理分科内涵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必修课与选修课,实行学分制,通过适当改革高考政策来缓解当前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高中文理分科问题引起社会激烈争议,高中学生、中学教师、中学校长等大多主张维持高中文理分科之现状,而大学校长、大学教师、专家等则强烈要求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做法。这种争论源于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结构要求与中学追求高考升学之间的矛盾。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未必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因正常升学竞争所产生的负担与人为异化教学所造成的负担有着实质的差别。作者主张在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调整高中课程结构、教材内容与师资结构等基础上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教学,高校根据学科与专业发展需要自主确定所参考的高考科目。  相似文献   

8.
美国高中课程设置和大学招生要求,既不是文理不分、也不是文理分科,而是通过学生选修选考,进行更为深入的、专业导向的分化。在该制度下,共同基础课程的修读学分要求和考核要求较低,专业导向课程的内容难度、考核难度较高。相比较而言,选择性高校更加重视考生在专业导向课程上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9.
目前,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如果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其前提条件是:整合高中课程,转变和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真正实现文理渗透;降低学科难度,改革高中评价方式和高校招生方式;提升教师素养,注重文理隐性渗透.  相似文献   

10.
"选择分科也就选择了命运".有人对时下我国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现象这样评价.率先于2004年进行高中课程改革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将于2007年迎来新课程试验后的首届高考,目前几个省区的2007年新高考方案的修改稿或定稿已陆续面世,分文理、考综合能力成为四省区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从清末普通中学文理分科的提出,民国时期文理分合的反复,到新中国成立后文理分科模式的长期存在,我国中学(高中)文理分科的实践与争议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在历史视野下梳理文理分科的存废之争,于当前思索文理分科的发展这一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顾彬彬  杨小微 《中学教育》2011,8(1):42-47,41
高中文理分科问题正引起社会的热切关注.本文从对高中文理分科的百年历史回顾和其与高考改革及课程改革的纵横经纬中,分析文理分科问题演变的过程和纠结的性质.通过国际比较,提出高中文理分科应该超越分不分科的争论,在理念上从分科施教转向分类育人;并应在终身教育的关照下,重新思考高中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意义,重新反思高等教育与高中教...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阶段和颁布前后,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由社会热议到被回避,反映出这一问题的极度复杂性、敏感性与艰难性。从高考改革的视角透视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变与不变及其反映出的文理分科趋向,对文理分科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学理审思与现实选择,无疑会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和颁布前后,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由社会热议到被回避,反映出这一问题的极度复杂性、敏感性与艰难性。我们从高考改革的视角透视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变与不变及其反映出的文理分科趋向,对文理分科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学理审思与现实选择,无疑会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文理分科是我国学制之内非制度的学生分流手段,其过度发展不利于高中课程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整体性,其以学科地位的异化作为表现形式和运作方式,对整个高中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确保高中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科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重新审视文理分科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被正式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再次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高中文理分科争议的背后是课程观的问题,现行高中文理分科政策与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知识整合、课程价值观取向、课程结构的调整及其培养模式产生了实践上的背离,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韩菡 《考试周刊》2009,(49):1-2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利于受教育者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问题也被提上日程。本文从高中文理分科的弊端方面来分析目前高中文理分科问题,并针对这些弊端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高考文理分科指挥棒的指导作用下,高中阶段的教学中也出现文理分科教学。关于高中文理分科的争论主要分为两派:支持和反对。轰轰烈烈的争论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升学主义"与"培养人"不同的目的。进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区分"高中教学文理分科"和"高考文理分科"是破解该争论的关键。高中教学中文理合科,实现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高校根据专业需要依据学生不同学科的成绩录取学生也充分发挥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中文理分科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弊大于利。文理分科因高考招生而产生,理论上讲,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完全可以引导中学课程实施与教学,即可以改变文理分科教育的现象。高中文理分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表现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局限性表现在职前的学科教育与在职的专业发展。取消文理分科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文理兼修、全面发展的通才和全人;是为了打破高中学科界线,消除文理割裂状况,使学科互相通融。取消高中文理分科,需要配套改革,合理设置高考科目,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等。  相似文献   

20.
刘娜 《考试周刊》2010,(54):242-243
高中文理分科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质疑,尤其是在文化多元的今天,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理分科不利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将导致教师素质下降,加剧应试教育的倾向,不利于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鉴于文理分科的弊端,教育者应把握时代脉搏,从根本上改革高考制度和高中教育制度,优化高中课程结构并加强教师文化建设,以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还高中基础教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