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瑶  魏明革 《新闻世界》2009,(12):49-50
由于中西方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体育新闻报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报道理念上,中国体育新闻报道注重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西方注重新闻报道客观化。在报道内容上,中国关注体育赛事本身,西方则关注赛事内外;中国注重赛事结果,西方注重赛事特点;中国注重表层信息,西方注重深度挖掘。在报道技巧上,中国对数据淡化处理,西方重视并超越数据;中国较少使用引语,西方较多直接引语;中国偏重激情性叙述语言,西方擅长客观性描写语言;中国善于宏观报道,西方则擅长微观切入。  相似文献   

2.
界定“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和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学”等概念,在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比较中阐述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研究在学术立场、目标定位和致思取向诸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之“史”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一个出版人的视角,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三个维度阐述了中国精神弘扬传播的时代要求。在中国精神弘扬传播中坚持不忘本来,就是要在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上有高度的定力;在中国精神弘扬传播中坚持吸收外来,就是要广泛借鉴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中国精神弘扬传播中坚持面向未来,就是要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厘清新闻事业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事业的现代化艰难探索历程,提出新闻事业中国式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职责使命是:强调中国特色和从中国国情出发,发挥新闻事业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独特价值;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满足人民精神新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热情;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考察西方和古代中国进行文化国际传播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当今出现世界性的中国文化热之际,中国文化跨国传播中首先要大张旗鼓地宣扬和昭示中国文化的价值;其次要认真地梳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在梳理过程中也要把近现代中国形成的新文化、"新国学"融合到中国文化的价值链中;第三要梳理中国文化中具有永恒性和普世性的价值体系,寻找和厘定中国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共同点和对接点;第四应该注重文化跨语际传播的方法和方式问题,注重传播的可受容性、兼容性和有效性;最后,也应该注重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双向性,在文化传播中注意吸收他国文化的精华和营养,以丰富本国文化并促进本国文化在传播中增加新的价值内容,从而不断发展和辉煌.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11,(18):22
全国少儿出版界同仁:中国少儿出版,欣欣向荣;中国少儿出版,蒸蒸日上;中国少儿出版,正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中国少儿出版正成为中国出版一支生机勃勃的主力军。纵观目前的中国少儿出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是整个出版界数量增长最多、品种增长最快的出版门类之一。在中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永远铭记抗日战争中不幸遇难的同胞;永远铭记历史,汲取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中国图书评论》2023,(11):2+129-134
<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潮起:中国创新型企业的诞生封凯栋著秦朔、周路明、李寅、眭纪刚真挚推荐再现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工业追赶和自主创新的历程中披荆斩棘、在曲折中前进、在逆境中奋起的历史,解开中国创新型企业崛起之谜本书描写中国工业追赶和自主创新的历程,再现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穿越迷雾、在逆境中奋起的历史细节,生动讲述中国工业和工业人的故事。基于对华为、比亚迪、奇瑞、巨龙通信等自主创新企业的跟踪研究,揭示中国自主创新企业崛起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版,源远流长;中国图书,博大精深;中国典籍,为世所罕见,亦是举世公认。中国出版不仅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而且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 由于在统计时间、范围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别,同一社会统计指标往往会有不同的统计数字。反映到统计资料上,则通过不同的资料来源,检索到的统计数字会有所差别。以北京市1987年社会总产值为例,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北京市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中为580亿元;在《中国经济年鉴》和《中国百科年鉴》中为623.8亿元;在《中国统计年鉴》、《北京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中为625.9亿元。对这同一个指标,有3个检索结果,且数字相差数亿至数十亿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检索过程中应当如何选择统计资料?这样的问题目前多数文献检索教材还没有涉及。本文试图通过对统计公报、《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百科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这几种有代表性的常用统计工具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