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构建了竞技篮球运动员的分类模型,研究 了各种类型运动员的类型特征及分布情况,提取了影响运动员类型的复合型指标(技术公因子、形态条件 与攻防公因子、命中率公因子、犯规公因子、失误公因子),并使用该模型对广东队进行了相关应用研究 ,为现代篮球定量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的男子篮球队员24名(其中前锋、中锋、后卫队员各8名)为研究对象,通过跑台测试、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进行评价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的前锋队员跑节省化在第一公因子中载荷最大,中锋队员跑节省化的相对值因子载荷最大,后卫队员的第二公因子跑节省化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三指标在评价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跑节省化指标优势明显,提示我们可以采用跑节省化对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2011-2012赛季30名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构成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构成主要由篮球专项综合素质因子、速度素质因子、力量素质因子、耐力素质因子和灵敏素质因子共5个主因子,16个测试指标项目构成.并建立了优秀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构成,明确了我国优秀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男子篮球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模型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我国篮球男子运动员1997-1998年联赛162场比赛技术统计资料为基本信息源,以条件极值理论为基础,主要运用数理统计与多维单目标线性规划最优化方法,在以下领域展开研究:1)篮球运动员竞技表现指标体系的建立;2)篮球运动员竞技表现条件极值模型的构建;3)篮球运动员竞技表现条件极值模型的解析;4)篮球运动员竞技表现条件极值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具体指标,研究了优秀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的状况,并对其体能水平做出了综合评价,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制定了优秀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单项评分标准及体能均衡度等级与评价标准,这些研究结果对发现优秀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的优势与不足具有一定科学指导作用,为教练员更好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数据,并提出今后篮球运动员体能研究深化方向。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CUBA篮球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障碍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CUBA篮球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子、竞赛体制因子、文化素养因子和运动水平因子。并对各因子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为CUBA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影响我国青少年篮球队凝聚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篮球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概括为5个主要因子:教练员素质因子、运动员个性特征因子、人际关系因子、运动队内部特征因子和外界激励因子;2)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篮球队凝聚力影响因素5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U15篮球运动员的凝聚力水平更多的受到教练员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人际关系和个性特征对U19篮球运动员的凝聚力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NBA2004-2005赛季优秀中锋运动员篮球技术指标效率进行了分类、选项,确立了防守态度因子、清晰敏捷因子、技术失误因子、时空特征因子和发挥稳定因子研究其对NBA中锋运动员竞技专项能力的影响,以利于更好地评价优秀中锋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CUBA篮球运动员的角色投入与其球队的群体凝聚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无论男、女篮球运动员所知觉到的角色投入可有效地预测凝聚力,但不同性别的角色投入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途径有所不同,在对篮球运动员的角色投入进行凝聚力干预时,针对男、女运动员所强调的侧重点应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构建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运动员移动能力评价模型,分析通过训练之后学生步法移动能力的潜力,了解学生的脚步移动水平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步法移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根据移动能力结构要素,结合篮球场地,尽量利用场地界线和比赛的实际,设计出篮球运动员步法移动能力的综合测试方法,检验有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筛选出影响学生步法移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和具体指标,30m跑、立定跳远和5×10m折返跑等作为公共因子分别代表了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和灵敏性。应用积差相关系数法、SPSS10.0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K-S检验以及T标准分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运动员步法移动能力综合测试方法的重测信度系数相关性良好(r =0.875),效度系数r的相关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移动能力的评价目标模式与评定标准。并采用标准分法,建立标准分数量表。 结论:篮球运动员的步法移动能力是由爆发力、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平衡性等多种动作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脚步动作系统,各因素之间即可相互促进,又可以相互牵制,既可以相互弥补,又可以相互制约,既有整体功能能力的体现,也有单一因素的影响。构建评价模型时,既要考虑综合素质的,也要考虑突出素质。因此将5×10m折返动、30m跑、立定跳远 三项素质和综合测试方法,建立标准分数量表。运用结果说明移动能力评价方法较为可靠、有效, 可用于监测和评价篮球运动员在移动能力素质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均衡状况,从而为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浅谈少年儿童篮球运动员发育及选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少年儿童篮球运动员发育与选材的关系,从生理学和遗传学的角度,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和分析法,探讨如何控制少儿篮球运动员的选材,并从生理、心理、遗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问法对篮球运动员产生疲劳的原因及产生疲劳后的运动征象进行了研究。从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生理学角度对篮球运动员生产疲劳后采用的恢复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前,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经历了20多年,职业球员的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集训制管理,尽管其优势明显,但其管理方法、手段与人本管理理念相悖,与篮球职业化进程不符。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自我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自我管理由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等九个要素构成;不同要素上职业球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均存在着不足;影响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实现自我管理以及球员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因素主要有组织管理因素、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他人影响因素以及工作任务因素。提出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自我管理理论并进行了实证,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竞技体育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运动员管理的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分析法等研究,根据文献资料和观察比赛所获得的材料,分析了矮个篮球运动员的比赛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矮个篮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石河子大学篮球运动员培养现状做了调查,通过分析力图找出适合高校篮球运动员发展的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学训结合"适合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体系,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需求特征以及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与力量素质发展的关系特点作为力量训练方案设计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案设计的原则:专项化、阶段化、系统化、标准化、整体化和针对化,进而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渐进式力量训练方案,方案主要包括:训练阶段、年龄结构、训练目标、训练方法和手段、负荷和强度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主成分和因子分析、R型聚类分析及专业逻辑分析法对所设计的大学男子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筛选,表明:专家定性筛选后的大超、CUBA运动员篮球意识评价8项一级指标和30项二级指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最终通过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定量筛选出的5项一级指标和22项二级指标能较全面评价现阶段大超、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可作为评价该群体的篮球意识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探究上海市学校篮球教练(初中、高中、大学)领导行为与运动员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台湾学者所修订的中文版运动领导量表(Leadership Scale for Sports, Chelladurai,1994),采用相关分析、单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和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对299名13岁以上的上海市初中、高中及大学的篮球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想提高篮球运动员和篮球队的成绩,以及篮球运动员的满意度,教练应当在实际的运动情景中多采用"训练与指导行为"和"社会支持行为".  相似文献   

19.
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分析研究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点,在把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体能构成因素、训练原则、训练内容等)及具体的训练方法、手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王治郅回归事件"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篮球管理部门对职业运动员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以下弊端:(1)篮球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关的、健全的法律管理制度;(2)行政管理部门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3)由于培养体制的不同,造成职业运动员与篮球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4、对职业运动员的管理没有突出"以人为本"按需所求的理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职业运动员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