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校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校企合作的四种模式,分析了存在的三个典型问题,即企业与高校合作双方观念存在较大差异、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所必需的完善的利益和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成;提出了对策:整合校企合作观念,共建校企科研机构;完善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校企合作的利益分享与风险投资机制;设立研究基金,加大经费的投入与筹措;加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管理和支持的力度;规范校企合作,创新利益分配;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形成良性的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2.
解读了校企合作的内涵;通过分析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合作教育的共性与个性,总结了校企合作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校企合作必须坚持的教育性原则、双赢性原则和协同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查吉德 《职教通讯》2017,(10):29-34
基于调研发现,校企合作有高度社会共识,合作覆盖面非常广,存在咨询建议型、资源共享型、平台建设型、文化互融型、机制创新型五种典型合作模式;各地出台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对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厘清校企合作责任、规范校企合作行为、保障校企合作经费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校企合作存在机制不顺畅、水平不深入、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完善校企合作政策体系,建立校企合作中介组织,推进院校治理结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督导评估。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企业淡漠、教师素质欠缺、合作表面化、保障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站在企业立场看问题,考虑企业需求和利益,有助于校企合作;深层次融合协作,有利于校企互利互惠;以提高教师素养,支撑校企合作;通过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监督校企合作的运行状态,保障校企合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顶岗实习质量校企合作评估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性教学环节,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通过校企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实现育人与生产的融合,为校企合作评估打下了基础;通过校企共同管理顶岗实习过程,实现校企合作立体监控,为校企合作评估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校企共同收集、考评、测量和反馈信息,建立校企互动修正机制,为校企合作评估机制创新提供了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企业淡漠、教师素质欠缺、合作表面化、保障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站在企业立场看问题,考虑企业需求和利益,有助于校企合作;深层次融合协作,有利于企互利互惠;以提高教师素养,支撑校企合作;通过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监督校企合作的运行状态,保障校企合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德国、瑞士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独具特色,主要特色及经验体现为:法律为基、双元为体,保障校企合作之运行;多方参与、协作沟通,搭建校企合作之平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构建校企合作之机制;企校协调、理实互补,提高校企合作之质量。这些成功经验发人深省,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实需求出发,本文特提出如下建议:逐步完善法律,明确企业责任,保障校企合作有法可依;充分发挥行业作用,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建立企业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校企合作高质量运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顺合作关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长效合作提供组织保障;以互利双赢为原则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协调机制,妥善处理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矛盾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校企深度合作保障机制,促进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的特色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如何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方式,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笔者通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证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不同路径,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共融共进、校企一体化的特点,初步解决了校企合作结合不紧、水平不高、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强固校企合作成效,不断深化拓展校企合作共赢的局面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影响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校企合作的经营意识、校企合作的需求、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体育校企合作的满意度等是影响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的主观心理因素;校企合作的利益结合点、缺乏有效的宣传、政府的政策扶持、合作项目缺乏个性特色、缺乏校企互动的运行机制、合作经费投入少等是影响皖江城市带体育校企合作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台湾地区校企合作模式,将台湾地区60年来技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24种合作模式归为六大类,即顶岗实习模式、研究开发模式、配合教学模式、员工培训模式、创新育成模式和合作经营模式;分析了台湾地区校企合作模式随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技职教育层次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剖析了台湾地区产学携手合作计划的运作机制,指出台湾地区校企合作具有明显的官、产、学合作特点,提出"校企合作要搞好,首先必须有政策法规的支撑和资金的支持,然后才是完善校企双方的合作机制,形成多元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融合的关键举措,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为了促进和保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仍存在诸多挑战,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不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的长度、广度、深度、效度不高等。因此,从政策建议的维度而言,需要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专项政策法规,注重政策的配套性;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制度体系,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明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中政、行、企、校等各方利益主体的责权利,注重政策的落地性;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效度的评价与监督体系,注重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校企合作政策薄弱、政策有效性不足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归纳梳理分析现有的校企合作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策略方式:亟需制定关于校企合作工作的专项政策或者法规;增强政策内容的操作性、激励性和保障性;要具体化政策内容,内容的可操作性才有利于政策的执行;建立强有力的执行部门,提高政策执行水平;设置专职岗位或者建立专职校企合作工作机构,提高政策执行水平;建设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和支持基金;建成由第三方机构为主导,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参与的校企合作政策评价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主要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经验,对我国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保证体系,使校企合作有章可循;突出实践特色,以"双元制"为特征的职业教育是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而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则是校企合作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职特色形成的重心。为了解决校企合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政策和财政的扶持;完善校企合作中的法律和法规;扩大校企合作办学的宣传力度;调动高职院校、企业双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正确选择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模式;规范校企合作,合理分配利益。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促进自身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校企合作制度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和实施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制度有着自身特有的价值属性和功能特点:校企合作制度的价值属性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内在紧密联系,打下了坚实合作基础;校企合作制度的功能特点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指明了改革前进方向。校企合作制度应以价值为核心,功能为导向,加强制度创新,有效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剖析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网络专业群校企合作现状.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政策导向作用不明显,企业生产需求与教学安排不同步,校企双方收益不对等,社会舆论导向不力等问题.促进校企合作应采取以下措施: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可行措施,加大校企合作推动力度;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校企双方互动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校企合作吸引力;开拓思路,拓宽校企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解决技工院校发展困局的一剂良方。通过校企合作,可使企业得到技能人才,学生学到技能,学校获得发展,从而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多方共赢。校企合作模式多种多样,首先,要提高校企合作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其次,要解决校企合作切入点问题;第三,要实现校企合作契约化操作;第四,要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组织领导;第五,校企合作工作必须有广大学生参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总结当下地方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剖析成因并提出以下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措施:明确校企双方利益责任,创建校企共荣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对接、考核机制,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构建校企融合共同体,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案例分析发现,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具有如下特点:校企合作依托项目,以服务地方为目的;企业在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校企合作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借鉴美国经验,要想大力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首先需要各级政府机构的大力扶持;努力构建开放式的高职教育体系,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校企合作的共同目标应为:通过教育变革发展地方经济;充分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